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及防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审计对行政事业单位经济监督的作用十分重要,从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出现的问题来看,其与经济责任审计质量不高有一定的关系。目前,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仍然使用传统方式,难以跟上复杂多变的经济发展的脚步。另外,近几年随着行政事业单位改革如火如荼地开展,传统意义上的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逐步显现出来。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不仅仅是对被审计人的监督,其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确保国有资产不受侵害,并促进其保值与增值。本文从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性入手,提出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风险问题,最终论述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防控措施。
  关键词 事业单位 审计 风险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发展势头,随着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责任审计对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及体制改革的深入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对单位的经济责任人在履职期间记录的单位经济收支情况、工作勤勉状况等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计。同时,经济责任审计还要对被审计人应承担的经济责任进行审核。另外,在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中,还要根据该单位在岗经济责任人的日常评价及综合表现进行审查,这也是对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人在任职期间相关行为进行褒奖或惩戒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责任审计具有一定的难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相应的风险。
  一、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性
  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责任审计包括对经济责任人任职期间的审计,审计期间包括其任期,这里涵盖了任中审计及离任审计两个时间节点。其主要是对相关经济责任人任职期间单位的账目收支情况、是否存在财务舞弊行为、是否存在潜在的风险进行相应的审计。同时,还要对相关经济责任人所负责的重大决策的制定、执行等情况进行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的开展,可以说是对被审计人进行多维度、立体、全方位的评价。这样不仅可以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保值与增值,还有助对相关经济责任人给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可以说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二、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风险问题
  (一)审计工作开展的时间问题
  目前,我国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责任审计仍使用以往的方式,一方面是待相关责任人离任后才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基本上属于事后审计或事后监督。经济责任人调离岗位后进行审计,无法根据被审计人员的工作性质及职能进行审计,使得审计过程中容易出现偏差。另一方面,经济责任人在任期间,虽然有事中审计,但是受到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其审计的质量难以达到既定要求。
  (二)审计范围存在的问题
  审计人员在对行政事业单位执行经济责任审计任务的过程中,缺乏全面性,很难达到全面审计的目的,可以说,在行政事业单位部门中审计的范围较难限定。对审计人员来说,不同部门的职能是不一样的,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也不尽相同。在每次开展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审计部门因人、财、物等方面的限制,审计工作难以全面开展。同时,在审计中,经济责任审计的节点与工作时间节点关联性往往较强,若没有很好地处理这些问题,工作时间節点会导致审计节点混乱。这些因素增加了审计的难度,导致审计结果出现一定的不全面性,最终影响审计的准确性,审计风险自然也就无法避免。
  (三)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上级主管部门为了工作需要或防止贪腐行为发生的需要,会定期更换事业单位相关经济责任人,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人员的调动一般会根据上级主管部门整体的需要进行,因此即使是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期间,人员调动也是无法避免的。实际工作中,往往是事业单位的上一任领导没有及时处理完相关问题,没有完全履行交接流程,造成出现问题后无法准确划分经济责任。如果在这个特殊时期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则为审计的公正性增加了相应的难度,会导致审计对下一任责任人的错误评价,使得审计结果出现严重错误。
  其次,在对在任领导进行审计时,因为一些人为因素影响,审计人员难以取得第一手原始材料,审计的独立性、客观性都受到一定的影响。例如,由于领导在任,被审计单位的财务部门及相关其他部门没有提供真实的材料,造成审计结果缺乏客观性。另外,有些被审计单位会出现抵触情绪,不配合审计部门工作,从而影响审计的独立性。
  (四)审计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亟须提升
  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公正性、客观性及准确性,不仅受到审计开展时间、审计范围全面性及工作交接等因素的影响,还有一个较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即审计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在审计过程中,相关人员运用自己的职业判断力,来判断相关经济业务的发生是否违规、是否存在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经济责任人是否遵循勤勉尽责原则。这都需要审计人员在具备相应的审计业务能力及技能的基础上,拥有公正、无私、廉明等综合业务素质。然而,从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过程及结果来看,少数审计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计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漏洞。若提交存在漏洞甚至是问题的审计结论,显然会存在相应的审计风险。因此,随着国内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内审计组织及相关审计人员应该不断完善及提升自身,这样在审计人员综合业务素质提升的同时,才能够保证审计的公正与公平。
  三、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防控措施
  (一)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加强内部审计建设
  任何审计的最终目的不是发现多少问题,也不是就发现的问题惩戒哪位领导,而是避免相关经济问题的出现。这样不仅能够确保国有资产不受侵害,还能够使党员干部永葆纯洁,不受贪腐问题困扰。而目前的审计基本上都是事后审计,即使发现存在的相关问题,也只是亡羊补牢。鉴于此,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加强自身的内部审计建设,对日常的经常活动确保实时的监督。这样一来,就可以将一些经济问题扼杀在摇篮中。同时,各主管部门应该重视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建设,在政策、资金、人力上给予较大的投入。在先期投入了相关的资源,就会为后端的经济责任审计减轻压力。   (二)在经济责任风险中设定不同的审计策略
  事业单位的经济责任审计大致可以分为会计审计及管理审计两个部分,会计审计根据会计工作的时间、性质及范围对资料、财产及监管进行审计,管理审计则是对除会计工作以外的其他如被审计单位的组织机构、人员及日常的管理活动进行审计。很好地区分会计审计及管理审计,并制定相应的审计策略,可以有效提升审计效率、减少审计风险。
  (三)审计人员开展工作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法定程序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党始终遵循依法治国的执政理念。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审计人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首先应该严格遵循法定程序。这是因为在法律上即便是事实清楚、证据确凿,若相关事实与证据取得的程序不合法,最终的判决也有可能被推翻。因此,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法律流程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并根据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制定相应的审计范围及审计策略。同时,在开展审计工作的过程中,确保相关资料的真实性与完整性,使审计结果更加真实有效。
  (四)审计人员应该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
  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时,要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不仅要在业务技能上有所提升,关键在于自身审计修养及操守的保持。审计工作本身就是一个容易得罪人的工作,审计人员应该放平心态,将审计的视角放在相关的经济事项中,这样出来的审计结果才能具有客观性及公正性,才能真正使被审计人及其单位心悦诚服。
  四、结语
  在进行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中,防控相关的审计风险,目前看来显得尤为重要。鉴于审计过程中存在的主观及客观层面上的风险,应该有针对性地从加强内部审计建设、制定不同的审计策略、开展工作严格遵循法定程序、提升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等方做起。只有这样,才能在保证审计独立性的前提下,确保审计结果的客观性,从而为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作者单位为东营市东凯投资促进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钟志宇.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的思考[J].财会学习,2020(08):200+202.
  [2] 徐詩惠.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中的应用[J].营销界,2019(48):61-62.
  [3] 杨灼秀.论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风险与审计质量[J].纳税,2019,13(30):204+2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2611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