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索吉林地区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途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中青

  [摘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有发达的现代农业作为产业支撑,而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科技的广泛推广应用。而目前农村劳动力不仅文化素质低,而且缺乏转移所必需的专业技能,从而影响转移的规模、速度和就业层次,也影响到其收入水平和转移的稳定性。要培养新型农民,就要在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同时,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需要,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农村成人教育。
  [关键词] 农村职业技术教育 农村劳动力素质 新农村建设 吉林地区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有发达的现代农业作为产业支撑,而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科技的广泛推广应用。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并将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确定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但是,从现实情况看,农民的低素质严重制约着科技成果的转化进程和转化率。而目前农村劳动力不仅文化素质低,而且缺乏转移所必需的专业技能,从而影响转移的规模、速度和就业层次,也影响到其收入水平和转移的稳定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还需要通过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夯实其经济基础。据有关统计资料,吉林地区农村人口中,小学文化程度占30%,初中文化程度占26%,高中文化程度占9%;农村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占33%,初中文化程度占48.6%,高中文化程度占18%,接受过职业技术教育的仅占11.6%。劳动力转移情况也不乐观(表)。
  (资料来源:吉林市农委,2007)
  由此不难看出,吉林地区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不论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还是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都必须着力解决好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这一关键问题。要培养新型农民,就要在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同时,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需要,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农村成人教育。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全体人民群众,提高人民群众的素质,特别是帮助他们掌握一门实用技术,是脱贫、发展的最佳捷径。先进的科研成果要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投资的企业要生产高质量的产品,丰富的资源优势要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都需要大量的一线实用型、技术型人才。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发展农村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全面落实、宣传《职业教育法》,学习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落实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在经济开发中的战略地位。
  二、理顺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
  吉林地区管理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的部门很多,各部门之间常常出现交叉、管理混乱,造成管理资源的浪费。各级政府要尽快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领导机构,明确政府各部门职责,形成统筹协调的运行机制。
  三、整合教育资源,优化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1.完善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体系,调整优化县乡村教育结构
  完善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等高等职业教育为龙头、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吉林市农业机械化学校等中等职业教育为骨干,以县乡村农村职业教育和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基础的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整体推进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广大乡村干部、专业人员和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加快科技进步,全面发展农村经济。
  2.发展民办职业教育,开拓农村公、私立教育并存的道路
  在社会上广泛宣传并提倡振兴农村教育的公民捐资助学,逐步实现农村教育的市场化,逐步放开市场、放松管制,使农村职业教育成为公众投资的热门领域,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民办职业教育主要应面向在家务农的农民,把适合于本地区的农业新技术及时传播和推广。可以利用农闲时节办班,以短期培训为主,聘请有经验的专家进行现场指导,让农民在最短的时间掌握农业新技术,及时致富。也可以请农民中的致富能手、农业科技能手对农民进行帮带。如神内中国吉林农业研修中心,是由日本神内良一先生出资,由原吉林省农校负责培训农民农业技术的机构。几年来先后培训了300名左右学员,培训后负责无息贷款,并且跟踪指导,如今他们已经成为当地的致富带头人。
  3.展各类专业技术协会,宣传推广农业新技术
  以农技组织为依托,全面开展各类科技培训活动。注意开展多层次、多角度信息服务。挂靠科研机构,广泛开展培训。与省农科院等科研部门建立技术协作联系,在协会与院校之间牵线搭桥,为农民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定期聘请专家,集中或分散对合作组织会员进行技术培训,向农民传播新的经营理念,促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农业新技术的普及。如2004年底,吉林市供销社系统围绕特色主导产业共牵头创办各类农村专业协会659个,拥有会员3.2万个,带动农户15.8万户,为农民实现收入7.7亿元。各类农村专业协会的创建,将有效地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极大地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参与竞争的能力,促进农民增收,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农民的欢迎。
  4.依托各种培训“工程”,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建立一系列农村职业技术培训“工程”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大量成功转移。
  四、建立多元化投资体系,为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提供保障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劳动力培训的投入力度;广泛吸引民间资本;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对农村劳动力培训的投入,是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各国政府支持和保护农业的通常做法,是一项重要的“绿箱”政策。所以,各级政府应把加大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强度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逐步建立起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社会和企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争取各级财政设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专项经费,完善培训条件,补贴农民转岗就业培训工作。积极试行“民办公助”和“公办民营”的多元化投入体制,为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工作提供有效的资金保障。
  五、健全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就业体系
  加快制度创新,逐步实现城乡统筹就业;发展各级各类职业中介组织,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以需求定培训,提高培训人员的就业率。
  六、深化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革新办学体制和办学模式,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面向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根据岗位培训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加快师资队伍建设;实行产教结合。
  参考文献:
  [1]黄龙威:关于当前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几个问题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5,15
  [2]孙素芬:北京市现代农民远程教育与培训体系建设、成效与思考[J].中国农学通报,2005:419~423
  [3]雷世平:我国农村职业教育体制政策及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5,(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846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