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文明

  [摘 要]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企业内部控制是从内部牵制出发,对经济活动的程序、处理方式、管理方式等方面,采取全方位的控制措施,对人财物、产供销进行组织、制约、考核和调节,形成一套适应现代管理保证各方面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一系列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及实施情况的好坏,是企业生产经营成败的关键。
  [关键词] 内部控制 管理制度 会计政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对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相继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就目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的现状来看,还存在较多的薄弱环节。要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必须实现职务分离和授权批准制度,积极营造良好的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外部环境,所以加强内部会计控制研究对于企业发展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内控制度与内部会计控制
  1.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一种管理控制。具体而言内部控制主要有内部会计控制、内部管理控制、内部审计控制三种。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发展,为了提高竞争能力,在内部管理上下功夫,用严格的控制措施,来保证管理目标的实现,使自己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从而形成了科学的管理方式。
  2.内部会计控制。(1)内部会计控制的含义。内部会计控制是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它是将内部会计控制定位为以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为主,同时兼顾与会计相关的控制。(2)内部会计控制的范围。按照《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的规定,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主要包括: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对外投资、工程项目、采购与付款、筹资、销售与收款、成本费用、担保等经济业务的会计控制。
  二、我国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现状
  内部会计控制与企业经营过程结合紧密,其建立、健全及实施是企业生产经营成败的关键。然而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现状却难尽如人意:
  1.会计基础工作薄弱。(1)随意编造虚假会计信息。一些单位因经济效益不佳,内部管理松弛而削弱了会计基础工作,帐目混乱,财产不实,数据失真,为了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任意伪造、变造虚假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加之会计人员数量不足,单位不重视会计继续教育培训,造成会计队伍素质不高,出现记帐随意,会计资料散失,核算不实等等。(2)内部管理职责不清。一些单位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单位内部没有建立决算、执行、监督三权分立、互相制约的机制;没有建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互相监督、制约机制。
  2.在流动资产环节上的漏洞。企业流动资产主要分布在:现金、银行存款、库存物资和往来帐目等环节上,这也是内控制度最容易失控的环节。比如有的出纳员开具只有自己签名、与营业员的交款数额不一致的收据交会计作帐,部分现金被截留;有的出纳员自行签发现金支票去银行提款,侍机贪污;有的经营人员把采购回来的商品直接放在柜台出售,既不通过库房办理出入库手续,又不把货款交财务入帐,搞“体外循环”。私设小金库、多头开户、随意转移收入。在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上,只重非经常性发生事项控制,轻经常性发生事项控制的偏向。
  3.会计监督制度与相应的产、供、销配套制度脱节。在现行的企业管理体制中,预算的执行由各预算单位组织实施,并辅之以对等的责、权、利关系,由内部审计部门负责监督预算的执行。因此,我们既要重视对非经常性发生事项的控制管理,也要重视对经常性发生事项的控制管理,进一步强化责任管理、规范控制行为,建立健全集良好的控制环境、完善的会计体系和可靠充分的控制程序为一体化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机制。
  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
  1.不相容职务控制。一般而言,企业的经济活动分为授权、签发、核准、执行和记录五个步骤。如果第一步都由相对独立的人员或部门分别实施或执行,就能保证不相容职务相分离,从而便于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形成相互制衡的机制。
  2.人力资源控制。人力资源是不断补充单位能力、提高职工素质、保证单位计划实施和上校实现的关键。完整清晰的岗位职责,使员工明白自己的责任和工作方向。建立录用和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管理体制,建立激励机制,杜绝任人唯亲。
  3.预算控制。预算控制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可以涵盖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包括筹资、采购、生产、销售、投资等多方面。要按企业经营目标从各个环节编制预算,加强执行、分析、考核等环节的管理,及时分析和控制预算差异,采取改进措施,确保预算的执行。
  4.风险防范控制。(1)筹资风险评估。如企业财务结构的确定、筹资结构的安排、筹资币种金额及期限的制定、筹资成本的估算和筹资的偿还计划都应事先评估、事中监督、事后考核。(2)信用风险评估。企业应制定客户信用评估指标体系,确定信用授予标准,规定客户信用审批程序,进行信用实施中的实时跟踪。(3)合同风险评估。为防范合同风险,企业应建立合同起草、审批、签订、履行监督和违约时采取应对措施的控制程序,必要时可聘请律师参与。
  5.实行会计委派制或岗位轮换制。对于国有单位,会计人员由当地会计管理局或上级主管部门委派,其人事管理、工资待遇、劳保福利均由委派部门负责。由于会计人员与单位之间没有任何经济利益关系,大大减少了会计人员受自身利益等因素的限制而出现的一些违规行为。
  6.发挥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结合效用。内部审计机构是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的一项基本措施。内审是内部控制最有效的手段,要对内控制度进行评价和监督。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责不仅包括审核会计账目,还包括稽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同时,要在完善公司治理机构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监事会对公司财务和董事、经营者行为的监督作用,确保所有者对公司的最终控制权和董事会对经理层的监督作用,从而保证企业内控制度更加完善、严密。
  
  参考文献:
  [1]施兵 董琳文: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为经营管理做好服务,《中国内部审计》,2006年第7期
  [2]李巍巍: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议.《商业会计》,2006年第5期下半月刊
  [3]李秀芬:完善企业内控锏度的思考与实践.《商业会计》,2006年第11期下芈月刊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780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