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化人才培养系统构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赵科研

  [摘    要] 狭义的信息化人才指的是学校教育培养出的信息化人才,在计算机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当前学校也十分重视对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并且构建了更加完善的人才培养系统,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尤其是对于扩招人才的培养模式。基于此,文章对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化人才培养系统的构建问题进行了分析,重点对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化教学的特点进行了探究,同时提出了具体的人才培养应用方式,旨在通过探究,能够为我国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化人才培养提供更多的借鉴。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信息化人才;培养系统;构建
  0      引    言
  计算机的网络的发展为信息化在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中的运用提供了更多教学可能性,方便了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得到了丰富和提升,教育教学的自由性和个性化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另外,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化人才培养在计算机网络的支持下,其教学的动态性和丰富性得以提升,交互教学、集成教学还有实训教学等多重教学方式的应用也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综合实践的能力,有助于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化人才培养系统的构建。
  1      背    景
  1.1   以扩招为契机,将辽宁省劳动力存量置换为优质人力资源
  辽宁省正处于社会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必须依赖人力资源水平的全面提升。而辽宁省劳动力市场虽有充足的适龄劳动者,但由于结构性失业、技能不足等原因难以满足产业对优质人力资源的需求。辽宁金融职业学院本次扩招能够激发活力,充分发挥培养工匠和巧匠的作用。
  1.2   以信息化教学平台为支点,撬动学校“办适合的教育”
  应当清醒地意识到,此次扩招的基础底色是高等教育即将迈入普及化。根据2018年高等教育的入学情况,大学招生790.99万人,其中本科生422.16万,高职高专368.83万,毛入学率48.1%,可预测2019年扩招100万,这一数字将达到或超越50%。根据美国学者马丁·特罗的大众化理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跨过50%的规模,将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迈入普及化的高等教育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多元化”和“适需性”。从根本上说,辽宁金融职业学院扩招可以脱离参照普教模式、转变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类型教育,它将把现有的教育逐渐导向“办适合的教育”。
  1.3   突破时空界限,拓展学校教学空间
  传统教学模式中,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注重知识的传递,忽略知识的内化,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利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则颠覆了传统教学模式,借助于网络、手机等,突破时空限制,将教学空间从课堂、教室延伸至扩招学生生活中的各个场所,针对扩招学生的特点,利用他们碎片化时间根据自身情况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最终实现“知识傳递在课外,知识内化在课堂”。
  2      计算机网络在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当前我国十分地重视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并且在计算机网络、信息人才的培养资源建设中,扩招人才培养给予了很高的关注。当前,我国各个阶段的学校都十分地重视网络教学,各个学校以及教育机构也初步搭建了网络课程库,同时运用网络课程库去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由于我国的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化人才培养相对比较晚,虽然近几年的发展速度也比较快,但是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具有一定的差距。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化人才培养系统的构建还不是十分的完善,系统的作用也没有更好地发挥出来。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普及,在各个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技术发展水平和信息化程度的标志。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也给了学生更多的去主动独立探索知识的机会,计算机网络在教学中的应用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优化了学习环境,也成为教师进行教学模式变革的重要手段,使得学校的学习氛围更好。当今世界,计算机网络教学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同时也是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所以,新时期要做好课程的改革,同时重视信息化人才的培养。西方国家在历来的发展过程中,一直非常地重视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当前我国在信息化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要采取多项积极有效的措施,去做好计算机网络信息化背景下人才培养系统的构建,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3      计算机网络在信息化人才培养中的应用特点
  3.1   自由化
  首先,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化能够促进教学打破教材的束缚,能够将更多的教材相关的内容汇集到一起,开拓学生的视野,同时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学生们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去进行选择,丰富自己的知识空间[1]。另外,在学习时间上也更加自由,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等,去安排学习计划。网络教学的一大特点是不局限于传统课堂固定式的教师传授,学生随时随地,每时每刻,都可以不受时间限制地去进行网络学习,学习的空间更加自由。
  3.2   个性化
  计算机网络信息化的教育背景下,学生在学习内容上,也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学习者接触到的知识也更加丰富,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学生个体的个性也能够更好地体现出来。网络教育的教学主体是学生,不同的学生其个性也不同,多元化的网络知识就能够更好地去针对这一点,根据学生的差异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育。所以,也能够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教学学习计划,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3.3   交互性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中,教师和学生是处于同一个空间中的,但是交互范围还是有限的,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也决定了其教学方式、内容、步骤等的采用,是否能够更加适合学生进行学习,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但是计算机网络信息化的背景下,师师之间、师生之间的空间、地理还有实践限制也就能够打破和消除,教学范围和学习内容也能够进行互动,进行信息的交互,彼此之间的知识水平也能够得到提升[2]。
  3.4   共享性
  计算机网络还有一大特性就是共享性。计算机网络自身就是一个信息资源库,其中蕴含着众多的教育教学资源,教师和学生都可以通过网络去进行教学和学习,去提升教学的质量以及知识面,实现知识的共享。
  4      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化人才培养系统设计
  4.1   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化人才培养系统设计模式
  该系统的设计模式要以学生具体的发展情况为基础,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去做好教学的辅助。然后在教学设计中,去充分地发挥计算机网络的特性,使得教学的职能化和丰富性得以提升,建立一个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化的教学和学习环境。另外,在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构建过程中,要将教学过程不断地进行细化,教学目标、教学设计都应该明确。同时,进行教学资源的整合,去完善教学过程设计。最后还应该做好学习质量的评估,另外还不能够遗忘教学反思环节。这几个步骤每一个步骤都不容省略。
  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化人才培养目标是应该针对学习者自身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去确立的,目标应该是自身本学期学习过程中能够达到的水平和能力。然后人才培养设计是根据教学目标制定目标的实现规划以及执行步骤,在其中融入更多的教学知识,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态度,加上学习过程、学习经验、学习行为表现等等。另外,还可以充分地运用网络学习资源的优势,去繁从简,使得教育资源变得更加精炼[3]。
  人才培养的过程设计要尽可能丰富。多元化、情景化还有科学化也是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前提下教学方案形成以及过程设计所遵循的一些原则。另外,总结活动是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学习质量评估是一个教师在某一教学阶段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学习效果的总结。结构化工具的采用,能够进一步地提高评价的可操作性和准确性。同时,教师也能够根据教学评估去提高自己,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和进步。
  4.2   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化人才培养系统
  该系统能够建立起一个资源整合的通道,将更多的网络教学资源整合到一起,形成网络课件、教学案例等,能够对同学们的常见的一些问题进行解答,同时也有目录索引的功能,能够将信息技术和课程更好的结合,提高课程和教学的质量。给予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化人才培养系统的设计,主要可以从网络教学资源系统的逻辑结构和功能结构开始,可以不断的去丰富教学的资源,同时建立不同教学模块。同学们也就能够通过教学资源,实现学习、问题解答、作业练习等学习环节。同时也方便了教师进行教学管理[4]。
  网络课程模块能够更好地实现网络课程的浏览、删除、添加、修改等工作。学生也可以通过学习模块去进行在线学习,通过直播、点播等功能,去进行线上学习。教师能够运用管理模块去做好管理的工作,能够将备课、授课以及作业的发布等功能结合到一起。同时,该模块的功能也可以将公共资源数据库中心的基础资源按照学生的要求任意组织,然后将结果按照电子教案的形式化发给学生。在线答疑能够使得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变得更加方便,能够通过多种方式去进行问题的解答。问题的解答可能是同步的,也可能是问题收录到信息库中,之后由教师进行线上的处理,再进行问题的回复,作业考核模块就能够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作业服务。作业的内容可以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内容,在资源中心中进行浏览和定位,搜索一些精选的提炼课程,或是一些题库中的素材,也可以是学生学习软件还有一些教学案例等等。
  5      结    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才的重要性愈发的凸显出来,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在现代人才培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构建的一个完善的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化人才培养系统,采用多种方式,去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充分地运用计算机网络,去提高老师的教学能力,促进学习者综合素质的提升,开阔视野,培养更多的信息化人才。
  主要參考文献
  [1]孔婷,蒋欣欣.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化人才培养系统构建[J].科技展望,2016(8):11.
  [2]孔凡士.高等教育信息化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3.
  [3]张佑祥.高校信息化体系建构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15.
  [4]陈继初,胡晓红.“互联网+”时代高校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5):254-25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2731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