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议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关系Q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彩琴

  [摘要] 重要性是现代审计理论和实务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重要性及重要性水平的应用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的始终,对于科学地制定审计计划、确定抽样规模和提出审计意见都有重要影响。对重要性的正确理解对于提高审计效率,防范审计风险至关重要。
  [关键词] 重要性重要性水平审计风险
  
  重要性的概念来自于现代审计方法的运用,在抽样审计时,由于有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审计人员就必须降低由此带来的审计风险或者把审计风险控制在一定的水平,为此审计人员必须衡量报表使用者心目中差错的重要程度,由此产生了重要性的概念。正确理解重要性的含义,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对合理的确定审计程序,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的质量与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重要性、重要性水平的概念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 1221 号――重要性》第三条界定了重要性的含义,指出重要性取决于在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断。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即“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重要性水平就是指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作出正确判断或决策的错报或漏报的具体金额的界限值。
  二、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作出的审计结论与被审计事项实际情况相背离,而将承担审计责任的可能性。 审计风险由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构成,由于控制风险和固有风险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所以通常将其合并称为“重大错报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检查风险是指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交易类别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未被实质性测试发现的可能性。其关系可表述为: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由此可见,要降低审计风险,就必须降低检查风险。
  三、重要性水平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
  审计风险实质上强调的是会计报表中未被查出的重大错报或漏报对审计意见的影响,由于审计测试和内部控制的固有限制,审计人员不可能将所审报表中所有的错报或漏报都查出来,所以审计风险始终存在,但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可通过执行合理的、必要的审计程序,尽可能将审计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同时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这就需要充分考虑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
  1. 重要性水平与审计风险呈反向关系
  审计人员对重要性水平的判断直接影响审计风险。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越低,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险越高。这里所说的重要性水平指的是金额的大小。通常2万元的重要性水平比1万元的重要性水平高,对审计人员来讲要查出2万元以上的错报和漏报显然要比查出1万元以上的错报和漏报更容易,可见重要性水平是2万元的审计风险比重要性水平是1万元的审计风险低,即查不出2万元以上的错报和漏报的可能性要比查不出1万元以上的错报和漏报的可能性要小。
  2. 审计风险水平的高低又反作用于重要性水平
  审计人员在审计准备阶段要评估被审计单位的重大错报风险,该风险越大,被审计单位出现重要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越大,审计人员越要小心谨慎,重要性水平就要确定得越低;反之,重要性水平就可定的高一些。因此,重要性水平与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成反向关系。在审计风险模型中,审计人员所能控制的只有检查风险。而检查风险的控制取决于根据被审计单位实际情况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所确定的重要性水平。确定一较低的重要性水平,可将检查风险控制在较低的水平。
  3. 审计人员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
  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取决于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如果原本2万元的错报或漏报才会影响到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和决策,但审计人员却将重要性水平确定为1万元,审计人员就会扩大审计程序的范围或追加审计程序,导致审计效率降低。如果原本1万元的错报或漏报就会影响到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和决策,但审计人员却将重要性水平确定为2万元,审计人员所执行的审计程序要比原本应当执行的少,这必然会导致审计人员得出错误的审计结论。所以,重要性水平偏高或编低均对审计人员不利,审计人员应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
  四、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关系在审计程序中的应用情况
  1. 审计计划阶段。审计人员在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时,需要考虑计划的重要性水平。在计划审计工作时,审计人员应当根据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确定一个可接受的重要性水平,包括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和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列报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以便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
  2. 审计执行阶段。随着审计过程的推进,注册会计师应当及时评价计划阶段确定的重要性水平是否仍然合理,并根据具体环境的变化或在审计执行过程中进一步获取的信息,修正计划的重要性水平,进而修改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3. 评价审计结果阶段
  (1)将评价审计结果时确定的重要性水平与前阶段运用的重要性水平进行比较,以判断实施的审计程序是否充分。
  随着审计过程的推进,重要性水平更趋于客观,它可能与计划阶段或审计执行阶段修正的重要性水平不同。此时,注册会计师要将评价审计结果运用的重要性水平与计划阶段或审计执行阶段修正的重要性水平进行比较,以判断实施的审计程序是否充分。如前者比后者低,则审计风险相应增加,这就要求执行更多的审计程序,收集更多的审计证据,以将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2) 将尚未更正错报汇总数与评价审计结果运用的重要性水平进行比较,以发表审计意见
  ①如果尚未更正错报汇总数低于重要性水平,对财务报表的影响不重大,注册会计师可以发表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②如果尚未更正错报汇总数超过了重要性水平,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可能是重大的,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通过扩大审计程序的范围或要求管理层调整财务报表降低审计风险。如果管理层拒绝调整财务报表,并且扩大审计程序范围的结果不能使审计人员认为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不重大,审计人员应当考虑出具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762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