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当代大学生语文素养调查与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朱晶松

  [摘 要] 当代大学语言表达能力令人堪忧,文学素养不尽人意。而用人单位要求大学生应具有较强的口头、书面表达能力,文化艺术素养高,知识丰富。对此,我国高校要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构建高等院校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大学生 语文素养 调查分析
  
  许多用人反映当代大学生语文素质低下:一些毕业生不会写应用公文,不知如何写总结、报告、申请等公文;写作字迹潦草、书写不规范,有的甚至错字连篇,根本达不到语言规范、用词准确、文理通顺的基本要求;理工科毕业生竟不会写实验报告、写不出像样的科技论文;大部分学生阅读书籍太少,眼界狭窄,文化品位不高,审美能力不强。为推进国家科技进步和实现人才兴国大计,促进高校更好地培养科技人才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本文对大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状况做了初步调查和分析。
  
  一、大学生毕业生语文素养情况调查
  
  语文分为语言和文学两方面,所以本论文从以下两方面调查。
  从语言掌握使用情况看,大学毕业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老师反映许多学生不愿、不敢在公众场合发言,往往被点名后才被动发言。即使愿意回答,许多学生按书上的内容一字一句地朗读而很少有能脱离书本用自己的话来回答问题的。大学毕业生的书面语表达能力也不尽如人意。有些学生不会写日常应用文,提笔行文字迹潦草难看,错别字多,词、句、修辞等方面的错误更是常有的事。在写作内容和个性化上,大部分学生作文空泛,生搬硬套,缺乏创见和想象力,谋篇布局千篇一律,记叙人物千人一面。多“书生”语言,少朴实无华的词汇,多咬文嚼字,少社会大众化语言。要么写的太罗嗦,不知所云,要么写的过于简单,晦涩难懂。
  从文学素养情况看,我国大学生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学多悟少”,习惯于盲目地全盘接受,缺乏去伪存真、自我感悟的能力。现代大学生不懂怎样鉴赏诗歌、散文,不少人对唐诗、宋词、元曲不感兴趣,对武打言情小说却爱不释手;对高雅、严肃文学很少问津,而对流行、通俗之作津津乐道。
  
  二、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教育
  
  对用人单位的调查表明,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综合能力要求强烈。他们认为,大学生应具有较强的口头、书面表达能力,文化素养高,言谈要举止大方得体。其中文化素养包括多方面内容:从知识层面看包括文、史、哲、政、自然科学知识;从修养层面看包括品德修养、艺术修养等。
  根据我们前面的调查,我国大学毕业生文学素养相当不够,我们的教育在此方面还是薄弱的。因此,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构建高等院校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刻不容缓,加强对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研究,搞好大学生文化素养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首先,高校要转变办学思想。高校担负着为人类培养高级人才的重任,高级人才是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中坚力量,是创建人类文明社会的“设计师”和“建筑师”。高等教育必须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二者的和谐统一。具体到校就是针对全校学生,打破文理分科的框框,公共基础课或选修课应包括一定比例的语文艺术类课程,从专业划分过细、文理径渭分明的误区中走出来,工程专业间要打通,理工交叉,文理渗透,拓宽专业,实行主辅修,双学位等,走“文理贯通”、“学贯中西”之路,为我国培育高素质有文化的大师,而不是“技术工匠”。
  其次,高校要改革考评体系。改传统的学试考评制度为更具有弹性的设计型、论述型、实践型、综合型等多结构多层次评价体系。不仅考核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更侧重于考察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全面发展的标准来评价学生,不仅仅看重几门专业课成绩。
  第三,高校要改进教学方法。高校的教学方式多样化,探究式教学、小组教学、互助教学都可以尝试。适当增加讨论课、讲演课、实践课的比例。在语文教学时要根据不同专业结合其专业特点,针对弱点和不足,制定适合的教学方法。切忌把语文课上成思想修养课、文化课、应用写作课或其他课程。要遵循教学规律,鼓励学生通过诵读、广泛阅读、辩证深思和经常习作等方式,逐步提高语文水平和能力。教师在上课时组织学生多讨论,少下结论;用各种丰富的教学资料启发学生思考,将课程开成感受艺术魅力、培养语文兴趣、体验社会文化的赏析课、享受课。
  第四,高校要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必须创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和浓厚的人文氛围,使他们在社会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能随时随处受到文学思想和精神的感染、熏陶。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强化教育理念,高校还应着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艺术文化活动,为学生的语文素质的提高提供“养分”。如开设系列文化艺术类素质教育讲座,请名家大师来校座谈开讲,使学生通过聆听大师的声音陶冶情操、增长见识。
  第五,高校要注重语文知识向语文素养的转化。这种转化主要是通过个体自我内化而逐渐完成的。个人的主体意识、言语领悟与迁移能力是转化的关键因素,这就需要充分调动、发挥个人内在的自我能动机制,这是顺利实现语言知识向语文素养转化的必要保障。因此高校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重视学生社团作用。大学生自己很清楚语文素养的重要性,调查中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承认语文素养对大学生个人成长与发展有“很大”或“较大”的作用,他们很愿意提升自己的这方面能力。针对这一状况各高校应鼓励、引导学生开展各种社团活动,如成立诗歌社团、小说爱好者、书法社、演讲社、论辩社等文化、文学、艺术团体。让学生放飞大胆丰富的想象力,培养优雅高尚的审美能力,陶冶情志,雕塑德操,在美化、敏化心灵世界的同时,反哺自身的言语和文学素养系统,二者互相滋养,共同提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806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