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轨道交通类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国务院下放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审批权,刺激了轨道人才的需求。“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其特点是企业岗位针对性强、培养效率高等。但是在培养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观念落后、师资不足、重技术教育忽视素质教育等问题。本文对“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以期为轨道交通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订单式培养;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12-0414-02
  1999年高校招生规模扩大,从此高等教育逐渐走向大众化,高职教育在这一过程中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2016年底,全国高职院校共设立近千个专业,在校生达2600多万人,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转型,高职院校的学生培养模式出现了一些问题,轨道交通类专业作为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同样面临着如何改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这关系到专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为此,一些高职院校主动积极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专门为企业量身打造,有针对性地培养企业所需的人才,有效的解决了企业对专业性人才的需求。据国家有关部门介绍,随着国务院对地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批准下放,预计未来五年城市轨道交通专业人才将会出现更加严重的短缺。因此,如何转变思路,加强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效益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重点研究了高职院校“轨道交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际情况,分析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和建议,为轨道交通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基本情况
  轨道交通类专业历史悠久,主要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中国国情相关。他们是在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迫切需要大量人才的背景下成立的,为社会主义建设现代化培养了大批铁路建设者。当时铁路工业具有鲜明的军事特色。改革开放后,国家重新调整了教育体制。一些以轨道为基础的中学已经升格为大学专业化水平。同时也具有难以替代的行业优势,截止到2017年8月止,中国共有20所高等院校开展轨道交通。它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华南和西北地区。当然这种分布与地形和战略形势有关。从创建时间的角度来看,高等级开设轨道交通类专业学院的前身是在解放初期建立起来的。他们大多集中在2000年左右。在此期间,高等教育开始流行起来。总体而言,轨道交通类专业具有深厚的产业背景,并将继续为国家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高职院校轨道交通类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措施
  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最终为社会所用,因此在不同的时期高职院校轨道类专业也采取了与时俱进的培养模式,近年来,“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是树立人才培养新理念,认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转变办学理念和观念,突破传统人才培养方式的制约,走校企合作之路。加大和加强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建设的专业特色,充分满足地铁企业的需要,积极创新办学方式和办法。引入市场上的工业和商业元素,积极整合资源,开放城市轨道交通相关运输专业人才。二是逐步完善“订单式”人才培养体系,适时调整部分专业,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部分职业院校改革办学机制,转变为“校企双校”校企合作,促进了轨道交通职业院校主体多元化。此外,一些轨道交通职业学院还成立了校企合作委员会,吸引企业参加校企合作人才培训过程,参与讨论制定人员培训规范。再次初步建立了“订单式”人才培养机制,将学校的优质资源与公司自身的培训需求相结合。企业根据实际发展需要,向学校提交“订单”进行人才培养,学校可以推荐优秀毕业生丰富工作。调动合作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最后,建立就业平台。高职院校轨道交通类专业学生与企业签约,工资稳定,环境优良。人员需求量大,晋升通道顺畅。“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真正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业务需求的紧密结合,得到了企业的欢迎,并增加了学校转型的影响力。
  三、轨道类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特点
  “订单式”人才培养是轨道交通类专业和轨道交通公司培养共同人才的有效措施。完全量身定制适合企业需求的企业,在毕业时,按照企业就业标准对学生进行最终筛选。主要有以下两个特征:首先是人员培训主体的开放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轨道交通公司参与其中,反映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开放性。二是人才培养对象的针对性。课程授课使用了大量的实践性的介绍,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修建了大量的高仿真的实训、实习基地,保证了学生的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三是专业素质的针对性。“高浓度,大联动,半军事化”。在日常的教育管理中,提高他们的日常礼仪,向学生渗透和强化职业素养的重要意义。此外,人才培养兴趣的一致性和人才标准评估的复杂性。
  四、轨道类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
  近年来,部分开设轨道交通类专业的高职院校积极探索,主动与企业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但是所培养的人才能力与企业对人才的使用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人才培养的观念落后
  当前,开设轨道交通类专业高职院校的领导者和管理层己经认识到“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走校企合作之路,但是部分开设轨道交通类专业的高职院校升格的时间不是很长,对“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认识还不充分,管理观念还比较落后。例如部分管理层受到传统的管理方式的定势影响,片面地认为“订单班”只是就业上有保障,在班级的授课上,还是以传统的方式授课,停留在为企业培养救急的人才上,培养的深度还不够。
  2.人才培养的师资不足
  随着对城市轨道交通人才的大量需求,考生报考轨道交通类專业人数逐渐增多,轨道交通类专业院校纷纷扩招。扩招的结果使的人才培养的教师数量相对不足,根据调查,当前,轨道交通类专业的教师属于稀缺资源,一些本科院校也陆续开设轨道交通专业,本科院校提供的工资待遇使的很多的轨道交通类专业教师流失,造成轨道交通类专业教师更加短缺。   3.忽视人文教育
  高职教育的办学宗旨是“培养高素质的应用性、实用型人才”,“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轨道交通类专业就业率,但是企业的需求过分的影响了学校办学的方向和导向,学校片面放低了对“高素质”的要求,不顾师资力量,盲目扩招,在与企业合作进行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标准的设计上,大量地删减了基础理论课程和人文社科类课程,使的学生的人文素质方面的知识不牢固。还有就是“技术立命”的功利思想严重,以就业为根本目的,对于专业技能以外的内容却没有太多的兴趣。
  4.综合能力弱,知识面狭窄
  由于学校以就业作为主要的导向,使的学生的理论基础不够扎实,综合能力不强,一些院校按照企业的要求尽量压缩基础理论课程,导致学生的基础理论功底薄弱,因此,学生毕业就业上岗后,综合能力普遍较弱,在单位的职业发展的竞争方面处于劣势。另外就是专业知识狭窄,职业迁移能力不足,“订单式”学生在岗位实践操作方面有较高的水平,但是知识面狭窄,触类旁通的敏锐性较弱,寻求其它职业抵抗职业风险的能力差。
  五、完善轨道交通类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对策
  1.转变观念,提高师资水平
  轨道交通类专业的“订单式”人才培养,必须树立调整校企合作体系,实现学校和企业人才培养的优势互补观念。首先要以学校为主的“订单式”转变为“校企双主体,全过程”的校企合作,成立校企合作理事会,理事会由双方派员协商组成,从而构建真正的开放式的“订单式”人才培养体系。其次要在“订单式”人才培养的育人机制上实现突破,就要看到企业自身的实际发展需求,通过引进企业参与办学,实现学校、企业人才培养的优势互补和“零距离对接”。
  师资水平直接影响着“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效果,因此作为开设轨道类专业高职院校一定要吸引高学历、高水平的师资,为教师提供良好的生活、工作和科研环境,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同时还要为轨道类教师提供培训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培训机会,鼓励轨道专业教师走进企业,在企业中通过实践丰富专业理论,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
  2.重视人文教育,拓宽学生知识面
  近些年,部分高职院校轨道交通类专业把就业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出发点,导致学生人文教育不足,知识面狭窄。面对这一问题,部分高职院校已经认识到专业教育和人文教育融合是大趋势,要因地制宜的进行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找到符合自己的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模式,将人文教育渗透进专业课教育中,教师要在教授专业课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的渗透进人文精神的教育,做到科学知识和人文素养同时发展,鼓励学生不放弃。同时还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設,营造良好人文氛围,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的作用,比如,学校可以组织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一些体育项目的比赛等等,让学生培养健全的人格,积极宣传社会正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还要重视学生的知识面,教师在教学中都应努力改变学生的思想认识,引导学生去探索,实践,也可以多方面创设活动拓宽知识获得渠道,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发展思维,增加知识积累。
  六、结语
  轨道交通类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激活了学院与企业不同的利益联系,使高职院校形成良性循。但是也要尽量避免培养流水线似的“单向度”的人,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使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和职业发展才更具有可持续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393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