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组织文化视域下高校人才培育路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将高校人才培养工程与高校组织文化培育有机融合,重视通过营造优良的组织文化对高校人才的培育产生潜移默化、深远长足的积极作用,对建设国际一流高校、提高我国人才综合素质、提升国际竞争力具有极其重要意义。肯定组织文化在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并通过对高校组织文化内涵的界定和对我国高校组织文化现状的分析,从组织文化培育的三个阶段分别提出了各阶段的培育策略。
  [关键词]人才培育;高校组织文化;路径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283(2020)03-0148-03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Path of Tal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rganizational Culture
  Zhang Baizhuoran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25)
  Abstract: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ntegrate the talent cultivation project and the organizational culture cultiv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subtle and far-reaching positive effect of creating excellent organizational culture on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o as to build a world-class university,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talents in China and enhance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This paper affirms the basic role of organizational culture in the talent training system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rough the definition of the connotation of organizational culture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organizational culture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puts forward the Cultivation Strategies of each stage from the three stages of organizational culture cultivation.
  Key Words: Talent Cultivation; University Organizational Culture; Path Research
  組织文化影响其成员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组织的成员间关系,所以组织文化一直在提高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大学作为各类学校中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其组织文化潜移默化地渗透在其学术、管理、科研等各个方面,对学校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尤其是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受各高等学校的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给大学带来十分严峻的挑战,而优秀的组织文化是组织的粘合剂和润滑油[1],是作为整合大学的重要力量,更作为人才培育的基石和保障。
  一、高校组织文化的概念界定
  美国学者华勒(Wader)认为学校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可以促使学校的组织成员,受到其规范及影响。[2]高校作为一种集教学与科研任务于一身的文化组织,其组织文化区别于一般以效益为中心的企业组织文化,是以育人为主要目的。高校组织文化不只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而存在,更属于一种管理理念,是长期以来形成的整个学校内部成员的共同价值取向,会渗透进学校管理的整个过程和学校组织内部各个部分,在各种变量的影响下,生成整个学校及学校内人员的价值取向、行为规范以及组织精神等,并不断向外辐射,与外部环境相互影响[3]。组织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指导组织整体发展和组织内部成员行为的思维方式,是学校竞争力的核心,优秀的组织文化可以为学校人才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4]。
  二、高校组织文化对人才培养的影响
  凡事都有双刃剑,一个高校需要良好的组织文化对人才培养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但是不良的组织文化同样也会起到相应的消极影响,所以要清晰组织文化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并有所扬弃。
  1.良好的组织文化存在积极作用
  (1)组织文化有规范性作用:
  组织文化是由长期以来组织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所形成的,由于人是社会人,又有从众心理,因此在无形中规范了人的行为,对人才培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高校因其松散的结构特性,除去规章制度以外,需要一个更人性化的、更详细的约定俗成的规范,所以良好的组织文化正好可以填补一些现行制度的空白和不足,行之有效的规范其行为。
  (2)组织文化有引导作用
  积极的组织文化通过其文化内涵的塑造来引领教职工及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组织的价值观念,并且自觉地保持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一致性,使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这样就为人才培养提供指导思想和积极向上的氛围。   (3)组织文化有激励作用
  积极的组织文化有利于对其内部成员营造充满生机、勇于创新的良好氛围,激励内部成员不断奋发上进,进而达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激励的作用。由于学校的特殊性,学校内部结构相对松散,良好的组织文化能够激励组织成员产生高昂的工作情绪和积极进取的精神,进而促使组织内部不断发展,促进组织整体的进步。
  (4)组织文化有自我净化的作用
  高校组织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的亚文化,它既回从社会文化中汲取自身发展所需要的养分,同时也会排斥和抵抗社会文化中随着而来的消极因素,以免为自身带来一些不良影响,这就是组织文化起到净化带和隔离带的作用。
  (5)组织文化有促进学校自我调节的作用
  组织文化作为一种自我调节、自我管理的手段,能够在各个方面对学校的管理起到辅助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将组织共同的价值观不断向组织成员渗透并使其内化,使学校自动生成一套自我调节的机制,应用于学校的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这种无形的调控,无形中就调节了在实际生活中与学校的组织文化主流不相协调和不适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活动,进而促进学校的集体目标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自动转化成为组织成员的个体自觉行动,达成人才培养的目标。
  2.不良的组织文化存在消极作用
  (1)组织文化的文化惯性
  正如对待传统文化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一样,并非所有的组织文化都是有积极作用的。根据组织文化的稳定性特点,会产生文化惯性,禁锢组织成员的思想,使其产生思维定势,逐渐缺少反思和创新,不利于组织的革新和发展,更不利于组织成员的发展。
  (2)扼杀成员个性和组织多元性
  组织文化是源于组织成员的长期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是属于集体行为,有其固有的惯性和模式,在规范集体的同时,容易忽略个体特性,在某种程度上讲,不利于组织成员创新性和个性发展,也不利于组织内部文化的多元性。
  三、培育良好的大学组织文化的途径培育
  一般来说,学校自建成之日起,就有自身的组织文化,只不过有强弱和优劣之分,成功培育优良的组织文化的前提是学校已经有确定、统一的组织文化设想,所以培育组织文化的第一要务是明确一个符合学校情况、利于师生发展的组织文化,也就相当于学校组织文化的规划蓝图。
  (一)组织文化培育规划阶段的培育策略
  1.明确自身特性
  學校首先应当深入了解本校的历史渊源、文化积淀、校园氛围和办学特色等,并通过深入调研和多处考察借鉴,结合历史积累和现有条件,明确自身优势与缺陷,形成整体清晰脉络,把握全局战略方向后,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制作出贴合实际、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建设方案。
  2.结合师生诉求
  学校整体组织文化的规划不能只靠校领导和调研人员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设想来绘制蓝图,学校组织文化应当由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参与构建。建筑的布局创意、教室宿舍的布置,都应当征求全校教职工和学生的建议,要重视教职工和学生的参与度,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维护他们的权益,让他们切身感受到自己是学校的一份子。通过各类渠道,面向全校征集,在根据学校的校风、校情以及师生诉求后,制订符合该学校自身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以及行为文化产物,如校徽、校纪、校园雕塑、校园文化活动等。
  3.适应外部环境
  学校对于其内部成员来说是一个整体,但其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则是一个个体,尤其是面对大环境、大方针来说,学校虽不能忽略自身特点,可以追求同化,但也不能执意最求个性发展,而忽略生存环境。所以建设本校的组织文化时,应当以适应社会环境、利于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为前提条件,使共性和个性、普遍性和特殊性得到辩证统一。
  (二)组织文化培育执行阶段的培育策略
  学校组织文化的培育不只是形成概念,还要形成切合实际、可操作性强、覆盖全校的联动机制,真正从上至下、由外及内、多管齐下、一以贯之的落实已设定好的组织文化。
  1.领导垂范是组织文化培育的基础
  学校管理者在学校中的等级地位,直接决定了他们在学校组织文化建设中的关键作用和核心地位,学校管理者学校组织文化培育中有强大的优势:一是对于学校实际情况的了解,二是源于在学校内部的威望,三是对比其他人有更多的对外展示的机会[5]。当领导者真正认可了一些信念、原则、价值评判标准、思维和处理问题的方式并决心身体力行的改革,是学校整体组织文化的建设进度有效推进的前提保障。所以管理者应该率先树立典范,可以通过校领导和教师在每次例行的典礼和仪式时反复宣传,力求达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耳濡目染、上行下效的效果,并在实际工作和学习中,严格按照学校价值观和学校精神的标准行事的师生员工,学校不仅要予以表扬。
  2.制度规范是组织文化培育的核心
  只有在有制度保障的前提下,才能使每一位学校成员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为此,高校应建立健全与学校组织文化相适应的配套的规章制度,完善培育学校组织文化和人才的良好机制,进一步鼓励和支持学校成员的学习和创新。
  3.物质层建设是组织文化培育的载体
  物质文化作为组织文化中的重要组成要素,作为精神文化的特质载体,在组织文化的建设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它是大学组织文化中最具体可见的成分,也是最容易进行设计和修改的部分。校容校貌、建筑风格、纪念性标志等一系列都是学校组织文化的具体体现。对学校物质环境进行规划,塑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具有很大的教育和人文价值。
  4.心理契约是组织文化培育的催化剂
  在一个组织中,只有成员对其组织充满了认同、信任和归属感的时候,他才愿意接受组织的教导。这种归属感只能通过心理契约这种软性的管理方式才能达成。构建心理契约需要从明确组织成员心理诉求、有效双向沟通调节心理预期、兑现组织承诺树立良好形象等几个方面入手。   5.全方位传播是组织文化培育的渠道
  学校精神不是空谈,学校应当借助于校内各类媒介宣传学校文化精神,除了传统形式的通知、公告以外,更应灵活运用如宣传板、公告栏、校园广播、校园微博、校园微信、BBS等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持续不断地对内对外进行学校组织文化的宣传。除了利用传统宣传方式外,应该多采用一些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向师生传述学校一些精神和文化,比如将制定的学校制度以漫画或幽默小故事的形式张贴在学生经常出入的地方,并鼓励学生动脑设计这些漫画等。还可以通过庆典仪式以及围绕学校精神开展的文体活动、知识竞赛、主题班会等方式,让学校精神深烙于全校成员的思想意识中,并且让这些思想转化为实际行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全方位的对人才培养进行助力。
  (三)组织文化培育反馈阶段的培育策略
  组织文化的培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在培育的过程中及时最初设想与实际现实所不相符的地方,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有效的管理手段,将发现的问题及时调整。
  1.推行心理机制是组织文化培育的保障
  组织文化建设有利于学校的经营和发展,但同时也会引起部分原有文化下的既得利益者的逆反情绪,若强行施展,会收到一些文化惯性的反作用,所以应该顺应相应的心理规律,善于运用心理机制,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机制包括心理定势、心理强化激发模仿、情感疏通、培养认同感等方法,通过运用心理机制,使学校与学校与学校成员有效融合,并探索其对学校成员的价值认可和给予符合其价值观的回报的有效途径,最终为人才培养校带来更好的效果。[6]
  2.培养学习型的组织文化是组织文化培育的有效方法
  1990年彼得·圣吉撰写的《第五项修炼一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务实》极大地推动了学习型组织理念的推广。圣吉提出了建立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包括团队学习、调整心智模式、增强团队意识、确立共同愿景、系统思考,他认为组织要生存就必须转变为学习型组织。正如彼得·圣吉教授所言,在构建学习型和谐社会的今天,建立学习型学校是构建高品位的学校组织文化的重要策略,各高校要围绕树立科学精神,校正经营理念,打造组织精神,规范学校的规章制度,增强整体意识和创新意识,塑造良好外部形象,选择恰当的切入点,推进学习型组织的创建。
  3.“互联网+”大学组织文化建设是组织文化培育的必然趋势
   高校本就是一个相对开放的学术环境,在“互联网+”的推动下,高校将与社会进一步紧密相连,使大学组织文化的宣传也不断扩大。高校可以利用互联网研发、控制资源,并开发与高校组织文化匹配的“互联网+”信息平台,其内容主要包括校园文化、校务活动、信息发布、组织管理等,实现信息共享,运用“互联网+”的技术优势,使社会在高校组织文化建设中的参与程度不断提高,高校对外的开放程度不断深化,推动大学组织文化的建设与治理[7],进而对人才培养产生深远影响。
  优秀的学校组织文化是人才培养的内在推动力,但我国高校组织文化建设还有很大的上升和进步空间,建议根据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外部政治环境和发展趋势,将科学的培育方法引入大学组织文化建设中,加大文化建设的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确保文化落地。
  [参考文献]
  [1] 谢翌,丁福军.寻根、聚魂与布道:基于“听见”的学校文化建设[J].教育发展研究,2018,38(04):71-78.
  [2] 董澤芳:教育社会学[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第208页.
  [3] 陈学军.学校文化是什么[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5(03):14-19.
  [4] 张东娇.促进个体、组织和区域发展:学校文化三大功能[J].中小学管理,2015(12):21-23.
  [5] 李芹,赵宜华.高校组织文化状况诊断与重建[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3):114-118+129+160.
  [6] 李红霞、任祖林:构建优质组织文化塑造学校事业共同体[J],中国教育学刊 ,2009年02期.
  [7] 吉明明:“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组织治理的缺陷及应对方略[J],现代教育管理,2016(02) .
  (责任编辑:顾晓滨)
  
  [作者简介] 张柏卓然(1994-),女,汉族,哈尔滨人,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网络治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1850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