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国有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内部审计对规范国有企业经营活动,促使国有企业自我约束和监督,提升企业风险管理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但由于企业对内部审计的重视不够、审计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导致目前大多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未能充分发挥作用,不能对企业管理提升做出贡献。本文从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原因,找出实际的问题所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厘清审计在公司管理中的地位,提升国有企业的风险管理。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现状;问题;对策
   近年来,国有企业按照相关规定要求,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或者配备了内部审计人员,内部审计也企业防范风险,提升管理中发挥了一定作用。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对企业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内部审计在企业运行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但目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堪忧,如何提升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内部审计地位、环境、人员、专业技能等都是影响因素。剖析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实质问题,让内部审计成为国有企业内部管理的一把利剑,真正发挥内部审计在国有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一、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必要性
   内部审计在国有企业管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内部审计在企业中定位的特殊性和工作性质的重要性,要求它具有独立性和客观性。内部审计对企业进行全面监督,促使企业防范风险,提升管理。
   1.内部审计对企业的监督系统全面
   内部审计对企业的监督,不再是单纯的查错防弊审计,它作为企业管理者眼睛和手臂的延伸,从制度的制定是否合理到各项制度、计划是否得到落实以及经营管理的各项环节是否合规等全面监督企业在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由于内部审计在国有企业的特殊定位,可由企业最高管理层下达指示,通过联合其他系统的监督力量深入挖掘问题,扩大审计覆盖面。通过内部审计监督,落实企业管理制定的预期目标是否实现,保障国有经济目标得以落实,同时揭示国有企业实现预期目标过程中存在哪些薄弱环节。
   2.内部审计服务企业管理提升
   通過内部审计独立客观的评价,反映企业真实业绩,揭示出企业在运营管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并提出可行性建议,形成审计成果。内部审计给公司各系统提出可行性建议,随时修正管理中的弊端,让企业管理合规合理,保证既定目标得以落实。同时将审计成果提供给管理层作为决策的依据,减少管理中的风险,促进管理,提升效益。
  二、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健全,审计地位低,独立性差
   国有企业由于受规模、类型以及管理要求的不同,并未设立独立的审计部门,多以和财务、法律、纪检监督等部门合并办公,内部审计人员参与企业的日常管理现象普遍存在,以笔者所在的单位为例,审计部门参与公司的招标工作,对供应商、分包商招标行为进行打分评判,同时参与供应商和分包商资质的审核等工作,审计部门最终还要进行分包过程管理审计和分包结算审计,“运动员与裁判员”的双重身份影响了客观独立的判断,审计特有的职能不突出。同时,企业审计委员会作为企业内部设置的常设部门也未充分发挥作用。由于机构设置的不健全,影响了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虽然制度要求内部审计应由公司“一把手”直接管理,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多由总会计师进行分管,总会计师同时管理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的现象普遍存在。在部门设置上,内部审计与企业内部其他部门属于平级部门,更有甚者为某些部门的附属机构。内部审计机构在公司实际管理中的地位不高,独立性差等制约了审计工作的开展。
   2.审计监督前置不够
  (1)内部审计自身问题
  内部审计着重于事后监督和静态检查,没有完全实现对事前、事中及事后的全过程监督。内部审计人员一直被最公认的主要职责之一是查错防弊,而实际内部审计人员对公司管理过程中深层次的矛盾和危机公司生存的风险问题关注不多,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工作缺乏主动性,按照审计计划开展既定的审计业务。从某种意义上讲,内部审计只是对各部门开展的工作进行事后监督,对发现的问题结合专业部门的意见来提出整改建议,无法实现从账务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向风险基础审计的转变。
  (2)企业内部矛盾问题
   由于内部审计属于企业监督部门,业务部门对内部审计心存戒心,前期管理不希望审计部门介入,管理过程中“微妙”的问题不希望被发现。同时,业务部门站在“专业”角度往往认为内部审计提出的问题“不够专业”,对内部审计提出的问题不认同、不服气。企业管理层对内部审计提供的各种管理、服务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理解,只是把内部审计当做“挑错机构”,忽略了内部审计提出的完善企业管理的可行性建议。企业内部的管理部门没有形成合力,未形成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的良好氛围,印发内部矛盾。
   3.内部审计人员能力不足,审计风险大
   目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少,素质低,而审计业务摊子大,任务重。
  (1)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审计经验不丰富,多以财务岗转岗至内部审计岗位,对企业风险的防范侧重财务管理方面。同时,大多数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岗位工作年限短,人员流动性大,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不适岗问题严重,对风险管理、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审计还涉及不深,存在不能全面发现公司管理中存在问题的风险。以笔者所在单位举例:2019年公司国内外近三十个项目部,在建项目近六十个,在岗审计人员仅为4人,且4人全部为财务人员转岗至内部审计部门,其中3名九零后人员,最长工作年限5年,整个审计部平均年龄30岁,在审计部工作年限最多的为2年。在2019年开展审计业务五十多项,因人员有限,审计业务多以结算类的审计业务为主,过程管理审计开展较少。单纯从审计人员的人数和开展的审计业务来看,审计业务饱满,但审计不能对所有项目进行全覆盖,审计风险增大的同时企业风险增大。    (2)目前国有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都面临转型发展,涉及业务多、范围广,部分还涉及境外项目。内部审计人员不能快速了解新型业务,对境外不同国别的资金、税收、法律等重要事项也无法快速掌握,无法更加深入检查和发现业务存在风险问题,只能通过聘任中介机构来一事一解决。
   (3)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受行业体制的限制,缺少集团外行业间的横向学习与沟通,审计思路受限,容易忽略外部风险。
  4.审计成果得不到有效运用
  审计成果是审计工作的最终体现,是审计工作的价值所在,它的有效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审计项目的成败。在审计成果“被采纳、被整改、被运用”的这一系列过程中,体现出企业管理者对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在实际业务中,审计成果往往得不到有效运用,首先审计成果散落于各个专项审计中,没有被归类总结在一起,没有形成案例库,不能很好地给管理层提供参考。其次,審计项目一事一审,仅限于被审计单位,信息不公开,缺乏全局性、系统性、创新性的传递,审计成果的传递不及时,审计成果的运用大打折扣。再次,由于内部审计地位低,被审计单位多为于平级部门,审计提出的问题往往避重就轻,整改单位不重视内部审计提出的问题,整改形同虚设,往往是为满足内部审计机构的工作要求,以一纸整改文书敷衍了事。
  三、应对措施
   1.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系统,提升审计地位是关键
   内部审计已不再是简单的查错防弊,也不再仅限于财务收支审计,它已经慢慢地走向了以风险为导向的企业管理审计。设置独立的审计部门是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客观公正独立进行审计工作的前提,同时也促使审计部门的人员配备更加合理,专业性更加突出。内部审计部门在内部审计委员会的指导与监督下更加合理配置资源。通过对内部审计人员地位的提高,强调其在公司管理中的重要性,完善审计监督服务职能。国有企业集团内可通过组建审计中心,上级单位派驻模式等新时代的内部审计管理部门提高审计的地位,保持审计独立性,使审计工作能够更加有效地开展。
   2.加强过程监督,化解企业内部矛盾
   内部审计人员要有审计的敏锐性,提高审计站位,站在企业管理层的角度思考问题,发现问题,积极获取企业管理的重要信息,通过加强过程管理审计,强化过程监督,按照审计项目类型不同,对重点项目、重点环节进行专项审计。内部审计人员可通过企业内部网站、信息平台、审计信息系统等途径加强对企业信息的收集,通过敏锐的观察,专业的判断,进一步改进和注意提出问题的方式和方法,缓和内部矛盾。对于发现的问题或者隐患要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对改善企业管理,防范风险,提升效益真正起到作用。同时强调内部审计人员应主动深入各业务系统学习,实现部门沟通,加强信息的交流与合作,将内部审计工作前置,在公司业务开始主动介入,以提供咨询建议的方式取得业务部门的信任,从而全面了解公司各项业务,同时联合单位内部运行质效、纪检监督等资源,审前多与之沟通,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在进行财务收支审计、经济效益审计以及离任审计等工作过程中,将发现的问题和获得的重要信息及时反馈给纪检监察部门,形成审计合力,使企业的整个监督流程运行顺畅,提高审计效率的同时,也规避审计风险的发生。
   3.优化内部审计人员的结构和提高专业水平
   高质量的审计来自高素质的审计队伍。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需配备专职、高素质内部审计人员,独立行使内部审计监督权。首先,企业高层高度重视审计部门,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人根据工作安排有自主决定选人、用人的权利,通过竞聘、考核等方式优化内部审计人员的组成,优胜劣汰。在专业、年龄、性别等方面合理搭配。其次,审计工作的复杂性,需要通过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社会招聘以及专业素质培训,尤其是境外财商税法方面的培训,来弥补自身专业限制。同时要注重与同行业审计人员之间的沟通学习,定期邀请集团内审计业务开展全面、做得好的人员或外部专业能力强的审计人员来指导检查,打破惯性思维,提高审计效率。鼓励内部审计人员通过现代化的办公模式提升审计效率。利用好审计信息平台、网络等现代化的审计手段,规范优化表格,扫描审计案例等来提高审计效率。
   4.强化审计成果的运用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是企业构建经营风险防范体系的重要环节,审计成果的运用是企业内部审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做好内部审计成果的有效运用,对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内部审计人员要提高对审计成果的宣传力度,及时总结审计成果,形成案例库,供使用者参考使用。另一方面扩大审计监督的影响力,扩大审计报告、审计信息的报送范围,将审计成果在法律、财务、纪检监督等“大监督”体系内分享,促进审计成果“一果多用”。同时,从审计的最初目的出发,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按性质、时间、重要性等分类反馈给企业管理层,加强管理层对审计成果的重视,从源头督促被审计单位及时整改落实,将整改落实纳入考核体系,将审计成果的运用与绩效挂钩,重视鼓励审计人员“畅所欲言”,提出高质量的审计建议,形成良性循环,达到提升企业管理的目的。
  四、结束语
   内部审计在国有企业管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企业防范风险、提升管理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企业在全面深化内部审计机构建设的过程中,重视内部审计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升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地位,优化内部审计环境,强化审计成果的运用等都能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减少风险发生,提升管理,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毕艳红.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探讨[J].现代企业研究,2017,(7):25.
  [2]丁伟.对企业内部审计定位的一点思考.经济研究[J].2018,(22):101-1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1603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