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从财会管理初心看国际业财资税管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当前,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有序推进,我国更多企业“走出去”步伐进一步加快,如何适应驻在国监管环境,完善境外企业内部管理,充分发挥企业财务核心管理作用,促进业财资税闭环管理,确保境外企业经营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越来越成为众多企业关注的问题。文章从坚守财会管理初心角度,提出加强国际业务业财资税管理的工作建议,以期与大家商榷并希望得到指正。
  【关键词】财务管理;业财资税;国际工程
  一、财会管理初心
  (一)财会起源
  马克思对财会内容的定义出现在《资本论》第二卷第六章中,“过程越是按社会的规模进行,越是失去纯粹个人的性质,作为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的簿记就越是必要......薄记对资本主义生产比对手工业和农业的分散生产更为必要,对公有生产比对资本主义生产更为必要。”马克思这里提到的“过程”,就是对社会生产或者具体为企业生产管理的高度概括,“控制和观念总结”就是对社会会计或者企业会计的统称,并且明确指出了会计工作中的管理控制和核算报告两大职能,这两点永远是从事财会工作人员的初心。
  (二)财会与业务
  随着现代社会公司制管理的发展,财会与业务联系更加密不可分。一方面,因为会计具有抽象企业业务运转过程各经营要素,仅以统一的货币形式反映各环节收支的特点,所以财会工作必然围绕企业经营、生产、管理、销售、再生产这个循环进行综合反映(即会计核算职能),在此基础上按国家会计准则形成财务报告,进一步体现财会工作的“观念总结”职能。另一方面,对于会计核算过程中反映的企业管理问题,也将通过制度、规章、规则等管理职能得以体现,这就是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上述“核算/报告”与“财务管理”就形成了“财务会计”的职业概念。
  (三)财会学分支
  作为社会生产职能的基本单位——企业来讲,基于其价值创造和社会适应性要求,其内部管理效率和质量高调回归,正在倒逼企业寻找更为有效的财务模式,企业财务组织需要在传统的会计核算与报告的基础工作之上,围绕企业战略、运营与绩效目标,进一步开展公司整体资源预算配置并进行准确衡量、对企业成本费用消耗实施全程控制和监督,确保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这些基于企业经营“过程控制”要求的体系化和理论化,已经发展成为新的财会职能,即管理会计。所以说,管理会计成为财会学的重要分支已是必然,并且越来越成为企业业财一体化管理、实现财务转型升级的重要工具。
  综上所述,财会学从一开始就是与社会活动密不可分,并成为社会生产和企业运营中不可或缺的管理方式。对于企业生产经营进程的“观念总结”——会计核算与报告就是财会工作的初心,而对企业业务的“过程控制”——管理会计则是财会学的重要分支,并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从图1中看出企业生产经营与财会业务密不可分的闭环式管理模式。
  二、国际业务之业财资税管理
  面对驻在国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税务政策、外汇收支等属地化要求,财务人员如何适应当地管理规则,充分发挥财会作用,真正做到财会源于业务、财会管服业务的目标,实现国际业务业财资税管理的有机结合?笔者认为各级财务人员仍应不忘初心,始终围绕“观念总结”和“过程控制”这两个主题,具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入鄉随俗
  凡是进入一个新的国家或市场,财会工作应以当地财税准则为依据,财务人员必须要认真研究当地的“财、会、税、劳、汇”政策,并能适应其要求,这就是入乡随俗的理念。比如在固定资产折旧政策方面,我国企业大多采用直线法,但在国外大多数国家,则可在直线法、快速折旧法等方式上自由选择,一旦选定就不能随意变更;而且,对于不同类别的不动产(土地或房产)或者机械设备,其折旧年限也没有具体统一的要求。又如员工劳保方面,因为我方人员大多在当地时间超过183天,所以很多国家要求中方员工要在当地完成社保申报。由于大多中方人员毕竟只有三至五年的国外工作时间,所以如果为他们缴纳当地社保金,不仅中方人员大多不能享受该国社保待遇,更重要的是当地以及中国境内的社保双重缴纳(国内缴纳不可避免)会增大项目成本。所以,对于这项政策就需要财务人员与当地政府部门进行有效沟通,尽量避免缴纳当地社保金这样的事情发生。当然,各国在税收类别、缴纳要求方面毕竟与国内不同,所以财务人员对此必须高度重视,避免在经营过程中或项目结束后产生不必要的税务损失,或者在当地税务审查中再被要求税务补缴、罚款等,产生额外损失。
  (二)知己知彼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在企业国际化经营中尤为重要。开展国际业务的企业,不仅要按照我国会计准则开展会计核算和定期披露会计报告,而且更要按照驻在国财会政策要求完成当地账务处理和按期完成会计报告,所以我们的财务人员必须要对我国及驻在国的财会政策进行对比,明确政策异同,对于差异化政策要制定出特别的应对策略。比如在国内总部管理费用分摊、技术使用费和专利使用权、中方人员工资避免双重征税等方面,都要认真研究该国或两国签订的有关协议规定。要在适应当地外汇管制政策的基础上,制定出中方员工薪酬方案以及项目利润汇出的方案,对于税务方面的永久性差异,要分析该政策对项目盈亏的影响,避免因两国会计政策不同引起不必要的税务支出。在BEPS行动计划适用范围越来越广的今天,转移定价政策更需要财会人员认真研究和谨慎、合法使用。
  (三)双脑模式
  对于参与国际业务的财务人员来讲,与国内财会工作最重要的区别就是要用“双脑模式”处理财会业务。也就是说,对于某项经济业务处理,要采取“先考虑按当地准则进行账务处理,然后按国内准则进行核算”的方式处理。比如,在具有外汇管制国家开展的外汇兑换和汇出业务,必须要在采取符合当地要求的形式下处理才能在当地账务中进行体现,否则违反当地外汇管制规定的外汇操作模式计入当地账务,势必会引起日后该国有关部门的审查和惩罚。再如,对于内部合作方式进行的工程项目,其内部合作单位的整体收支必须纳入总包方账目中进行反映,其支出发票和工程款收入必须以总包名义开具,内部合作单位没有对外法人资格不能独立对外,所以会计处理中总分包双方必然应是一个会计主体对外。为此,国际财会业务处理必须事先研究和确定核算模式后方可进行,要按国内国外不同的会计准则要求内外兼具,做到并行不悖。   (四)资金管控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从事国际业务企业更是如此。这主要体现在资金安全、资金价值和资金回流等方面。
  在国际业务发展的今天,仍有一些落后国家的银行服务内容不健全,现金收支仍是很重要方式。在此情况下,采取有效防护措施,保证库存现金以及员工薪酬现金支付等环节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企业财务人员要避免大额集中银行提现、长期规律化工资发放时间等引起现金资产风险的行为。
  此外,我国企业“走出去”开展业务的国家大多贫穷落后,其有限经济总量难以维持其当地货币的币值稳定,因此这些国家当地幣贬值风险巨大。在此情况下,企业财务人员要时时监控当地币汇率变动趋势,寻找合适时机进行资金兑换,或者以减少当地币资产、增加当地币负债形式,或者采用适当的货币互换等金融工具规避汇率贬值风险。
  在资金回流方面,对于外汇管制国家限制,要以创新性思维规避汇率损失风险,可以通过寻求当地投资业务消化当地币(目的是减少投资项目投入过程中以硬通货币兑换当地币行为),或者通过贸易等方式将当地币资金换为硬通货币回收。
  (五)业财资税融合
  上面已经提到,企业财会工作源于对其经营生产过程的“观念总结”,所以,在开展国际业务时,业财资税融合始于业务之初。具体来讲,财务人员应在境外企业设立初期,基于该企业经营模式,结合当地税务、外汇等政策做好初始筹划,在设立子、分公司的选择,承包工程或投资类项目在设计、施工合同上的分离等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有两个方面的工作需要财务人员的主动作为。
  其一是要建立起财务部门与企业工程及成本管理、商务合同及验工部门的联动工作机制,要以企业成本费用支出数据为基础,在财务资源配置与消耗、工程施工与管理、成本费用与责任成本控制、对外验工计价等方面及时沟通信息,确保企业的财务消耗及时得到业主确认验工并按期回收资金,提高企业营运资金(投入与产出)效率。
  其二是财务部门要牵头运用“经济活动分析”这一有效管理方式,组织企业相关部门加强对每一实施项目的过程监控,从而把各项管理工作贯穿到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之中。
  (六)实现管理会计职能
  随着企业管理广度和深度的拓展,财会管理不仅要在业财资税的闭环管理方面表现突出,更重要的是财务部门要充分利用财务信息综合反映企业经营过程的特点,打通与生产、经营、人事等部门的信息共享通道,通过大数据深度分析,让数据说话,从而在企业预算管控、资源分配、成本管理、绩效评价等方面提供有价值信息,践行管理会计职能,为企业发展提供必要支撑。
  三、小结
  综上所述,国际业务的开展对于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挑战,这不仅是语言方面的特殊要求,更重要的是财务人员需要在工作思维上始终坚持财会工作初心,同时站在属地化、国际化的高度,运用中外两种思维共存方式开展属地化财务核算和管理工作,有效促进业财资税高度融合,并在大数据管理环境中充分利用BI、AI手段开展数据分析,为境外企业持续高质量发展发挥出更加高效的综合管理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陈成.国际公司境外资金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国际商务财会,2017,(5):26-28.
  [2]李长艳.基于业财融合的管理会计体系应用及方法研究[J].国际商务财会,2017,(11):34-36+61.
  作者单位:中铁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2320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