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索社区发展治理新载体共创共享现代宜居都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郫都区积存了大量已拆未征、已征未供、已供未用地块,每年政府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对这些暂时闲置的土地进行监管,但仍存在倾倒建渣、垃圾,焚烧杂物,扬尘污染等社会治理问题,既损城市形象又增加了政府的管理成本。如何处理因快速城市化带来的诸多治理问题是摆在地方政府面前的难题。
  关键词:社区发展治理;可食地景;宜居都市;城市化
  中图分类号:D669 文献标识码:A
  1背景与起因
  2017年9月成都市出台《关于深入推进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的意见》。意见指出:要推进社区全域景观化创建,加强对社区建筑立面和建筑风格的有效管控,全面实施背街小巷综合整治。大力实施拆围墙、拆违建行动,创造社区开放空间。开展城市社区“小游园、微绿地”建设,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推进家庭种花植绿行动,合理利用房屋楼顶、院落公共空间、阳台等,塑造城市微景观;结合资源条件、种植习惯和庭院经济,建设农村微田园。
  2做法与经过
  面对政府管理难题和居民需求,在绿色发展理念和市委“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战略目标的指引下,郫都区开始思考如何将三类地块监管与城市绿化相结合,将居民的田园梦与社区营造相结合,打造既能美化城市绿化景观,又能降低三类地块的监管成本,既能满足群众实现田园梦,又能提高经济效益。2017年,郫都区在吸取国内外“可食公园”“阳台花园”等城市设计规划经验,进行方案可行性论证后,开始实施“可食地景”项目。具体做法如下:
  2.1宣传报名阶段
  利用每天下午5~7点居民下班时间,在各个小区设立“可食地景咨询讲解台”进行宣传讲解。采取挂横幅,张贴通知、放置留言条等方式确保居民能够及时准确了解“可食地景”项目。对有意向志愿参加的居民进行现场信息登记录入,对居民的职业、年龄、特长等做好统计。
  2.2推进落实阶段
  2.2.1政府推動基建
  政府出资对“三类地块”进行围墙拆除、土地平整、垃圾清运、道路建设,区域规划,栅栏安放等基础工作。
  2.2.2召开居民大会制定执行方案和管理制度
  由社区组织“开放空间会议”,运用“罗伯特议事规则”,通过“至下而上”的方式,集聚群众的智慧制定项目实施方案,确定具有社区寓意和特有文化的项目设计规划,形成土地认领责任书、城市菜地公约等项目契约和制度,主要内容包括种植规范、环境卫生、景观效果、进退机制等。
  2.2.3民主推选“可食地景”小组长
  通过居民自荐和民主选举的形式产生每组地块的居民小组长,每个组长下辖10-30名组员,小组长带头签订《“可食地景”知情同意书》《田问公约》。小组长抽签确定小组的土地区域和组别,以小组为单位召开全小组分种会议,采用小组内抽签抓阄的形式确定每个成员的耕种土地,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展开小组内土地丈量和划分工作,根据各个社区不同情况每块地面积在10-40平方米之间。
  2.3规范提高阶段
  2.3.1建立居民管理委员会
  “可食地景”吸引了大量居民参与,社区顺势而行成立社区“可食地景”管理委员会,委员会成员由小组长和区域长兼任,同时按照10%的比例邀请活跃的居民代表参加,管委会通过实地巡查、接收居民投诉等形式对未认真履行“认种”契约的居民进行劝导、警告,维护种植秩序,构建和谐安全的“可食地景”运行环境。
  2.3.2塑造社区品牌文化
  “可食地景”不仅仅是一片可以观赏的经济作物,其背后还有强大的社区文化涵义,有的地块设计成风车形状象征希望,有的地块设计成翅膀形状象征高飞,有的结合社区文化底蕴引进高科技手段打造“智慧社区文化”,有的开展读书会弘扬“书香社区文化”。社区结合文化宣传需要,通过建立宣传展示板、留言信箱墙、区域性标签等多种形式挖掘出社区历史底蕴,弘扬了社区品牌形象。
  2.3.3丰富“可食地景”项目内涵
  “可食地景”开辟了“红色农场”、党员示范田,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蔬菜成熟后由种植家庭组织开展义卖、捐赠、交换等活动,赋予“可食地景”社区公共空间、亲子教育基地、科普宣传场所等功能。丰富“可食地景”项目内涵,拓宽“可食地景”参与途径,普惠“可食地景”项目成果,推进社区系统治理。
  2.3.4倡导好氧堆肥环保理念
  试点实行垃圾分类,鼓励指导居民运用好氧堆肥技术,将种地产生的秸秆、菜叶等田问垃圾和日常生活产生的餐厨等易腐垃圾进行生化处理,制作成有机肥料再利用,一定程度上实现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提高居民环保意识,共建绿色环保生态家园。
  2.4总结推广阶段
  2.4.1建立志愿者资源篮子
  “可食地景”方案在推行过程中,实行严格的准入与退出机制,通过“可食地景”实现了社区志愿者资源的信息收集、盘活、激发,为后续社区志愿力量发展储备了充足的人员。
  2.4.2布局社区治理抓手
  “可食地景”方案推行过程中,从规划设计、会议讨论、组织架构、分享交流等多种渠道中涌现出了大量的居民意见领袖和居民骨干,通过“可食地景”充分扩大了社区治理的基层群众基础,使得社区治理的抓手更多、更全、更稳。
  2.4.3优化公益分享平台
  随着“可食地景”的深入发展,居民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在自然的交流互动中形成了小型的互助组织,如农业技术互助组织、公共工具互助组织、农产品交换组织、联合义卖组织、种子公益联盟等,多种小型组织的出现实现了社区公益平台的遍地开花局面,社区社工发现有非正规组织的时候,积极引导培育孵化,协助组织实现专业化。
  3成效与反响
  在基层党组织的坚强带领下,“可食地景”项目极大程度满足了居民的需求,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应,为社区治理的后续推进埋下了一颗颗“希望的种子”。具体表现为如下几方面:   3.1美化了城市环境
  “可食地景”项目通过试点、推广两个阶段,项目已推广遍布12个社区,拆除围墙3600余米,20000余户居民在1200余亩地块上种植出可以食用的绿色景观,打造出了城市特色绿化。
  3.2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率降低管理成本
  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城市土地寸土寸金,但是“三类地块”却一直是政府的共同治理难题,虽然政府每年拨付大量管理维护经费用以治理维护“三类地块”,但是治理效果却不尽人意。“可食地景”项目的开展一方面满足了居民各方面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使职能部门对土地管理实现了从“堵”到“疏”的转变,极大程度提高了闲置土地资源利用率,降低了政府管理成本。
  3.3挖掘培养了一大批居民领袖
  “可食地景”具有良好的社会理念也具有扎实的实践操作特点,在项目开展过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居民意见领袖,如地块区域长、地块小组长、管理委员会委员、监督委员会委员等,也涌现出了一大批实践领袖,如农耕技术老师、肥料制作专家、植物信息达人等。
  3.4增强了居民自治意识和能力
  “可食地景”从方案设计到土地平整到地块划分再到运营维护,全过程由居民民主讨论投票表决,每一项重大决定都由居民自己做出,每一项重大决策也会第一时间让居民知晓。通过自力更生自我管理的方式运行,让居民感悟到了自立、自信、自强、自治的力量,让居民体会到了增能赋权的深刻涵义。
  3.5盘活了社区内各方资源
  “可食地景”开展的基础是链接整合社区各类资源,在项目开展过程中有爱心企业低偿提供摄像头、灌溉设备、管理APP等;有学校、摄影机构、行业协会、物业企业等各类群体与居民洽谈合作共治;在开展过程中老人、小孩、青壮年,甚至外国友人都积极参与,无数个星星点点汇聚成了“可食地景”的闪耀光芒。
  4经验与启示
  4.1创新之处
  郫都区“可食地景”方案开展,是借鉴园林景观规划学中的“可食公园“阳台花园”的设计灵感,结合国内社区治理发展新形势,以党建为引领,以社区现状为依托,以居民需求为根本,以社工理念为指导,在全国首创开展的新型社区治理方案,该方案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居民积极性,盘活了社区资源,为居民自治打好了人才、意识、组织基础,该方案一方面实现了城市生态上的美化,另一方面也扎稳了社区治理的根系。
  4.2不足之处
  4.2.1关系的复杂性影响可持续发展
  “可食地景”方案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在全国尚属首创无先例可循,本方案设计重点在于满足居民需求、落实新型社区治理手段,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涉及到各方主体利益,如灌溉水源的取得需涉及到道路交通部门、土地的使用涉及到国土资源部门,基础设施建设涉及到财政部门,垃圾处理涉及到环保部门,居民纠纷涉及到司法部门等。在法律法规的要求下,各方主體出于自身的角色定位,无法最大程度满足“可食地景”的更完善化发展嘲。
  4.2.2居民角色的模糊性容易诱发危机
  居民在开展“可食地景”方案时,经常在两个角色之间游离,一个是传统的农耕角色,一个是现代意义的“认种农耕志愿者”角色。第一种角色是中国几千年农业社会所遗留下来的精神内涵,深深刻在居民骨子里,第二种角色是现代国情市情下所催生的新型角色,居民理解暂不深刻。在此种形势下,相关部门和人员一定要加强舆论引导和思想教育,以防止现代意义的“城市农夫”退化为传统意义的“农夫”。
  5探讨与评论
  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涌现出的三类土地管理问题、村改居后居民融入新社区问题、公共活动空间缺失问题等是挑战新时期党建引领社区发展治理的新问题。如何准确把脉,精准施策考验着地方主政部门的应对能力。郫都区结合辖区的实际情况,创新性地提出了“党建引领、政府支持、社区搭建平台、社会组织主导、社工提供专业服务、居民参与”的模式,全域开展社区可持续总体营造行动。在此可以看到通过大力推行“可食地景”项目起到了美化城市环境、调动居民参与、增强社区认同感、扩大居民活动空间、培育基层社区组织等目的。该项目适合在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地区推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987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