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当代大学生考研率上升的原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近年来,我国当代大学生的直接工作率开始下降,考研的人数逐年递增,有段时间的考研还被一些人。妖魔化”——考研意味着面对就业选择回避态度。其实,正确的就业观和考研没有任何关系,相反,考研对于就业的帮助还是利大于弊。积极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提升自己才是王道。本文针对当代大学生考研率上升的真正原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考研;就业;选择方向;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从应届本科毕业生去向分布来看,深造成为毕业生的热门选择之一。2015-2017届本科毕业生在国内外读研的比例呈现上升趋势,分别为15.6%、15.5%、16.4%。具体到2017届本科毕业生,选择读研的动机分别是:就业前景好(55%);职业发展需要(51%);单纯因就业难而选择读研(18%),所占比例相对较低。每年的毕业季也是就业季,当不少毕业生已经找到工作时,没找到工作的同学还在四处奔走寻找机会,而那些“不急着就业”的毕业生又在忙些什么?以下调查数据将会揭晓这个问题的答案。
  调查显示,2015-2017届本科毕业生中,准备考研或留学的比例分别为2.1%、2.3%、2.7%,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在2017届毕业生中,该比例超过了找工作的比例(2.6%)。王伯庆博士表示,“从近三年未就业人群的构成来看,准备考研的毕业生成为未就业人群的首要构成,准备国内外读研的人群正在逐渐增加,而找工作的人群正在逐渐减少。”从上述数据来看,毕业生考研的主要动机是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和谋求事业发展,并不是因为感到就业难而通过考研来推迟就业的时间。
  其实近年来考研人数的增加与就业的收益、成本、就业率和考研率等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在考研与就业之间的选择。其次,从现在一些数据上看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考研确实可以提高自身的学历和专业技能,但是本科毕业后直接工作的学生,比研究生毕业的学生多了几年的社会经验,工作过的人都清楚,当步入社会时也许根本就用不到太多理论上的知识,相反更多用到的是一直工作积累的经验和人脉。而且近年来硕士毕业生的如滚雪球一般增加,研究生毕业后的同学同样存在找不到心仪工作的情况,普遍存在眼高手低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而在再三求职不得的情况下,部分硕士毕业生不得不通过降低薪金标准,以此来跟本科毕业生、专科毕业生在就业市场竞争。这也是一部分人选择大学毕业之后直接工作的原因。
  当然考研率的上升不能片面地认为是大学本科毕业生薪酬下降和考研竞争压力大所造成,环境一直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当代大学生有一个很明显的共性
  随波逐流。尤其是在大学生没有明确自己人生目标的情况下,多数情况下会选择模仿他人的行为,由此也就造成了大量学生盲目选择考研,出现了考研热现象。此时作为孩子的父母應该为孩子做出榜样,给孩子最正确的三观引导;而老师作为学生学业和人生道路上的指路人,也应当尽可能地多给学生提供相关信息,并耐心地指导学生帮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
  1就业行情推动考研热
  以下将从两个案例去分析:例一,某设计院用人单位人事部小王面对调查时表示:“现今加入公司基本要求就是本科(针对设计岗而言),并且更趋向于录用研究生以上学历者。在未来的发展中,学历的要求会占大部分的前提条件。评职称有学历要求,晋升也有学历要求……就学历而言,可以得出大体上的结论是,研究生学历者做事更具系统化,专业能力方面更强,这对于设计公司来说是很重要的一方面。现如今人才市场上,硕士学历的人才也比比皆是,从这方面来说,考研好像是当下大学生的一个大趋势。”从王经理的言语中可以分析出硕士学历不仅是在眼前刚入职的时候有着一定的优势,在未来的竞争中也有着一定的优势,相当于是一个Buff加成。也就说硕士毕业就业起点就高。硕士比学士多学了三年,在学术方面有很大的深入和突破,学到的知识不是本科生能比及的。本科四年学到的都是一些很基础的知识,稍微专业一点的知识他们都没学过,一是因为现在的大学生心思没有放在学术上,对于专业方面的知识很少有人会主动去全面学习,都是跟着老师说什么就做什么,动手能力也不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低。而读研究生期间他们会接触很多专业方面的课题,做很多调研和实验,对理论知识充分掌握,对专业知识研究得很深入,经常在实验室做实验动手能力是很强的。既懂理论又会动手解决实际问题,就业起点自然就要比本科生高了,前景也是很乐观的。
  例二,2019年的暑假各地政府相继开展了“家燕归巢”活动,通过“家燕归巢”活动,强化大学生与政府机构的连接,以此来推进人才工作阵地前移,更好地挖掘优秀在校学生人才,引导在外优秀人才反哺家乡建设,关爱家乡发展。而且各级政府推出的岗位含金量高,除了乡镇(街道)外,还有人社局、教体局、卫计局、证券公司、纺织企业等,因此来报名的大学生也特别多,就以绍兴柯桥为例,不到5天报名人数就超过了300人,有的岗位录取数比例达到了10比1,竞争相当激烈。柯桥团区委有关负责人表示“翻看名单,这些来报名参加活动的‘家燕’们不乏中国美术学院、中国地质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名校的学子,还有从美国、英国回来的留学生。”这个项目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并没有什么门槛,但实际上竞争非常激烈,而且有一些岗位并不是说完全没有条件的,比如某一个国企在这一次的活动中招聘总经理秘书,它在这一项的后面就用一栏标注“研究生及以上”,还有一些比如法院、药监局的实习单位也有相关的专业要求,如果应聘者不是本专业的学生,很可能就失去了这份工作的机会,而在考研究生的时候是可以跨考专业的,也就是在一定程度上还有机会第二次选择自己想要的专业,如此一来在未来的工作中也就多了一些选择的机会。当然如果学校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辅修第二专业达到这个目标。
  其次2018年12月23日,这一年的考研人数,再一次变成了“历史新高”。从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来看,2019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达到了史无前例的290万人,比2018年考研人数增加了52万人,增幅达到了21.8%,考研增加人数和增长率均为近年来最高。近5年,考研人数逐年增长,同2015年的165万人相比增加了125万人。可见大部分人都希望能通过考研获得一块敲门砖,去叩开那些优质工作的大门,随着科技的进步、人才的增长,当下社会竞争愈发激烈,企业对应聘者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是必然的。   2跟随主流趋势
  第一位受访者来自普通本科高校的小陈表示:“二三本高校就是考研基地,这对于这样的普通高校来说也未必不是好事,退一万步来说,考研的人想要去拿一张文凭,他们会把英语和专业课再重新补一下,这其实已经很不错了。现在大环境就是这样的,那些说文凭只有上車时有用的人,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今后用得着文凭的地方可不止一点点!”第二位受访者是来自某985高校的小刘:“用我们班上的情况来说:班里一共有40个学生,在上了大二的时候就已经超过一半的同学明确了要读研了。当然了可能也和我们的专业有关系——学临床医学。而到了快毕业的时候,班里80%的同学都已经确定读研了,要么是本校保研,要么就是准备考外校,还有部分是留学的。在整体环境都是这样的情况下,你很难放弃考研,这已经成了心照不宣的规定似的。”由此可见“随波逐流”是当代大学生的一个明显特征,上课时对老师所说的每一点都不进行质疑,考试前刷一刷题库也从未质疑题库的答案是否真的是标准答案。在考研这件事上,很多人也选择了随波逐流但却从未考虑过自身条件和家庭条件是否负担的起是否有毅力坚持下去,考研的初心和目标也不清不楚,关于未来的规划和人生计划都是一片空白。不是说考研不好而是随波逐流的考研不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经历各不相同,家庭环境条件也各不相同,对未来的追求自然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每个人的目标也不一样,既然目标都不一样了,那走的道路自然也不同。东施效颦大家都知道,同样的道理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人生规划,然后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
  3成本收益之间的权衡
  读研的成本主要由以下组成:一是风险成本,这是在决定考研以前最应该提前想清楚的问题。毕竟是考试就会有成功和失败,如果最终没考上,那也要考虑是否有勇气接受这个结果;二是资金成本,决定考研后你可能需要报班、买复习资料,而且研究生本身的学费事实上并没有很低,具体情况因学校不同存在差异,同时相对于已经工作的毕业生,选择考研的同学还会少一份薪水;三是心理成本,考研那段时间,精神会如同高考那般紧张,当时也正值学校招聘大会的旺季,身边的同学也陆陆续续地进入了工作岗位,而选择考研的同学则需要耐住寂寞在图书馆中自习,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当然考研成功之后也将获得不可估量的收入:一是经济收入。经济收入很大一部分来自于读研后再就业的工资报酬;二是非经济收入。研究生这种高等教育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利益,更多的是一种无形资产,如自律的生活态度、高等人才的人脉积累、职位晋升机会、甚至下一代的教育质量都会有所提高。
  本科毕业生考研与否是在两种不同的情况之间做出权衡。如果一个学生决定考研,则他要付出上面所述的成本。本科毕业生在毕业后,可以直接工作获得薪水,而研究生由于要支付上述成本,所以其在考研阶段的薪水会低于毕业后直接就业的学生,但其薪水在毕业后将以更快的速度上升,并在某一时间超过本科生的薪水。是否接受研究生教育的问题,实际上是在上述两种情况之间的权衡。只有当研究生毕业后的整体收益超过本科生直接毕业工作的整体收益时,考研才是一种理性决策。根据大众研究发现,就读研究生的收益要远远超过成本,投资于研究生教育是有利可图的。
  4结束语
  无论是否考研都要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不要随波逐流,因为抱有“重在参与”的心态肯定会做无用功。“随波逐流”不适合用在考研路上,只有明确自己的考研目的和动力才有机会成功。总之,不管考研与否,都只是人生中的一次选择。其实大可不必过于纠结,不管选择了哪条路,都是人生中的一种经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0962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