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国内商业银行集团客户风险管理浅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马晓冬 章仁俊

  [摘 要] 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增长,各地涌现出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经营实力的集团企业,对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由于集团客户存在成员企业关联关系复杂、集团财务数据不易核实、关联企业资金链难以监控等问题,一旦出现风险,不仅会给商业银行形成大额不良信贷,甚至可能引发一系列贷款客户出现风险的“多米诺骨牌”效应。特别是在国际经济形势波澜起伏,国内企业陷入资金紧张困境的大背景下,集团客户风险管理显得尤为必要。本文拟从集团客户的风险特征分析入手,提出国内商业银行加强集团客户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集团客户 商业银行 风险管理
  
  一、国内集团企业的主要风险特征
  集团企业是指以一个或少数几个大型企业为核心,通过资本、契约、产品、技术等不同利益关系,将一定数量的受核心企业不同程度控制和影响的法人企业联合起来,组成的具有共同经营战略和发展目标的多级法人结构经济联合体。国内集团企业主要具有以下风险特征:
  1.组织结构复杂。通常表现为以一家实力雄厚的核心企业为基础,通过控股、参股、签订合作协议或长期优惠性合同等方式,组成多层次、多法人、交叉持股、相互影响的企业联合体。集团企业的成员单位可能跨多个地区,有的甚至分散在国内外。
  2.信息隐蔽性强。集团成员单位间经常发生业务往来和关联交易,不少集团企业跨行业、跨地区甚至跨国经营,业务交易频繁,资金运作复杂,生产经营及财务信息透明度不高,集团整体财务报表中的销售收入、利润、资本等主要指标并不能完全反映企业实际状况。
  3.风险叠加效应。集团企业可以通过交叉持股使成员单位运用同样的资本和不动产从不同渠道获得融资,从而将其成员单位的风险通过杠杆效应在母公司(控股公司)层面进行叠加,一旦成员单位出现风险,母公司(控股公司)将承受巨大压力。
  4.“多米诺骨牌”效应。集团成员单位间复杂的持股关系、紧密的业务关联,以及统一的资金调配,导致集团某一成员单位的经营或财务风险可能迅速波及到集团内的其他企业,进而影响集团整体的资金调配,甚至出现资金链断裂,给集团企业带来整体性风险。
  二、国内商业银行集团客户的授信风险表现
  国内商业银行的集团客户授信风险是指由于银行对集团客户多头授信、过度授信和不当授信,或集团客户经营不善,以及通过关联交易、资产重组等手段在内部关联方间不按公允价格转移资产或利润等情况,导致银行不能按时收回贷款本息,或给银行带来其他损失的可能性。集团客户授信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关联交易风险。关联交易是指关联企业间发生非公允的转移资源或义务的事项。集团客户通过非公允的关联交易转移资金或利润,将影响银行贷前调查评价的准确性,授信条件设置的合理性,以及贷后管理和风险防范的有效性。
  2.企业互保风险。企业互保是指集团客户为获得银行贷款支持,以其内部成员单位相互担保的方式进行融资。当银行以互保作为贷款风险的缓释工具时,将导致授信风险系数成倍增长。当互保企业形成的担保链中某一企业出现问题,将可能使其他众多担保人或债务人面临资金周转不灵的困境,进而引发银行不良资产激增的连锁反应。
  3.资金挪用风险。资金挪用是指集团客户母子公司间、成员单位间或其他关联企业间相互占用、调剂使用银行专项资金。资金挪用将导致银行贷款实际使用者与银行评级授信对象间出现偏离,银行无法准确把握资金使用者的资信情况,贷款实际用途与合同用途不一致,实际还款资金并非合同约定的还款来源,使授信资金脱离了银行的监管视野。
  4.资产转移风险。资产转移是指集团客户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成员单位彼此转移资产,利用企业法人以其全部资产承担有限责任的法人制度规避法律义务。资产转移造成银行贷款企业资本不实、有效资产流失等后果,直接降低银行债权第一还款人的偿债能力,使银行债权遭受损失。
  5.多元化经营风险。多元化经营是指集团客户进行与主业关联度较低或无关联行业、项目的重大投资。在对银行贷款依赖度较高的情况下,集团客户某一项投资的失败就可能加大整个集团客户的授信风险。同时,多元化经营投资过程中多元化的融资结构和担保方式也会加大银行在产品定价、风险缓释、贷后管理等方面的难度和风险。
  三、国内商业银行集团客户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1.实施差别化信贷政策。要加强集团客户的风险管理,首先必须在全面分析集团客户实际特点的基础上实施差别化的信贷政策:对抗周期性风险能力强、具有政府背景和垄断性特点的政府行业性集团客户,应积极营销,大力拓展;对民营集团客户,应选择诚实守信、管理规范、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的进行支持;对在地方政府推动下扩张过快、总投资中银行融资占比较高的集团客户,要谨慎介入;对有非正常融资需求的集团客户或虚假出资、以融资为目的成立的空壳公司,必须设置禁入门槛。同时,对同一集团内部的不同成员单位,也应考虑各自经营状况、偿债能力和信誉水平的差异,在保证承贷主体与实际用款主体一致的前提下,实行差别化信贷政策:重点选择集团中有稳定现金流支撑的优势生产企业,适度控制主要依靠投资收益的集团本部融资。
  2.深度挖掘客户真实信息。要实施差别化的信贷政策,必须具有真实的信息支撑。一是要加强对集团客户关联方的审查,通过获取客户提供的关联方清单及股东名册、董事会会议记录、主要交易对手、供应商和债权人的交易性质和范围等情况,准确识别关联方。二是要核实集团整体和各承贷主体的真实资产和财务状况,包括现金流量、还款来源、利润构成、关联交易利润占比、非主营业务利润占比、投资收益占比等。三是要注重对集团客户主导产品市场竞争力、市场占有率,分析产品研究开发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非财务信息的分析。四是要定期深入企业调查了解情况,并利用人民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及时掌握客户与各家银行信贷往来情况,通过银监局“黑名单”了解失信企业名单,通过工商、税务、供电等政府部门及新闻媒体、中介机构搜集信息,保证客户信息的真实性。
  3.注重风险缓释措施的有效性。在集团客户风险管理过程中,应充分关注集团客户内部关联方之间互相担保的风险。对集团客户内部直接控股或间接控股关联方之间互相担保的,应严格审核其资信情况,并注意控制互保在集团客户整体授信担保方式中的比重。对采取互保方式的,应补充要求其他有效的风险缓释措施,同时定期了解其生产经营和信用履约情况,适时变更担保方式,主动防范担保链风险。在办理新的授信业务时,原则上不接受集团客户关联企业间的相互担保,逐步增加资产抵押、供应链融资、股权质押等担保方式的比重。严格控制集团客户对外提供担保,对担保总额过大、可能危及银行贷款安全的客户,应及时根据合同约定采取提前收贷等制裁措施。
  4.建立风险预警体系。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管理应针对集团客户的风险特征突出前瞻性分析,加强对单个客户风险或单个风险因素可能引起集团内部风险延伸和传递的趋势分析,提早发现、准确揭示集团客户整体风险,提高风险管理的主动性和预见性。针对集团客户风险特征设置风险预警指标,形成信息收集、发出预警、快速反应的动态监控机制。当集团客户任一成员单位触及风险预警指标底线时,对该集团内所有成员单位的授信业务经办机构及其相关经营管理部门发出风险预警信号,及时调整信贷策略,对可能形成的不良债权,抢占先机,及早退出。加大对集团客户贷款资金使用的监控力度,防止关联企业间相互挪用资金或改变借款用途,以及通过关联交易转移资产、恶意悬空银行债权。
  5.提升风险处置能力。由于集团客户存在组织结构复杂、信息隐蔽性强、关联效应明显等特点,集团客户授信风险处置应把握以下原则:一是抓住先机。集团客户授信规模较大,一般涉及多家银行,因此应注重迅速出击,提前拟定预案并抓紧实施,采取追加抵押和保证、停止授信支用、监控账户资金流向等针对性措施。二是严控资产。在实施清收措施的同时,要特别关注集团客户内部关联方之间的关联交易,防止出现转移有效资产等逃废债行为。如果单独清收受到较大阻力或困难,可以联合其他银行,形成合力,开展战略协作。三是寻求外援。集团客户由于规模大、涉及面广,授信风险的暴露往往会引起一定层面的经济和社会波动。因此要高度重视保持与上述各级部门积极有效的沟通,争取得到来自外部的有力支持。
  6.积极拓展银团贷款。集团客户可能因资金链断裂给银行带来巨大风险,特别是大额集团客户授信日益成为国内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重要发生源。而银团贷款业务有利于信用风险识别和分散,提高银行谈判地位,是优化资产质量和收益结构、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对于防范和控制集团客户授信风险具有深远影响。因此,国内商业银行应建立合作机制,积极拓展银团贷款。对信贷资金需求规模较大的新授信集团客户,可以采用一家主办银行牵头、多家银行参与的贷款方式;对已经授信且额度较大的集团客户可采取俱乐部方式,建立银行间分别监测、信息共享、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协调一致的合作机制,定期交流集团客户的生产经营和融资情况等信息,防范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风险。
  参考文献:
  [1]江苏省农村金融学会课题组.风险与效益的博弈――对银行强化集团客户信贷风险控制的思考[J].农金纵横,2004(1).
  [2]于战勇:商业银行集团客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J].中国金融,2007(4)
  [3]刘肖原 贾 涛:商业银行集团客户的特征与信贷风险防范[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7(5)研究,2008(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831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