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审计监督在增进电力企业组织生态良性发展的职能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陈展豪

  【摘要】“组织生态”作为生物学隐喻下的专用术语,在文章中主要指向了组织文化、制度环境、员工意识和行为偏好等子系统,通过将上述子系统实施有机整合,便能使电力企业获得组织生态良性发展的能力。审计监督在这里的职能主要包括:打破员工的思维惯性、消减压力集团的影响,丰富经营管理的内涵。
  【关键词】审计监督;电力企业;组织生态;职能
  引言
  实现电力企业组织生态良性发展的目标,将能构建起企业在电力体制改革中的软实力。“组织生态”作为生物学隐喻下的专用术语,在本文中主要指向了组织文化、制度环境、员工意识和行为偏好等子系统,通过将上述子系统实施有机整合,便能使电力企业获得组织生态良性发展的能力。笔者认为,需挖掘审计监督在增进组织生态良性发展中的职能作用,其可以作为电力企业传统组织生态塑造的“催化剂”。基于以上所述,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一、制约电力企业组织生态良性发展的因素
  1.员工思维惯性所形成的制约因素。
  员工的思维惯性主要体现在,他们对推动组织生态良性发展的制度机制存在着“不可置信”的态度。这种态度的出现又归因于他们在电力企业中长期工作实践所获得“学习经验”,即制度规制措施和绩效奖励措施往往难以落地。正是存在着这样的思维惯性,使得他们对电力企业新近出台的,关于推动组织生态良性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存有不可置信的态度。在员工思维惯性所形成的制约因素作用下,广大基层员工并不认为良性组织生态与自身利益存在必然的联系,使得在日常工作中部门间的分工协作仍存在着不和谐的现象,在工作中的人际交往中仍存在着“团团伙伙”的迹象。
  2.压力集团影响所形成的制约因素。
  电力企业作为我国大型国有企业,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诸多“非正式组织”,这些非正式组织要么以“师徒”关系为纽带而形成,要么以“校友”关系为纽带而形成,要么以“亲缘”关系为纽带而存在。由于存在着非正式组织,若是电力企业的改革方向有利于他们,那么这些非正式组织将会发挥正向作用,防止则会成为企业变革的阻力。具有利益一致性的非正式组织便构成了电力企业内部的压力集团,他们在企业构建良性组织生态的过程中会以释放舆论、不合作的姿态形成制约因素。
  3.以任务为驱动所形成的制约因素。
  电力企业在经营管理中主要以任务为驱动,且在部门职能化管理的背景下,普遍认为组织生态建设属于政工部门的事情。实践表明,在缺少业务部门理解和支持的情况下,形成良性组织生态的工作只能是政工部门的“独角戏”,而“组织生态良性发展”的议题更是无从谈起。笔者调研也发现,即使企业决策层有意识的去加强经济管理力度,但仍面临着经济惩戒和奖励措施难以落地的局面,这样便使企业组织生态难以获得良性发展动力。
  二、审计监督的职能分析
  1.打破员工的思维惯性。
  “社会实践决定社会意识”,这就表明:电力企业员工所形成的思维惯性根源于他们在长期的电力企业改革前的工作实践所得,进而出现了对企業改革后出台的一系列助力组织生态良性发展政策的不置信问题。审计监督在这里的职能便在于,以规范化、标准化的财经纪律为准绳,以具有公信力的审计监督工作为主线,以落实主体责任和终身追究制度为要求,打破员工的思维惯性。审计监督在这里所发挥的职能可以用三个字去概括:知、信、行。打破员工思维惯性的关键在于“信”,即让全体员工相信电力企业决策层来构建良性组织生态中的决心和意志,并能在企业内部工作氛围的改观下自觉践行良性组织生态的内在要求。
  2.消减压力集团的影响。
  在传统企业管理原理中,针对消减压力集团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一般要求采取疏导的方式。实践表明,疏导的方式不仅会增大企业经济管理的交易成本,且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压力集团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如当新的利益诉求未能得到充分满足时,压力集团的负面影响又会逐步产生。审计监督在这里的职能则是,从根本上消减压力集团的负面影响。审计监督职能的作用原理可以用人类行为逻辑去诠释:刺激——需要——行动——满足。审计监督具有刚性和强制性的特点,并对被审计主体产生显著的制度规制和声誉约束作用,这就构成了“刺激”的形成要素。压力集团成员在趋利避害的“需要”下,便能使审计监督倒逼他们践行组织生态良性发展的内在要求。
  3.丰富经济管理的内涵。
  在梳理现阶段关于电力企业改革的文献时笔者感知到,诸多同行都以工作任务为驱动去分析电力企业经营管理所面临的挑战和不足,并聚焦于解决客户服务部门工作质量的提升问题。从中可知,目前业界仍在任务驱动下去解读电力企业可持续发展议题,仍忽略了构建良性组织生态的必要性。审计监督在这里的职能便是,丰富了电力企业经济管理的内涵。具体体现在,利用审计监督所涵盖的:离职审计、部门审计、专项审计、跟踪审计工作职责,突破部门职能化管理下的狭隘工作视野,使全体员工的经济行为、部门的降能增效等纳入到企业经营管理的视野之中。这样一来,便在“鲶鱼效应”下突破了传统组织生态固化的表现,而被更加良性的组织生态所替代。
  三、审计监督“增进”作用的实践模式
  1.多渠道开展审计监督职责的舆论宣传。
  在本文开篇之处就已指出,审计监督应发挥“催化剂”的作用。为了使该项作用能够得到最大化体现,电力企业决策层首先应多渠道开展审计监督职责的舆论宣传。以当前国企经营体制改革为契机,并以企业各级干部经济行为监管常态化为推动,开展舆论宣传便能在全体员工心中建立行为约束意识,这就为良性组织生态建设创造了条件。所谓“多渠道”是指,决策层可以在线下以干部培训的方式来形成他们对审计监督工作的正确认知。在线上则可以借助企业网站、部门微信群等载体传递决策层发挥审计监督职能增进组织生态良性发展的决心和意志。
  2.强化审计监督职责落实主体责任机制。   良性组织生态建设与发展仍需遵循内在的规律性,与组织文化建设类似,良性组织生态建设仍需按照“由上及下”的路径去展开。为此,强化审计监督职责落实主体责任机制便构成了由上及下的实施策略。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电力企业高管群体应在构建良性组织生态工作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其主要反映在对重大专项投资应强化民主决策制度,并在重大经费使用中公开财务信息。落实主体责任的重点为中层干部,他们作为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参与到具体工作事项的决策中,所以应发挥基层支部对审计监督工作的保障职能。
  3.配合经济工作聚焦企业发展关键环节。
  审计监督作为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催化剂”,理应配合企业经济工作的价值取向。当前,中央对国企党建工作做出了明确的要求,那就是企业经济工作的重心应放在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目标得以实现。笔者认为,企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在于提升电力服务质量,并在此基础上强化各部门问的分工协作效率。同时,面向电力市场未来的竞争环境,还需大力推动知识型员工队伍建设工作。经济工作此时的职能主要为开展经济决策民主化建设、干部经济行为合规化建设和全体员工利益诉求合理化建设,审计监督工作则应在考核部门工作绩效、了解部门员工诉求和意见、跟踪考察各项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增进企业组织生态的良性发展。
  4.以预算分级管理培育基层节约型文化。
  审计监督的重要工作与电力企业的财务内容相联系,笔者建议,应以分级预算管理培育基层部门的节约型文化。目前,不少电力企业已经着手开展预算分级管理,但对基层部门的范围界定并不清晰,而且如何下沉审计监督工作职能仍不甚清楚。这里需要指出,所谓“基层部门”主要指向班组层级,班组作为电力企业的基本工作单位,承担着降能增效的日标任务,所以以预算分级管理为约束能够倒逼班组履行成本控制职责。为了消除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干扰,审计监督部门应创新工作模式以部门聯系制度、蹲点制度为导向,深入到基层部门跟踪审计经费使用情况,并为基层部门的预算编制和执行提供专业服务。最终,在基层部门培育出节约型文化。
  四、结语
  本文认为,审计监督职能主要包含:打破员工的思维惯性、消减压力集团的影响、丰富经营管理的内涵等三个方面的内容。发挥审计监督职能的作用需从:多渠道开展审计监督职责的舆论宣传、强化审计监督职责落实主体责任机制、配合经济工作聚焦企业发展关键环节、以预算分级管理培育基层节约型文化等四个方面展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0506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