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国外新农村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申团结 袁 忆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国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是对新形势下“三农”各种指导思想的进一步深化、发展和提升。而建设新型农村,是世界上所有国家或地区实现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一个必经阶段。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如欧盟、日本,已经踏上或经历了这个历史阶段,发展中国家也必须完成这一历史任务。通过各种各样的新农村运动,这些国家的农村改革和建设取得了可观的成就,不仅提高了农民的物质文化水平和质量,而且缩小了城乡之间的差距。
  
  一、国外新农村建设的基本经验
  
  1.韩国模式。(1)背景。韩国的“新村运动”开始于1970年。它是因为一些特定的历史情况而产生的。1945年韩国光复后,把主要精力放在依靠人力资源开发来发展经济作为其发展的惟一途径。从1963年开始,韩国政府制定并实施了以出口为导向战略为主体、重点发展工业和推进工业化的第一个和第二个五年计划。这两个五年计划的成功实施,显著提高了韩国的工业生产能力,加快了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但是,在科技水平提高的同时,韩国的生活伦理水平严重滞后,其国民勤俭节约、互相信任的良好社会风尚被战乱、通货膨胀和政治家不能兑现的口号破坏掉了。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也就是第二个五年计划快要结束的时候,韩国的工农业发展严重失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农户土地经营规模小;农村人口大批无序流动、下降过快,引发诸多城市问题和社会难题;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农业机械化发展落后,部分农村地区的农业濒临崩溃的边缘。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工业年均增长了7.8%,农业为5.3%,到了第二个五年计划,工业增速升至10.5%,而农业仅为2.5%。
  为了扭转工农业发展失调和城乡差距过大,在政治强人“贫农之子”朴正熙总统的亲自倡议和热情支持下,韩国政府自1970年发起了“新村运动”,大力倡导“勤勉、自助、合作”理念来振奋农民精神,以项目开发为纽带,以政府支援和农民自主为基本动力,带动农民开展家乡建设活动。
  (2)主要内容。①建设农村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户生活基础设施建设。
  ②改善农户生活环境。比如对农民建新房给予贷款,支援农民改善居住条件和环境。1971年,全国约有80%的农户住茅草屋,而到了1977年,所有的农民都住进了有瓦片或铁片房顶的房屋。此外,政府还鼓励和扶持农民植树、种花、种草,进行生态建设,美化生活环境。
  ③发展农村非农产业。主要是推行“农户副业计划”、“新村工厂”计划和“农村工业园区”计划等。这些措施给农民增收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④发展农村社会事业。通过兴建村民会馆,为村民集中讨论提供场所。并且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比如推行强制性医疗保险。
  ⑤培育农民的国民精神。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来扭转工业化和城市化给国民精神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新村运动”中,一开始就大力提倡“勤勉、自助、合作”六个字,成功地激发了农民正气,改变了农民落后的观念。
  (3)经验和不足。韩国的“新村运动”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大致有以下几点:
  ①当时的社会背景。主要是执政党的政治需要、饥荒引发的社会危机和抓住了发展的关键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受到了社会的普遍拥护和支持,为农村建设取得了成效。
  ②行之有效的运作机制。其运作机制可以概括为:将”新村运动“上升到以工补农、城市反哺农村的国家工业化战略高度,进行系统、全面地建设规划,采取围绕总体设计分阶段、分步骤的方式进行,由自上而下的领导机构和组织机构统一推动和实施。 政府是发挥引导、援助作用的配角,而农民是充分投入的主角。 政府的积极性和农民的积极性有机结合,为运动的成功提供了保障。
  ③给农民实惠。农民是最讲究实惠的,只有让他们切切实实地感觉到了利益,才能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而“新村运动“就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从更换屋顶到修筑公路,从解决照明到美化环境,他们确确实实的感觉到了实惠而不仅仅是空洞的口号,自然就为运动的开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但是,这次运动也有很多不足。比如说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而适时的改变方式和手段,过于模式化而使农村传统的建筑风格、民俗文化等受到了破坏以及没有考虑到人口迁移而使一些公共设施没有充分发挥效能,等等。
  2.欧盟模式。欧盟农村建设的发展主要经过了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1962年~1991年):以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发展。 1957年欧共体的诞生使经济一体化成为全欧洲的呼声。 在这种环境下, 欧共体成员引发了农业一体化的要求。1962年,在法国、意大利、荷兰的推动下,欧共体建立了共同农业政策。这一政策主要着手于从产业角度促进农业发展,只有个别内容涉及从农业结构调整方面促进农村发展。它的目标是进行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主要手段是实施落后地区发展补贴。
  (2)第二阶段(1992年~1999年):从以农业生产为中心向关注农村发展过渡。从20世纪70年代到今天为止80年代,共同农业政策在促进农产品产量翻倍的同时,也由于生产过剩带来了严重后果。为此,欧盟在1992年修改了它的共同农业政策:把过去以价格支持为基础的机制过渡到以价格和直接补贴为主的机制,控制农产品生产和财政预算开支的过度增长,促进农业发展。
  (3)第三阶段(2000年以后):农村与农业共同发展。为了应对WTO新一轮农产品贸易谈判要求,特别是来自美国等国家的压力,在1999年,欧盟对共同农业政策进行了第三次更彻底的改革。它提出了欧洲农业模式,将共同农业政策转变为“共同农业和农村发展政策”,将农村发展作为共同农业政策的第二支柱;注重农业在农村发展中的多功能作用,强调保护生态环境,使农业、农村、环境协调一致发展。
  
  二、几点启示
  
  从韩国和欧盟的做法和经验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发:
  1.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协调发展。这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我国的工业化已经发展到了一定阶段,这时要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必需把解决好农业和农村问题摆到首位,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建立一个促进城乡统筹和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
  2.政府要大力倡导、支持农村建设。我们要像韩国那样,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者并且给予物力和财力上的支持。这是我们取得胜利的必备条件。
  3.重视农民的教育和培训,大力推广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建设新农村,人才是关键。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农村的改革与建设中十分重视对农民的教育,注重对农民科技文化的培训和提高。韩国的胜利经验之一就是高度重视教育。我们也要像他们学习,把农民的职业教育重视起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049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