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研究型教学模式下本科《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实践教学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群华 彭亦芬 薛荣贵

  [摘要] 实践教学在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型教学模式下, 《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实践教学不能仅仅作为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教学环节,还应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贯穿于全部教学活动过程中,为培养培养出能力型、创业型、创新型的管理人才服务。
  [关键词] 研究型教学模式 财务管理 实践教学
  
  培养人的创造能力和创造意识是信息时代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应该提倡研究性的学习,即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以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从而增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一、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意义
  1.实践是素质教育的立足点和归宿。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标的教育。人的“素质”是人质的规定性的内在要素的总称。根据马克思马关于人的本质理论,人的素质是多方面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创新素质、人文素质等就是人们在不同的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人的质的规定性。我国目前提倡的素质教育是相对于“应试教育”来说的。应试教育只是把现成的知识、问题的答案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知道并熟记知识。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往往是“高分低能”的,不能满足社会实践的需要。而素质教育不是让学生简单地记忆现成的知识,而是使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使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做,学会创造。
  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是否合理,最终以是否能满足实践的需要为标准。所以,学生知识和能力结构的构建应建立在将来生活和工作需要(实践)的基础之上。在教育过程中,根据社会实践和个人实际情况选择教学内容,让学生自己体验、自己思考,才能遇到问题和困难,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才有学习提高的方向和动力,从而建立起合理的知识和能力结构。
  使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做,学会创造,就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学习、自己思考、自己分析解决问题、自己做、自己创造。
  2.实践教育是创新教育的基础和根本途径。创新教育包括教育观念、教育管理、教育制度、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等各方面的创新。从教育的内容来说,创新教育主要是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外在表现就是创造,所以许多学者提倡创造教育。创造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创造教育的本质特征是以学生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中心。创造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它摒弃了传统教育中崇尚经验、崇尚权威的旧教育观念,主张敢想、敢做,不断提出新思想、新方法。
  之所以提出教育创新,是因为现实的教育存在着不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方面和环节。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教育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出发,首要的就是培养具有较强的实践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尽快把学到或探索得到的知识运用于现代化建设实践的人才。因而可以说,实践教育是创新教育的前提和基础,离开了实践教育,创新教育就失去了生长的土壤。
  实践教育还是创新教育的根本途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创造教育要求尊重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教师应采用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的方法,帮助学生独立地思考和探索,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所以,创造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应变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应具有四个条件:一是学生有自由支配的学习时间;二是学生可根据自身的知识和能力结构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三是教师要引导、启发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想象、质疑;四是鼓励学生超越书本知识、超越教师的教学。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对于学生来说,由不会思考到会思考、由不知道如何“行”到善于“行”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不一定要求学生做出创新意义上的设计或产品。
  财务管理的务实性和财务管理方法的内在逻辑性等特点,决定着该学科必须重视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能够亲身体验知识的力量、思维的奥秘和创造的神奇,从而逐步培养创造的能力。实践教学在能力培养及考核方面具有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必须并重。
  二、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1.对财务管理实践教学重视不够。大多数高校将专业建设的重点放在了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材建设等方面,而对实践教学的建设不太重视,建设投入明显不足。校内实践是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基地,就财务管理课程而言,就是要在在实验室中模拟财务管理工作程序和方法,使学生对工作环境具有直观的认识,并掌握部分理财实际操作技能。目前,全国高校中建立了专供财务管理专业使用的财务管理实验室并开设财务管理实验课的高校还相对较少,已开设的院校也存在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备简陋,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相去甚远等缺陷。
  2.校外财务管理实践基地建设薄弱。建设财务管理实践基地,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环境,并掌握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但是,一些单位常以工作忙为借口不接收实习生,而且即使学生找到了实习单位,有的也不积极配合,使学生拿不到相关资料,达不到预期的实习目的。再加上近几年高校扩招,学生数量增加,这也给高校安排实习单位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有的几人甚至十多人在一个单位实习,影响了实习效果。因此,建立和巩固校外财务管理实践基地应引起高校足够的重视。
  3.教师的实践能力欠缺。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师既应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应具有较强的财务管理实践能力。而目前各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师绝大部分是过去从事会计教学和研究的教师,主要是因工作需要转为财务管理教学和研究。而且大部分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的,没有企业的财务管理实践经验,对企业实际工作中存在的财务问题认识不足,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研究型教学模式下本科《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实践教学设想
  研究型教学模式下本科《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实践教学,应体现了研究型人才培养的特色,是研究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规范财务管理实践教学的内容和行为,保证实践教学时间,使实践教学内容更加全面,组织更加合理,教学效率更高,必须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1.转变教育观念。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首先要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复合人才为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主体,逐步实现由专业对口教育向基本素质教育、由知识传授为主向能力培养为主、由注重共性教育向强调个性教育、由重视理论的系统性向倡导应用的综合性转变。研究型本科教育既不是基于技能的应用型教育,也不是基于理论的纯研究型教育,而是掌握了一定技能的研究型人才,即培养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较强实际驾驭能力的、具有宽阔知识视野的高级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在培养规格中突出善实务、知工艺、能创新的要求。因此, 研究型本科教育实践教学内容必须是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专业技术理论的有机结合,它必须既有利于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要突出学生创造能力和驾驭财务规律能力的培养。

  2.优化整合现有实践教学体系。以创新实践为导向,系统全面地设计实践教学的计划、方案、实务教材、实例、模拟教学模式、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实习和实验教学等。尤其是实战型系列教材的建设方面,应该通过企业现场调研或企业课题的研究,结合我国国情与企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组织有经验的专业教师编写财务管理计划和实践教材,改变现有教材脱离实际、缺乏特色的弊病。
  实践计划是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时间保证,是进行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纲领”,也是在规定时间内对实践性教学作出的总体规划和程序安排。在具体制定时,应规定学生必须具有的实践技能与能力,明确规定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目标、任务,应按实践项目分层次地规定出实践教学内容、形式、操作程序、要求及考核办法等,并将其落实到各实践教学环节中;同时,在处理其与理论教学的关系时,应采用理论先行、实践验证、重点提高能力的策略,使理论教学中注重实践性,实践教学中融会理论性,使实践教学融于财务管理专业教育的全过程。其次,实践教材。这是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物质保证。在制定实践计划的基础上,要编写与之相匹配的实践教材。在编写实践性教材时,要把其技术指导的先进性和实用性放在首位,详细阐述学生该掌握的本专业的知识要点、实习目的、方法和作业。在实践环节设计上,要注重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完整性,实现投资、筹资、营运资金、股利分配等资金运动过程的一体化;在实践内容的设置上,注重反映教学重点及资金运动过程的实际要求。总之,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材应该涵盖本专业核心课程的基本内容,实现层次性、整体性和有效性的和谐统一。
  3.改革实践教学方法,强调仿真性和互动性。案例教学既应该注重财务管理举措的本土经济文化背景,又应该兼顾财务管理发展的国际化趋势;情景模拟教学可以与实验室的建设结合起来,在对公司财务运行各环节的学习中,充分、合理地利用可能的教学资源、改善情景模拟教学的效果;同时,应该改革实验室管理的方法,加强实验队伍建设,建立实验技术人员的学习培训机制,从实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突破传统的模式,按照学生能力形成的规律,通过“知识的掌握与深化――基本实验能力的形成――创新精神的培养”来逐步实现由理论到实际的过渡,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素质的协调发展;此外,对现有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模式进行改革,适当增加课程设计学时,拓宽设计的内容,适当地制定一些激励学生参与设计的措施,使得学生由“被动应付”转变为“主动参与”;毕业设计则尽可能结合学生实习的单位或教师主持的课题,做到“真题真做”,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相结合。要利用实践教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环境更接近于生产实践,更接近于社会的特点。在传授专业知识,加强实践能力训练的同时,将能力和思想作风的培养融为一体,教书与育人结合在一起,从而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和作用。研究本科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必须快速适应社会经济与技术发展变化的需求,反映现代企业生产和管理的实际,使学生通过在校内外的实践,不仅得到技能训练,更重要的是受到职业道德、职业素质的教育,感受现代企业文化,这比纯理论的说教、灌输收到的效果要更为明显。
  5.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随着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发展,课内教学时数的缩减已成趋势。与此同时,必须更充分地利用课外时间,加大课外实践教学的分量,拓展个性化教育的空间,以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可包括以下几方面:
  (1)利用开放实验室,实行“开放式综合实践训练”吸引学生在课外时间到实验室选做实验或自行设计实验。“开放式综合实践训练”克服了过去实验设计中存在的照搬书本知识,教师设定实验内容、学生照着做等弊端,有两个明显的特点: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设计实验;实验内容由学生自己来选择。老师可开出多个实验项目,由教师定出目标和要求,让学生从中自由选择,要求的程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渐做到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和步骤。这样就真正使实验室成为知识运用、知识融合、知识创新的基地,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基地。
  (2)对于一些因学时所限而未能设置课程设计环节的课程,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安排一定量的具有课程设计性质的大型作业,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完成。这样做可以加强学用结合,也有利于实行个性化教育。
  (3)组织学生开展课外科技实践活动,选派有经验、有能力的教师加以指导和管理;或安排学生参与教师所承担的科研课题,培养其科研能力。
  (4)产学研相结合。要注重强化实践教学过程的应用目的,尤其是对于专业课实践、模拟训练和毕业设计,应提倡选用来自于实践第一线的实用性课题或与教师的科研工作紧密结合的课题。实习中的资料应尽可能采用真实案例,由学生在案例准备材料的基础上,综合利用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方法,通过独立思考,站在一个财务分析师的超然角度,独立提出解决各种问题的对策,撰写分析报告,从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6.创新实践教学平台。在实际教学中,这部分工作的难点是如何选择恰当的校外实习基地与学生的课程学习对接,使得学生能够在专业理论教学结束后、课程或毕业设计之前,及时进入实习基地的财务管理部门,全方位地感知企业财务管理的实务。在这方面,我校经济管理系已尝试与有关企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部门共同建立了财务管理专业专家委员会,在承诺为委员会成员提供咨询、培训和毕业生优选等服务的基础上,与其签署构建实践平台的协议。这样,就可以在约定的时间内到相关的企业单位进行参观、见习等实践活动,保障实践教学的顺利推进;而且还可以在课程的理论教学中随时聘请相关单位的财务主管针对特定的实践活动进行专题演讲、座谈、答疑、研讨,保持学生与社会专业人士之间交流,随时掌握行业动态。这一做法目前已初见成效,可以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有益经验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熊小平: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鄂州大学学报,2003年1月,第10卷第1期
  [2]李艳梅等:研究型教学模式下的本科精品课程建设.中国大学教学[J],2003年第8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49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