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当前民营科技企业急需解决的若干问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方学军

  [摘要] 中国民营科技企业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依改革开放政策的导向和自身的努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了近20年来国家经济快速稳步增长的引擎之一。本文试从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历程略论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亟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民营科技企业 若干问题
  
  一、我国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历程
  民营科技企业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民营科技企业20年的发展历程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是孕育期,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5年中央公布科技体制改革决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1979年到1980年,开始有一些科技人员走出研究所,探索把科技与经济结合起来发展的道路。第二阶段是发展期,从1985年到1992年。1985年3月,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这个决定就科技人员管理问题肯定了两条:一是“允许集体和个人建立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机构”,地方政府要对他们进行管理、给予指导和帮助。二是肯定了人才流动的必要性,指出“必须改变积压、浪费人才的状况,促使科学技术人员合理流动”。1987年12月到1988年2月,由中央办公厅调研室牵头,中央和地方七部委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对电子一条街148家民营科技企业进行了深人调研,提出了建立中关村科技工业园区的建议。第三阶段是壮大期,从1992年到现在,这是一个民营科技企业稳步发展壮大的时期。1992年的两件大事,给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铺平了道路,一件是邓小平南巡讲话,这次谈话解决了姓社姓资的问题,消除了人们的疑虑。第二件事是党的十四大召开,肯定了市场经济,而民营科技企业本来就是以市场为导向,发展民营科技企业与经济改革的目标完全一致。
  二、民营科技企业亟需解决的若干问题
  但是,随着全球经济联系的日益紧密,我国民营科技企业在进一步的发展中面临着更深层次的竞争,自身矛盾日益凸现,问题急需解决:
  1.科研人员比重低,技术开发能力严重不足。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的一次问卷调查表明,入世后企业经营者认为人才和技术将成为竞争焦点知识经济和市场全球化的冲击,对民营企业能否在以高技术产品为核心的竞争中谋求生存与发展提出了直接的桃战,但由于我国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时间大都不长,尽管现在许多民营科技企业逐渐认识到了核心技术的重要性,与发达国家中小企业相比技术创新还是明显不够。例如,有些发达国家规定技术型企业的条件是工程师和科学家占40%以上,研究开发的投人占销售额的5%~15%,而我国的民营科技企业的研究开发经费、科研人员和技术性收人都非常之低,远远不及发达国家。
  2.民营科技企业产业结构落后。全球化必然要求产业结构重新配署,而我国民营科技企业在缺乏政府的行业规划和产业引导下,发展都带有自发性和盲目性。其主要问题是行业雷同,重复产业突出,造成资金和资源浪费。民营科技企业过分集中在商业流通服务行业,对科技含量高的产业很少涉足,使之难以形成规模优势和技术领先优势,导致发展后劲不足这样就给国际科技企业的进人提供了良好宽松的环境,使得它们可以借全球化之机,率先占领我国的高端科技领域和关键行业。
  3.信用和商誉问题是民营科技企业走出国门的无形障碍。商业信用、企业形象是企业的立足之本,然而,在不规范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我国民营科技企业在这方面却先天不足。一些民营科技企业为了追逐高额利润不惜铤而走险,有的甚至职业道德欠缺、法制观念淡薄、主法经营、逃避监督管理、偷税漏税;有的采取损害竞争对手和消费者利益的不正当竞争手段,牟取暴利;有的制造假冒伪劣商品,侵犯他人商标等。这些行为既给社会造成了极坏影响,也毁坏了民营科技企业本身的信誉。2002年中国私营企业调查结果显示,私营企业间相互拖欠资金的情况十分普遍,而这些私营企业几乎都是科技型企业。
  4.民营科技企业内部管理难以适应全球化要求。应当说,由于长期准备,民营科技企业在自身管理提升方面已经做出了很多努力,也获得了很大成就。但是,面对人世后强劲的国际竞争对手和激烈的竞争局面,我国民营科技企业在管理模式、核心竞争力和财务管理三个方面还存在着突出的弱势:
  一是家族式管理模式难以应对全球化要求。家族式管理模式的局限性和弊端在入世后越来越突出,其中尤为重要的就是人才问题。鉴于家族式民营科技企业的管理权、决策权高度集中在投资者、企业主手中,亲缘、血缘代替了科学管理和民主决策,使得外部人才难以在企业中充分发挥应有作用,在客观上阻碍了企业的成长与升级,形成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桎梏。
  一是核心竞争力的缺乏是民营科技企业面对全球化竞争的盲点。根据最新调查,我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仅有2.9年,而科技日新月异的更新使得民营科技企业的寿命更短。如此短命足以说明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民营科技企业可待续发展的重要性。加入世贸组织后,政府放开了民营科技企业进入产业领域的限制,使我国民营科技企业在经营方向和战略方面大都有所动作。如何处理好多元化发展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关系,仍然是民营科技企业战略管理的关键间题。
  三是财务管理状况亟需改善。财务管理执掌企业的经济命脉,但却是相当多民营科技企业的软肋。在现实运作中,一些民营科技企业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不在于产品缺乏竞争力,而在于自身的财务混乱;一些民营科技企业在筹集资金方面失败的原囚,不在于没有资产抵押或是经营业绩,而在于缺乏一个真实可靠的财务资料;还有部分民营科技企业战略失败的重要原因,在于不重视财务关系内在机制的制约要求。因此,严格财务管理,是当前民营科技企业走向规范化、市场化的重要内容。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民营科技企业如何在新形势下赢得竞争的优势与胜势,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脱颖而出,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1.以人为本,以技术为核心,全面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尽快发掘和培养人才,迅速提高人的素质,特别是引进和培育国际型人才,是民营科技企业目前最重要的工作。民营科技企业应该考虑三个方面的转变即在资本方面,应当由个体、合伙或家族资本逐步转变为社会资本,实行股份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管理方面,应当由原始、初级管理逐步转变为与市场经济、企业规模、先进生产技术和国际化竞争相适应的现代化管理;在高层领导方面,应当实现由家族创业者逐步向优秀的职业企业家和经理人过渡。另外,由于人的社会性和经济理性,民营科技企业必须纠正家族歪曲的激励制度和决策的个人主义,这样才能为吸引高级的技术和管理专家,向他们提供充分施展其才能的舞台,以此带动民营科技企业核心素质的提升,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改革企业治理结构,深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中国民营科技企业虽有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本土市场优势和后发优势,但还不能完全适应新经济时代和国际化的竞争。民营科技企业必须了解市场规则,并把它作为法律规则来遵守,才能与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的国内外企业处在同一起跑线。此外,民营科技企业在与乘全球化之风而来的外国企业竞争时还要进行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因为民营科技企业既要保待本土化的优势,又要很好地融合国际化的制度体系,必须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适时保待机制的灵活性、体制的国际化。
  3.加快联合发展,形成集团经济体,提升产业构成。民营科技企业分散于各个行业,其中主要又是集中在技术含量低的部门。目前数量众多的民营科技企业形成的单打独斗的局面,不利于在全球化背景下与跨国公司竞争。走联合发展之路,形成集团经济,是我国民营科技企业的战略选择。通过联合,可以增强与跨国公司的谈判能力,还能够在产业的发展中发挥技术研发、联合攻关与网络营销的优势,较容易形成自己的核心产品和稳固的营销体系。
  4.消除内部矛盾,创新管理,形成核心竞争优势。管理是企业有序进行活动的基础,管理创新对民营科技企业来说不亚于技术创新。民营科技企业的管理多是家族式的,存在家长意志和绝对权威等问题,民主管理欠缺,职工参与管理成为不可逾越的障碍。同时由于产权主体模糊,内部矛盾较多,容易导致内部管理者不和,造成管理梗塞。因此,民主管理、目标管理应成为民营科技企业的必然选择,这也是与国际管理接轨的必然趋势。民营科技企业的家族式管理、财务管理混乱,都可以通过实施民主管理和目标管理得到解决。
  5.提高企业家素质,重塑信用,积极融入全球化的浪潮。民营科技企业的企业家应是高素质的具有国际眼光的战略家,在面对跨国经营的桃战中,信誉和机智是企业家的必备要件,否则就会遭到国际市场的冷落和错失良机。为此,民营科技企业家要充电,通过实践的磨练和知识的掌握来壮大自己驾驭企业进军国际市场的力量。因为作为一企之长,身体力行的效应很大,若自己都不守信誉,比如拖欠职员工资,那么员工很可能会以其道而行之,比如货物不及时发送、虚报假账、质检疏松等,从而整个企业的信誉就会被毁坏。总之,民营科技企业重塑自己的信誉,增强企业家驾驭国际行情的能力,是其参与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必要准备。
  
  参考文献:
  [1]中国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报告―1978年~2001年[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2]戴园晨吴诗芬:民营企业发展中的家族制问题[J].南方经济,2001.11
  [3]王国平:浅析民营科技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J].福建农机,2005.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859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