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简析欠发达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宋慧琳 卢有红 彭迪云

  本文系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在东西互动发展中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及其协调发展的区域政策研究”(项目编号:Jj0618)阶段性成果
  [摘要] 世界各国都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后,呈现出东、中、西的梯次结构。不同的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所处的阶段不同,其进一步发展的路径也是不同的。本文结合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与欠发达地区(主要是中部地区)的现有基础,认为欠发达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应选择政府主导的区域合作模式。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 高新技术产业 路径
  
  一、高新技术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
  现代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除了传统“三要素”(土地、物质资本和劳动)外,还存在其他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将“现代经济发展之谜”的谜底归结为技术进步,并通过建立经济增长方程,将技术进步作为外生变量引入方程,强有力地证明了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新增长理论则进一步将技术进步内生化,引发了科技、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多角度思维,更加突出了技术进步的地位。如今,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人们都认识到技术进步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关键,世界各国都制定和实施了各项科技政策促进技术进步,进而推动本国经济的快速增长。高新技术作为技术进步的关键环节之一,其创新步伐的加快及产业化,已经成为各国、各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新的增长点,成为各国在竞争中取胜必须占领的“制高点”。
  高新技术,包括“高技术”和“新技术”,指运用当代最新科学知识和尖端技术而形成的技术集合。高新技术产业则是指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知识与资本高度密集,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在某一特定区域上集聚和成长,从而降低市场的交易成本,扩大整个产业规模,能产生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形成竞争优势有效机制的新技术群体。主要包括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技术、新能源、航空航天等产业。
  20世纪80年代后,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发展速度最快,最具生命力的产业,是推动各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动力,其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
  1.作为一个产业群,高新技术产业可提高分工水平,产生多层面的供给与需求,从而增强集群的效果。产业集群化又有助于形成产业链,企业就可以通过供应商获得生产所需的中间投入,而不必自行生产,企业专业化得到加强。因而,各高新技术产业园可以重点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这不但可减少该产业的交易成本,还降低投资风险,有利于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
  2.高新技术研究成果需要政府、科研机构、企业三方的有效合作,政府的作用不可或缺。但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政府也应做出相应的职能调整,才能有力推进产业的发展。因此,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可以加快各地区政府职能的转变,推动政府职能的完善。
  3.风险投资是高新技术产业融资的主要来源,以高新技术为主的中小企业的崛起,不但带动了经济的繁荣,还为风险资本市场奠定了厚实的基础。风险投资与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良性互动又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纵深发展,使高新技术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并发挥连锁效应,渗透到其他传统产业领域,带动传统产业的升级和整个产业结构的优化。
  二、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区域差异
  我国经济20多年来飞速发展,但主要是依靠生产要素(物质和资本)高投入推动的,技术进步的贡献相对较小,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差距较大,而且各地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度差异也很大,欠发达地区(以中部六省为例)的技术贡献度更低(见表),经济还停留在粗放式增长的阶段。因此,如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资料来源:《中部崛起与人力资源开发》(周绍森等著,北京出版社,2005)
  如前所述,基于对技术进步已经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的决定性因素的认识,世界各国都在研究开发、技术创新方面增加了巨额投资,而高新技术产业由于对经济发展有多方面促进作用,其发展更是居于关键地位,成为各国必争之地。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着手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从全国总体来看,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规模总量偏小、技术创新能力也不强,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明显落后。而具体深入到各省的实际,我国31省市高新技术产业的聚类结果显示:各省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程度与其所在地域密切相关。高新技术产业发达的省市均属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等的省多属于中部欠发达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滞后的省市多属于西部不发达地区(郭韬、朱建新,2006)。也就是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状况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对应,呈现出从东到西的梯次结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在体制转型中保持高速增长,但也造成了区域经济发展的极不均衡。目前,已经形成了以长三角、珠三角为核心的双核经济,以京津地区为核心的第三核正在逐步生成。与此对应,高新技术产业已初步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地区三个主要的产业带,它们的高新技术产业总量之和占全国的三分之二以上,而且占比还在不断提高。欠发达地区(主要是中部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多呈现以省会城市为中心的点状分布,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大,面临的问题也很多;不发达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则还相对比较落后,处于奠定基础的阶段,点状结构在逐步形成。
  三、欠发达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路径
  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现代经济新的增长点,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某个地区,想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都是必然的选择。我国已经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作为一项长远战略,各地区也都在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各地的经济发展状况、科技发展水平及社会发展等方面差异很大。因此,在全国总战略的指导下,结合当地实际,探求适合本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路径是十分重要的。否则,不顾实际,盲目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很可能对地区经济造成极大的危害。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呈现东、中、西梯次结构,各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处于不同的阶段。目前,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地区三个高新技术产业带,更多的是探讨如何加入国际分工,参与世界竞争的问题;西部不发达地区则是如何奠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础的问题。而对于欠发达地区(中部),高新技术产业总体态势上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总量却很小,产业结构也非常单一,特色经济、比较优势和协作效益都不明显。各省形成了以省会城市为中心的高新产业区,但只是以点状分布,并没有形成中部高新技术产业区域集群,根本无法与其他三个产业带竞争。因此,选择一条加快欠发达(中部)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路径,转变粗放型的增长方式,显得十分迫切。
  高新技术产业是一个知识、技术、资金、信息密集的产业,高投入(一般是非高新技术产业的10~12倍)、高风险、高智力(需要大量高级技术人才)的特点,使得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一个能促进人才辈出、释放人才能量的软、硬环境,这必须具备多方面的条件:(1)健全且完善的风险投资体系;(2)完善的中小企业担保机制;(3)良好的企业氛围;(4)良好的人才环境和人才政策策略;(5)大量R&D(研究与发展)经费的投入。分析欠发达(中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现有客观基础,与上述的条件明显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目前,以市场为主导的模式并非欠发达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最佳路径,而以政府为主导的区域合作模式才是现阶段的现实选择。
  政府主导的区域合作模式强调的是政府参与同市场机制相结合,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初级发展阶段,政府比较容易通过研究别人所走过的道路获得完全信息,具有集中调配科技资源的优势。此时,政府行为应以引导协调为主,引导民间资本的投入,加速各地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进程。同时,政府应适当干预,形成政府与市场互补的机制,加强整个欠发达(中部)地区的区域合作,将各省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点串接起来,形成整个中部区域的高新技术产业群,力图使中部地区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核。当然,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到成熟阶段后,政府职能就该做出相应的转变,将调节的主导权归还给市场机制。
  
  参考文献:
  [1]周绍森等著:中部崛起与人力资源开发[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
  [2]郭韬朱建新:国31个省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聚类分析[J].商业研究,2006,13(总第345期)
  [3]李恒: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思考[J].经济纵横,2006,12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77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