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低碳经济下安徽省物流业高技能人才供需分析及相应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江超民 夏璘 朱正昊 佘润 张惠

  摘 要:为实现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双面发展,低碳化成了现代物流业转型的方向,因此具备低碳意识的高技能物流人才显得尤为重要。安徽物流作为我国经济布局与物流发展的战略重点,在低碳方面却有着明显的不足,因此本项目将以安徽物流为例,通过探究现今低碳经济下物流高技能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现状并结合安徽省的特点,提出相应解决措施。
  关键词:安徽省;物流;低碳经济
  一、引言
   近年来,物流产业发展迅猛,已成为各大省份的重要经济支柱。但伴随而来的碳排放问题严重影响到全球的气候,正进一步威胁人们的生存与发展。
  二、安徽物流发展现状与未来选择
   安徽省物流业作为服务于生产、流通和生活消费的非生产性行业,其碳排放量十分庞大。近年来,安徽省物流业碳排放总量伴随经济发展保持较高速率的增长。其中在2017年,安徽蚌埠市地区生产总值比2016年增长9.1%,但同年的安徽蚌埠市地区物流业碳排放量却增长了2.08倍。而现如今,随着气候变暖问题的日益加剧,全球都在提倡发展低碳经济,物流业的发展明显与其相悖。
   这几年来,安徽省省长在十一届人大会上强调要把物流业发展与低碳经济有机结合,快速建立高效且能耗低的物流体系来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同时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先发指出要进一步加强校企间的合作,培养高技能物流人才服务低碳经济发展,促进物流业转型。
  三、安徽省物流高技能人才的供给
   在过去的2019年里,合肥、蚌埠、阜阳、芜湖、安庆等5个城市入选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其中天长市构建覆盖全市的三级物流体系,实现物流一体化服务。但是,在低碳经济方面,安徽省物流业面临着高技能人才供给不足、产业形式落后、环境资源约束等问题。
  1.总体數量供给不足
   尽管安徽省物流业快速发展,产值逐年上涨,占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渐加大,但是物流从业人员仅占全省从业人员的4.14%,远远低于其产值相当的产业,物流总体从业人员参与不足。其次,在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下,对物流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虽然我国有约2279所高校开设了物流相关专业,但是仍然赶不上物流业的发展速度,尤其是现代物流高技能人才尤为缺乏。
  2.从业人员综合能力偏低
   近年来电商物流、生鲜物流等飞速发展,智能无人仓储、无人车配送、人机结合的智能物流低碳生态圈更是成为潮流。这就要求新型物流高技能人才,不仅要有物流学理论和实践知识,同时具备熟练的物流信息技术操作技能,而且能够广泛运用系统工程、生产运作、运筹学、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相关物流知识辅助决策。遗憾的是,目前高校和社会培养的物流人员都是依照传统模式,高技术物流人才的供给滞后于社会实际需求。根据《2019年安徽统计年鉴》,安徽省物流业的科技活动、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和科研成果产出都相对不足。
   四、安徽省物流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要做好物流行业的低碳经济化,归根到底还是需要具备低碳意识,懂得开发设计的高技能人才。我们采访了安徽安庆市运通达物流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以低碳经济为核心发展观。技术部高技能人才最近提出了无车承运人的概念,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信息,从承运人和托运人两头入手,规划最短的运输路线来承包整项运输工作,很好符合了低碳经济的理念。
   当前,我国整个物流业具备节能减排,低碳经济意识的高技能人才稀缺。经小组研究后,我们对低碳经济下物流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类型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1.低碳观念强的规划人才
   首先我们需要懂得科学规划的人才:规划人才必须具备厚实的理论知识结构,下到成本计算校验,上到配送系统优化、低碳环保意识,并且拥有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判别能力。调查发现,运输前的外包装和配送到户时的路程消耗一直是物流业能源消耗的重中之重,因此合理规划,降低两头的消耗,提高外包装的重复使用率,防止配送路程的折回显得尤为重要。
  2.细致运营的管理人才
   其次需要细致运营的管理人才:能够科学管理,高效运转仓库储备,避免大量物资堆积。物流行业的能源消耗不单单只是运输配送环节,大量快递的保管与储备设施的能耗也不容忽视。我们经常能见到快递长时间滞留于驿站,无人领取的现状,这无疑会增加仓储环节的能耗,导致物流行业整体碳排放量的增加。
  3.新技术开发人才
   最后需要新技术开发的研究人才:从运输本身入手,开发新节能技术,如各类太阳能的使用,降低化石能源的损耗。同时设计各类自动化流程,逐步取代低效的人工操作,进而达到降本增效、节能减排的目的。现如今,物流行业仍处于劳动密集型的状态,但随大趋势发展,各大运输行业单靠小方面节省成本远远不够,而是将目光投向新技术开发人才,想在新技术领域占得头筹。猜测在未来,物流行业多少会向劳动技术密集型方向转移。
   五、高技能物流人才培养对策
  1.学校方面
   低碳物流的发展以及整个循环体系的完善需要依靠高技能物流人才的培养,人力资源的供需平衡是物流行业得以发展的基石,可以说学校教育对于个人专业能力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里仅针对本科期间的物流专业人才进行了两点培养对策的论述。
   首先,针对大学本科教育方面,学校应该加强物流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实践拓展学生对于物流体系更深刻的理解,熟练使用物流工具以及物流设备是学生的基本专业能力。
   其次,学校可以鼓励学生毕业后继续学习、深造。目前我国物流管理方面的高级别人才仍然匮乏,学校可以针对学生的情况,适当鼓励一部分学生进行深造。我国大学和研究院可以适当增加这一方面研究生和博士生的招生数量,使更多学生能接受深层次教育。
  2.企业方面
   企业应该以培养多层次物流人才为培养目标。低碳经济下的高技能物流人才要有开放的思维,了解行业的前沿信息;要有跨界的思维,能将其他领域的商业模式结合本行业的特性移花接木。    另外,企业也要优化内部结构,建立合理的物流人才激励制度,从而吸引人才,鼓励物流创新。我国目前处于发展中国家,物流科技还不是很健全,而一些企业着重培养高级物流人才,导致实际操作人才缺失。
   加强与校企的合作。企业定期对学生进行实践方面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能让学生在毕业后更好地融入企业、适应工作,进而为本企业提供更多优秀人才。同时企业通过与学校的合作将更多物流人才输送向企业,减少物流专业学生向其他方面转行导致的人才流失。
  3.政府方面
   政府应该宏观调控物流工程,合理规划物流人才,组织和协调全国的物流规划、布局及各大项目的实施。建立健全政府行业监管制度,从而完善整个物流行业体系,促进物流行业的发展,吸引更多的人才。鼓励校企合作制度。在人才方面,政府可以放宽政策,鼓励海外学子回国创业。
   对于绿色物流产业,政府应该在宏观上成立一个专门的物流管理机构,构建统一的系统规划和整体发展战略,使绿色物流的发展形成真正的社会化大物流系统,集约资源配置,提高物流系统的整体效率。另外,针对新兴的绿色物流产业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从而营造和谐发展的行业氛围。
   六、低碳经济下物流人才评价模型
   由于低碳经济下的物流人力资源,更注重集约性,不再是简单地以知识、技能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单一指标,故采用胜任素质模型来分析挖掘低碳经济下物流人力资源所应具备的深层次特征要求。
  (1)知识:物流产业相关知识,低碳经济相关举措知识。
  (2)技能:物流专业基本技能:如航运、仓储、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货物包装、信息管理技能等。
  (3)综合能力:运输决策、运输成本及费用核算、运输组织、运输单据缮制、运输纠纷与运输保险解决:库存控制、订单采集与处理、出库配送作业的管理与规划设计。
  (4)特质: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思维、语言沟通能力、尊重他人的修养,严谨的态度,缜密的分析力。
   根据胜任素质模型所分析的低碳经济下物流人力资源所具备的要求,进行人才评价体系模型的构建,评价模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选拔型评价、考核型评价,分别从招聘环节和绩效环节两环节对物流人力资源进行评测,以达到建立低碳的、集约的、可持续的物流人才系统,培养新型物流高技能人才。
  1.选拔型测评
   首先对未来物流人力资源需求进行合理预测,由于大数据物流的发展,物流业务量的增长、物流人员数量可以进行长期数据观测,估算出未来业务量、人均生产效率,使用比率预测法进行人力资源需求量预测:Y=未来业务量/[目前人均生产效率×(1+a)]其中a:为由于技术创新等因素造成的生产效率的变化率。
   其次以对人力资源未来需求的合理预测为基础,以胜任力素质模型为准则,以履历+文件筐的选拔方式进行选拔型人才测评。
   履历法主要考察基准性胜任力,基本知识具体要求应获得物流员(四级)、K/3供应链管理师、ERP供应链应用师、快递员(中级)、叉车操作证之一或以上等级职业资格证书;基本技能应满足运输作业技能和仓配作业技能等。
   文件筐法基本考察鉴别性胜任力,以模拟现实中真实发生的情景为例来考察能力。例如:近来热点:快递柜超时收费一事,物流集散中心货物堆积,与快递柜公司商议不妥等问题。
  2.开发型测评
   進行考核型测评和开发型测评时,采用评级量表法,有客观标准,能进行横向、纵向比较,可以结合薪酬管理,提高员工积极性和满意感,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促进实现低碳经济下物流业的转型升级。由于选拔型考核已进行基本评价,故最低等级设为3分,以三个级别(即10,6,3)进行考量,避免因为级别过多导致薪酬管理过于繁琐,进步空间狭窄,降低员工改进工作的积极性。
   最终进行分数累加以总分进行分数换算:A:68分以上;B:52-68分;C:52分以下。
  参考文献:
  [1]殷华.低碳经济下电商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特点分析[J].经济与管理,2017(9).
  [2]吴思.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3(11):127.
  [3]邱华,赵端正.探析我国物流人才供需失衡的原因与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7(7):150-151.
  [4]蔡凌曦,陈永华,叶琳.基于低碳视角下物流人才评价体系的研究与设计[J].物流管理,2018(11).
  
   作者简介:江超民(1998- ),男,汉族,江苏南通人,江南大学商学院17级本科生;夏璘(2000- ),女,汉族,安徽合肥人,江南大学商学院17级本科生;朱正昊(1999- ),男,汉族,河南洛阳人,江南大学商学院17级本科生;佘润(1997- ),女,汉族,湖北咸宁人,江南大学商学院17级本科生;张惠(1999- ),女,汉族,江苏无锡人,江南大学环土学院17级本科生;指导老师:沈伟晔(1969.06- ),女,江苏无锡人,经济学与人力资源双硕士,江南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创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心理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2687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