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晓静

  [摘 要] 高职物流管理实践性教学是实施专业整体教学方案中的重要环节,针对社会应用型物流人才的能力需要,本文就培养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了探讨。
   [ 关键词 ] 高职院校 物流管理
  
  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推动着现代物流业的高速发展。现代物流业高速发展的条件之一是人才,而我国物流教育开始时间较短,理论、实践技术都处于探索阶段。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高校本科教育,本科教育侧重于专业理论的教育,而高职教育侧重应用能力的培养。高职高专院校在培养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时既要适应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又要突出学生的物流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由培养纯学科型专业人才向培养综合性的职业技能型人才转化。物流管理作为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涉及的学科内容极为丰富,有许多内容比较枯燥难懂,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这就决定了现代物流教育要结合物流学科本身的特点和高职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注重实践锻炼,使知识转化为工作技能技巧。而物流实践性教学就是要搭建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一、建立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的实践教学体系
  高职院校应建立和加强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环节,构建切合实际的实践教学体系。物流行业人才结构分战略层、策略层和操作层三个质量层次,其岗位能力要求具备选址、运输、仓储、订单处理、客户服务和采购等岗位技能。明确培养目标后,应紧紧围绕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在制订教学计划的过程中突出实践教学,完善职业能力培养方案,设计实践教学体系。应开设相应的课程设计、综合实训、专业实习、毕业设计或顶岗实践等实践教学课程,使实践教学环节设计更加科学合理,实践教学时间应在半年以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时比例为1:1左右,形成相对独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运用卓有成效的“七环节一制度”的高职教育新模式(七环节即实验教学、实训教学、实习教学、设计教学、技能教学、社会实践、第二课堂;一制度即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获证制度)。
  实践教学环节应以突出应用能力培养、满足社会需求为目标,根据科学技术发展的实际,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及时补充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使物流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社会物流职业岗位的发展需求。实践教学体系应突出“三个环节”:一是专业能力培养,通过课程设计、综合试验、课程实训实现;二是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突出四个实习,即认识实习、专业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顶岗实习;三是综合应用能力培养,通过毕业定岗实训或毕业设计(论文)实现能力培养逐步递进,直至达到专业综合应用能力要求。
  二、运用灵活、丰富的实践教学形式
  物流管理课程教学应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应采用现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计算机仿真技术等多种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多媒体教学课堂信息量大,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学生易于理解,提高了教学效率,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在课件制作过程中应力求改变传统的“重灌输,轻启发”、“重教法,轻学法”、“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以教师为主的“单向”教学方式,努力营造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互动”的教学方式,实现群体教学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知识传授与教学信息反馈、分析、决策相结合,达到“因材施教”的教学目的。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教学活动。学生在指导老师带领下参与顶岗实训活动。聘请专家教授到校举办讲座,介绍国内外科研新进展,拓展学生学习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思路。
  三、使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培养过程
  物流服务是个动态的、连续的服务,服务质量的持续提高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这个链状服务中的业务人员,不但要有全面的综合性知识,而且要有很高的综合素质。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注重学生的爱岗敬业、团队精神、吃苦耐劳等素质的培养。职业化是人们社会化的基本形式,就业是高职学生实现其社会化的基本途径。培养学生具有适应特定职业或职业群需要的必备职业素质,成为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而职业素质的培养必须以身体心理素质为依托,以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为导向,以科学人文素质为基础。所以,职业院校应始终坚持以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全面推进高职素质教育。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坚持教育观念创新与教育改革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主渠道与“第二课堂”(含课外活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逐步构建起由目标体系、工作体系、保障体系和评价体系组成的全面素质教育体系。
  四、运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
  积极探索考试模式改革,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形式。理论课程、实验课程、实际技能、综合训练等考核推行口试、实践操作、论文、答辩、开卷考试或部分开卷考试等模式,着重考查学生的能力,淡化知识记忆考核。理论课程考核依据作业、课堂表现、考试成绩综合评定;实验实训考核根据技能操作、成果整理、报告编写等完成情况综合评定;课程设计考核根据学生设计成果、技能操作、态度、考试、答辩综合评定。对于技能要求强的课程采用模拟实践的考试形式。
  重视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是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本、专科教育的显著特征。多证制教学是实践教学的具体体现。高职院校应积极推行“双证书制”,明确要求学生毕业时除毕业证书外,还必须取得一种以上职业技能证书。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要涵盖相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的应知、应会的全部内容,建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标、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五、结束语
  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能够‘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上岗快’,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从事本专业工作范围内相关岗位群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的技术应用性人才。我们应以比较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和顺畅的运行机制作为依托,使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通过在校内仿真环境下的实习和在校外实训基地的具体实践,获得最为直接、有效的职业岗位经验和知识,完成从学校到社会、从理论到实践、从模拟岗位到实际工作岗位的零距离接触。
  参考文献:
  [1]王恩涛 邵清东:现代物流人才的知识结构及能力要求[J].物流技术,2003.10
  [2]王蓓 赵柴厚:关于物流管理专业教改思路[J].中国市场,2008,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791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