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智能分拣技术在公安应急物资仓储智能化建设中的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赵长明

  [摘    要] 分拣是公安应急物资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分拣工作整体效率如何直接关系着物资使用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物资社会效能的发挥。众所周知,品种多样、数量庞大是公安应急物资的两大特点,传统分拣模式下采用的人工分拣不仅耗时耗力,而且物资安全性和投送效率也得不到保障。在“互联网+”的支撑下,公安应急物资仓储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智能分拣技术作为智能化建设的重要技术之一也因此得到了广泛关注。文章首先对当前公安应急物资仓储管理现状进行简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智能分拣系统在仓储智能化建设中的应用,以切实提高公安应急物资管理水平。
  [关键词] 智能分拣技术;公安机关;应急物资;仓储智能化
  0     前    言
  公安机关是国家抢险救灾的前沿力量,当社会公共安全领域发生重大事件或自然灾害时,为了保证一线应急处突的顺利进行,公安应急物资需在第一时间进行科学、高效的调配和投送,并及时对仓储物资进行补充,以此来为应急处突提供充足保障。近年来,随着社会治安形势日益复杂化,国家相关部门对公安应急物资的仓储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除了要保证物资的调配和投送效率外,还要切实提高仓储管理的智能化手段。将智能分拣技术应用到公安应急物资管理中,一方面可以减少由于人员操作导致的各类问题产生,提高分拣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整体提高公安应急仓储物资的管理水平。
  1      公安应急物资仓储建设现状分析
  公安应急物资仓储智能化建设一直以来都是国家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各省地级公安机关也结合自身应急物资仓储情况制定了诸多完善的措施。可以说,当前应急储备仓库的信息化升级换代,效果明显,成绩显著。但在新形势下应急处突高要求的背景下,当前应急物资仓储建设仍然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1.1   物资存储技术相对落后
  近年来,国内外安全公共领域重大事件和自然灾害频频发生,让国家在发展经济、政治、文化的同时,也提高了对公共领域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而且,在以往抢险救灾工作中也总结了应急物资供应的重要性。为了更好地应对新形势下应急警务突发事件和突发自然灾害的需要,公安机关应急物资的数量和种类都在逐年增加。据统计,全国省部两级公安应急物资储备库已储备近400个品种的物资,总价值约20亿元。不断增加的应急物资无疑给物资存储和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事实证明,如果存储和管理工作存在诸多漏洞,那么势必会影响到应急物资的运输效率和高效应用。就我国目前公安机关物资存储现状来看,虽较之以往有了明显的改进,如对于物资的出入库实现了数据化和信息共享,但在“互联网+”时代,二维码技术、卫星定位技术以及射频识别技术不断更新的情況下,目前采用的仓储技术仍显得比较落后,不能完全满足新形势下应急处突对仓储工作的需要。并且,在物资的出入库和堆垛方面,各个储备仓库还在使用传统的机械运输方式和计算机登记方式,没有达到绝对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1.2   安全防范措施不够完善
  安全防范措施不够完善已经成为制约公安应急物资仓储管理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公安机关对应急物资仓储的安全防范认识不够全面,认为只要定期对物资储备仓库进行升级换代,同时将监控系统与公安部实现数据共享,使公安部时刻掌握应急物资仓储状态即可。但是,在物资仓库的建设、管理以及储存物资类型和数量上,每个仓库的实际情况都有较大差距,甚至有些特殊应急物资需要在特殊环境存放。如果将所有物资的存储采用同一种环境或模式,那么很容易导致物资损坏,增加应急物资的应用成本。目前,大部分公安应急物资仓储管理都没有重视对特殊应急物资的存放,比如,对于温度具有较高要求的物资,管理部门往往缺乏专门的温度控制系统来对仓库内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控。随着作战环境和储备物资的升级换代,对仓库内的温度和湿度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仓库的安全防范措施一定要重视起来,一定要保证安全防范措施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以此来切实提高对应急物资的安全保护。
  1.3   物资数据未实现可视化
  在计算机技术的推动下,当前公安应急物资管理已经基本实现数据化,对物资出入库均能自动记录,相关部门也可以在计算机系统中第一时间对仓库物资的种类和数量进行查询。但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应急物资数据的可视化程度却并未得到全面提升,仍处于比较低层次阶段,甚至部分仓储管理对于物资数据信息的更新仍停留在人工更新这一阶段。这不仅会延长物资数据的更新周期,而且也会由于信息采集不全面而影响到物资数据的准确性和高效性。随着3D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现在的数据可以浓缩到一条独一无二的二维码上,其中可以包括该入库物资的种类、数量、保质期限、入库时间、储存地址等等各种具体信息,在3D裸眼全息技术的帮助下,可以直观显示物资储备库的3D影像,并将需要查看的物资具体体现在3维空间内,实现较高层次的可视化,提高了仓库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2      智能分拣技术在公安应急物资仓储智能化建设中的运用
  智能分拣系统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分拣模式和手段上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以期更好地提高分拣效率,提高仓储管理水平的一类高科技系统。
  2.1   控制系统
  在整个智能分拣系统中,控制系统是最核心的部分。其主要功能就是对全部仓储物资的数量和类型进行统计,并按照识别信息对应急物资进行分类。当有物资需求时,指挥机器人对物资进行运输。控制系统主要由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统组成,由于公安应急物资仓储量较大,因此在对计算机硬件系统进行选择时,一定要确保其具备庞大数据信息的处理功能,软件系统则应在稳定的基础上持续进行长时间作业。此外,控制系统还应具备一定的监控和报警功能,此部分功能针对对象为分拣机器人,目的是为了保证机器人始终处于正常状态。总而言之,控制系统指挥着整个系统的有效运转,是分拣系统的指挥中心。   2.2   自动分拣机器人
  在系统中,机器人代替了传统的人工操作,主要负责物资运送。当分拣机器人接收到控制系统传达的指令之后,在传感器的帮助下按照系统规划好的路线实现物资运输。每个机器人都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可以独立接收信息,接受各自的任务。因此,如果其中一台机器人出现故障,也不会影响到其他机器人,从而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物资运送效率。除此之外,如果在机器人运送物资过程中出现拥堵,系统则会重新规划线路,确保运输效率不会受到影响。
  2.3   传感系统
  传感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为机器人提供运输路线,是保障机器人始终处于正常运行状态的关键。在智能分拣系统中,传感系统采用的多是磁钉、磁条或者激光发射器。系统的铺设有横向和纵向两种方式,其中,横向铺设的传感系统才是机器人运输的路线。当系统为机器人设置好运输路线后,机器人就会沿着一个传感器的组成信号路径进行货物运送。在机器人运送物资时,传感系统还会对机器人运行路线情况及时发送给控制系统,以此来保证机器人的安全,提高运送效率。
  2.4   投送口
  投送口是货物离开之前的最后一个环节,只有通过投送口将物资送出,才能视为一次有效的物资投送。智能分拣系统中的物资投送口具有两项功能,即识别功能和通过功能。其中,识别功能主要是对物资类型和数量进行再一次确认,保证物资输送严格按照需求进行。确定物资种类和数量与要求相吻合后,就可以通过投送口。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公安应急物资种类繁多且规格不等,所以在对运输通道进行设计时,应根据具体要投送的物品的大小来对尺寸进行合理设置。此外,运送出去的物资通过投送口,投送口对其进行扫描时会实时记录物资的类型和数量,并将汇总的信息传回控制中心。如果控制中心发现物资运送数量与类型不符,可以第一时间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此来避免发生物資送错的问题。一般来说,以此投送的物品是去往多个地方的,而且每个地方所需的物资类型和数量都不固定。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置投送口数量。
  2.5   外接传送系统
  外接传送系统是智能分拣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物资由投送口运出后到运上运输工具这一段距离的运送通道,目前多以传送带为主。因为应急物资的投送类型和数量需要根据抢险救灾的需求来进行分配,导致物资的整散程度不一样。因此,在外接传送环节,就要根据所运送物资的整散程度进行设计。有些外接传送系统还可以连接自动包装系统,例如京东、亚马逊等物流公司所设计的分拣系统就可以将零散的物品进行规整包装,极大地节约了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
  3      结    语
  综上所述,随着国家对公安应急物资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物资仓储智能化建设也逐步趋于完善。分拣工作是公安应急物资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工作效率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物资应用效率。从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智能分拣技术在物资智能化系统中的有效应用,不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工作人员的压力、降低失误率、提高分拣效率,而且可以切实提高公安应急物资仓储管理的整体水平,实现以机器人换人的改变。在未来,随着公安应急物资仓储智能化建设脚步的不断加快,对智能分拣技术也必将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技术人员不断对智能分拣技术进行更新与完善,以更好地发挥其应用效能。
  主要参考文献
  [1]李聪.论智能分拣技术在公安应急物资仓储智能化建设中的运用[J].中国公共安全,2017(9).
  [2]王敬波,梁帅伟.智能化仓库管理系统研究与建设[C]//第八届长三角电机、电力科技分论坛论文集,2011.
  [3]王金权.智能分析技术在公安监管场所的应用及发展[J].中国安防,2014(6).
  [4]曹戈,王辉.浅谈智能建筑安全防范系统在数据中心的应用[J].中国公共安全,2016(2).
  [5]金贤勇.配送中心自动拣选分拣解决方法解析[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7(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2730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