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 助推民营经济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当前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民营经济承受着相当大的考验,不少民营企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问题,甚至是生存危机。长三角地区汇聚了我国发展最好、实力雄厚的众多民营企业,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诸多贡献。伴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民营经济的发展也迎来了新一轮发展机遇,文章基于长三角区域民营经济具备的发展优势进行分析,结合目前形势分析面临的挑战,并提出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民营经济;协调发展
  一、 引言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以下简称“长三角”)以上海为中心,还包括南京、无锡、苏州、杭州、宁波、合肥、芜湖等苏浙皖地区城市,是我国经济最发达、最早对外开放、最具备科技创新实力的地区之一,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点。2018年11月5日,我国提出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放到国家战略的高度。2019年6月,提出长三角地区三年行动计划,希望将长三角地区建设成为全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引领示范区,成为向全球开放的亚太窗口,成为世界级高水平现代化城市群。长三角地区民营经济发展历史悠久,是当代民营经济起步最早、规模最大的地区,已有杭州、温州、义乌等商业名片,目前,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势头越来越强,如何借助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优势推动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成为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
   二、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下的营商环境分析
   当前,长三角城市群已具备世界级规模,在全球拥有一定地位,其基础设施已建设完备,形成航空、铁路、高速公路、水路等形式基本覆盖的运输体系,大大缩短了城市间的时空距离,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本文将首先分析在长三角一体化趋势下,民营经济发展所具备的优势。
   1. 政策法規制度。2010年5月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明确了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的目标,是要将其打造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成为现代服务业发达、具备世界领先制造业水平、拥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城市中心,作为我国向世界展示的一张名片。2014年,《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2016年5月11日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指出我国需要拿出更有效果的经济发展措施,达成2030年的目标,要将长三角地区全面打造成为在世界也能拥有较大影响力的大规模城市群。2017年10月发布《长三角区域信息化合作“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努力促进长三角更快达到信息化水平,并将其与信息经济的增长达成合作,共同建设信息基础设施,达到协同发展,相互合作开发且充分使用信息资源,促进长三角地区信息化与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有助于推动长三角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升政府工作效率、建立区域内的统一市场。2018年11月,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将更加开放市场、引进外资,积极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并且对目前的中国来说,最重要的是要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长三角区域不仅高校云集,互联网产业发达,汇聚了丰富的科技和创新力量,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源头地区,它还是我国产业发展的重要区域,拥有全国领先的产业发展水平、丰富的产业类别。综合来看,长三角地区具备的坚实基础,将进一步提升的科创能力,不仅能够大力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还将对整个国家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2. 商业历史悠久。长三角地区有着悠久的商业历史,上海在元代就已发展为沿海南北贸易的重要商业中心,明清时代出现了南京、杭州、苏州、扬州等九个在全国有一定地位的商业城市。并且长三角地区还有发达的水系和富饶的土地,在商品贸易方面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在19世纪后期上海已成长为我国有名的工商业大城市,到20世纪30年代,上海甚至成为了整个长三角地区乃至中国的贸易中心、金融中心和工业中心。同时无锡、南通、宁波等城市也通过港口的有利地理位置积极发展商业贸易,成为重要的商业城市。我国进行改革开放后,上海凭借其优越的港口位置,悠久的商业历史,再次成为世界级大都市,城市群里的其他城市也取得了较大发展,比如义乌在小商品市场的地位、温州成为我国有名的商贸城市、杭州在电子商务方面的发展。从整个历史趋势来看,长三角地区的发展主要依靠其重要地理区位,拥有港口、航道等贸易有利条件,成为对外贸易的窗口,具备优良的商业传统,目前打造的区域协调一体化发展有利于发挥传统优势,打造更为发达的民营经济体系。
   3. 市场体制完善。长三角地区一直秉承着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宗旨进行区域市场建设,进而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主要措施包括:一是通过建设区域内的统一市场体系,使市场自动调节相关资源配置和价格均衡,防止政府过分干预,充分调动市场看不见的手进行自我调节,遏制可能存在的行政垄断势力。二是对外开放区域市场体系,积极对外联系,使运行的市场体制能够适应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三是要求市场上的各类主体公平竞争,不得利用自身的某些垄断优势来左右市场价格,不得控制供求,不得通过贿赂、寻租等手段来谋取高额垄断利润,并且对政府来说,在区域内的统一制度下不得有歧视行为,积极加强区域间融合,不得出现行政分割的情况。要求各类市场主体保持开放状态,撤销不利于市场融合、市场公平公正的的传统做法,使区域内共同拥有的资源和要素能够在国内外经济运行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四是长三角地区建立了有序竞争的统一市场后,也能够逐步完善地区的市场信用制度,诚信是企业经营之本,一套行之有效的市场信用制度有利于企业的持续经营,形式多样且有效的的制度来维持市场交易秩序有利于经济的高效发展,比如建立严格的知识产权制度,维护创新成果,鼓励个人和企业积极创新;对某些企业为了获取政府实施的优惠政策而造假的行为处以严惩;抵制地方保护、促进地区融合与交流。总的来看,在这样运转有序且完善的市场体制下,市场充分开放和平等,资源要素能够高效流通,进而使民营经济能够得到更好更健康的发展。    另外,从全球的发展来看,区域一体化已成为推动国家和地区发展的重要举措,借鉴五大世界级城市群的发展经验,结合长三角本身的优势,可以看出,区域一体化能够吸引大量的资本集聚,形成完善的市场机制,拥有高效的金融体系,从而促进产业经济的发展。长三角地区是我国市场最为完善、金融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市场发展基础较好,并且拥有上海这样具备国际金融地位的城市,可以开展货币、固定收益证券、股票、衍生品、黄金、外汇等完整的金融业务,能够对整个区域形成辐射,为地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有效助力。并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代化建设中,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举措也起着非常重要的标杆作用,积极推进市场融合,鼓励创新,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这里已成为民营经济成长的沃土。
   4. 科技创新应用。长三角科创资源非常集聚,拥有复旦大学、上海交大、浙江大学等众多知名大学,具备坚实的科教基础,另外,还拥有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等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城市,其中上海、合肥是国家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南京是国家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并正全力推进创新名城建设,杭州聚力打造数字经济第一城,这里科教资源高度集聚、实体经济稳健发达,处于“一带一路”交汇点,具备坚实的科创基础。长三角区域的一体化发展有助于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等中心城市带动区域内其他城市积极进行科技创新,并且依托发达的交通运输体系,推动张江、苏南、合芜蚌、杭州、宁波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集群化联合,浦东、江北等国家级新区高端化发展,以及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创新型县(市)、国家级高新区等一体化协同,促进区域创新要素自由流动与高效配置,实现长三角创新资源优势互联、创新能级大幅跃升,有助于技术融合与传播,科技创新应用落地更快、成本更低、效率越高,集聚融合的科创资源能够引领民营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5. 产业协同效应。长三角区域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城镇集聚程度最高的城市化地區,面积只有全国面积的2.1%,却达到了全国1/4的GDP生产量,一直被称作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区域,具备形成产业集群的优异基础,能够促进民营经济更好发展。区域产业结构是经济空间格局在特定区域组合而成的结果,长三角区域的民营企业可以在一体化发展打造的有利基础上,积极进行产业布局,形成产业集群,优化产业结构,实现有效的市场化整合,从而促进企业发展。
   6. 人才交流平台。长三角区域的一体化能够搭建起一个宏大的人才交流平台,各方合力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一是能够有效整合政府信息,协调沟通便捷,提升民营企业运行效率。二是有利于各行业人才密切有效地交流,知识碰撞和融合,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更为专业的服务。三是有利于各地区企业和企业家们之间的沟通交流,加强了地区间合作,促进了民营经济的融合与发展。
   三、 长三角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长三角区域民营经济的发展不仅具备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还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此基础上,长三角民营经济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但是,民营经济发展还受到国际形势、地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国际形势不稳定,国内经济下行,区域内部还存在一些制度障碍,这些都成为了长三角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1. 国际形势的冲击。长三角地区民营经济此前依靠外资大规模流入和对外贸易取得较大发展,但目前面临着中美贸易战的冲击,以贸易保护主义为主要特征的"逆全球化"趋势对长三角民营经济的发展造成一定阻碍,企业如何在新一轮的国际竞争中保持自身竞争力、释放创新活力,是现在面临的挑战之一。
   2. 缺乏有效的地区竞争规则。借鉴国际上欧洲一体化发展的经验,我们意识到如果没有制定行之有效的地区内竞争机制,就不能在整个长三角区域内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也不能有效调控各地区政府间的管理,从而使长三角地区的各类参与主体不能展开充分、有效、公平的市场竞争,这不利于民营经济的良性竞争与发展,因此这也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3. 区域内部仍存在一定体制障碍。这几年,沪宁杭合等城市的科技创新合作取得了一些成效,积累了一些合作经验,具备一定的示范作用,但也仍存在着一些固有的体制性障碍,比如地区间的模式创新与合作可能受行政壁垒的限制,目前还存在着地区行政分割、资源分散的遗留问题,导致科技、人才等要素无法得到最高效的共享与发展,难以形成高效的协同创新体制机制,从而对民营经济发展造成一定阻碍。
   四、 长三角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如何立足于已有优势,借助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东风,不惧挑战,促进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1. 建立公平统一的地区竞争制度。首先要在全国性的法律法规框架下,形成长三角区域内统一的制度指导,取缔和区域一体化发展背离的陈旧法规和制度,融合与协调区域内存在的经济发展举措,使长三角地区成为一个真正的整体来协调发展。因此,为了使长三角地区的企业能够在公平的市场环境下进行良性竞争,保证市场的有序运行,激励企业在竞争环境中积极进行创新发展,需要制定公平统一的地区竞争制度,从而促进民营经济有序发展。
   2. 破除制度壁垒,促进企业间进一步融合。要想促进企业间进一步融合,取得更大发展,需要破除长三角区域的一些制度壁垒。一是消除市场准入壁垒,破除区域歧视、主体歧视、所有制歧视等歧视性市场准入门槛,完善市场准入和产品销售机制。二是突破金融融通瓶颈,加快推进长三角区域在融资贷款、资本市场、产品交易等全方位的一体化发展,整合提升金融资本跨域支撑创新的能力,从而助力民营经济发展。
   3. 企业进行创新转型,促进高质量发展。在目前对外开放的经济态势中,区域一体化带来的产业集群,一般会与全世界的生产价值交互耦合,共同演化从而达到高级别的产业转型升级,此类转型升级可能表现为Porter(1990)的“钻石模型”中提出的本地化产业升级,也可能表现为Humohrey和Schmitz(2002)所提出的全球性内部治理结构优化。因此,长三角企业间需要相互学习和竞争,积极进行创新转型,在空间一体化中协调高速化、巨型化的关系,实现从追求速度到质量的转变,共同抵抗国际形势的冲击,促进自身在全球性竞争中能力的增长,取得高质量发展。    4. 积极引导企业主动融入区域一体化发展。政府的职能只是积极推进长三角地区一体化,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而真正的发展需要依靠的是企业自身的突破,在区域一体化的背景下,怎么引导企业积极融合,形成产业协同效应就显得尤为重要。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推动区域一体化时,需要明确自己的位置,不要过多干预,应该尽量放手,让企业间自行对其合作模式进行探索,摸爬滚打着成长,明确企业才是一体化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政府只需要成为企业间合作的牵线者,积极谋划来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即可。
   5. 抓住智能经济新机遇,创造经济发展新引擎。近几年来,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智能技术迎来巨大发展,其技术应用于各行各业,在实体经济领域也是取得充分融合,对实体经济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长三角地区的信息技术底蕴深厚,杭州作为阿里巴巴的发源地,在信息技术创新方面一直遥遥领先,乌镇作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每年的举办地,更是被称为永不下线的城市,上海作为金融中心也是率先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应用到金融领域,取得较大发展。在长三角区域已经达到的发展高度的基础上,民营企业更加需要紧紧抓住这一轮的发展机遇,取得更大突破,力争成为信息技术发展的领头羊。政府也需要将其作为推进民营經济发展的新引擎,积极引导,助其创新转型,使民营经济未来能取得更大发展。
   6. 提振企业家发展信心。常言道,信心要比黄金重要,民营企业投资一个项目的基础在于企业家对此项目的信心,一家公司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企业家的格局和信心。因此,长三角区域要打好精准服务民营企业的组合拳,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的营商环境,将民营企业发展放在更为重要的位置上,完善配套措施,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坚实的后盾,真正落实各类优惠政策,为民营经济发展增强信心,从而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五、 结语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营经济历经了由小变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现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这都离不开国家对民营经济的大力支持。而现在国内外经济、政治局势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毋庸置疑的是,民营经济目前确实经受着相当大的考验,部分民营企业在转型升级面前遇了难题,甚至面临着生存危机。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对外开放最早、最具备科创实力的区域之一,培养了我国实力最强、影响力最大的一批民营企业家,所领导的企业生产创新的活力旺盛。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民营经济具备政策法规制度、商业历史、市场体制、科技创新力量、产业协同效应、人才交流方面的优势,拥有良好的发展基础。虽然目前民营经济仍经受着国内外恶劣局势的冲击,面临着地区竞争规则不够完善、区域内部还存在一定的体制障碍等问题的困扰,但只要国家一如既往支持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积极引导企业主动融入区域一体化发展,破除制度壁垒,建立统一有效的竞争规则,提振企业家信心,加上企业抓住信息技术发展新机遇,积极进行创新转型,长三角民营经济定能迎来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高丽娜,朱舜.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促进创新吗?——来自长三角城市群的经验证据[J].华东经济管理,2018,32(6):66-71.
  [2] 黄奇帆.在长三角地区协同推进建设开放新高地[J].宏观经济管理,2019,(3):9-11.
  [3] 刘志峰,王斌,马颖忆,郑钢.长江经济带人口与经济耦合的区域差异研究[J].宏观经济管理,2018,(6):50-57.
  [4] 石尚,陈醒.优化营商环境,助推民营经济发展[J].国际融资,2019,(4):37-39.
  [5] 唐德才,张瑛,李智江.长江经济带区域合作机制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9,(4):67-69.
  [6] 王全忠,彭长生.城市群扩容与经济增长——来自长三角的经验证据[J].经济经纬,2018,35(5):51-57.
  作者简介:晏舒(1996-),女,汉族,湖南省益阳市人,中南大学商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公司金融。
  收稿日期:2019-06-2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427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