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层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建设路径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基层事业单位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营管理状况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综合福利水平。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机制的不断完善,我国事业单位改革工作进程稳步推进,对内控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保证事业单位的健康稳定奠定基础。本文分析基层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此为基础提出改进基层事业单位内控工作质量应该采取的措施,以期为提高基层事业单位内控工作质量提供一些启示。
  关键词: 基层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策略
  一、引言
  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促使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工作迈入了新的时代征程。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环境下,我国为了提高整体竞争力明确了全面深化事宜单位体制改革的战略任务,要求事业单位结合新时代背景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积极开展内部控制机制建设工作,深入分析内部控制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便为保障事业单位的稳定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基层事业单位积极开展内部控制机制建设工作,是积极落实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指导意见的具体表现,有效防范和管控经济活动和管理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提高基层事业单位活动的规范性和合法性。事业单位开展内部控制建设工作可以有效落实各项内部管理制度,有助于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优化内部管理工作流程,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切实保障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为基层事业单位改进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提供信息依据。
  二、基层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工作的现状
  (一)没有树立正确的内部控制观念
  部分基层事业单位没有将内部控制工作纳入日常经营管理工作的范畴,忽视了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对内部控制工作的认识水平有待提高,没有根据基層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积极开展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同时,部分基层事业单位的领导没有树立正确的内部控制观念,仅仅将内部控制工作视为财务部门或者合规部门的责任,并没有在基层事业单位内部全面开展内控管理工作,降低了内部控制制度的适用性和全面性,不利于提高内部控制工作整体质量。此外,部分基层事业单位没有严格落实责任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工作内容和职责不明确,各个部门存在互相扯皮的现象,不利于各部门之间的团结与协作,严重影响到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效率,导致内部控制工作的管理成本较高,降低了基层事业单位管理资源的配置效率。
  (二)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
  基层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监督管理机制的促进作用。根据目前我国基层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现状来看,部分单位的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没有根据业务和管理工作流程制订相应的监督管理办法,内部控制工作质量难以得到有效的保证。同时,部分事业单位由于工作人员编制名额有限,一人多岗的现象依旧存在,没有将不相容的岗位分离,难以实现岗位之间的相互监督和制约,不利于基层事业单位完善内部监督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工作缺少必要的依据和指引,导致内部控制工作开展阻力较大。此外,部分基层事业单位没有建立健全全流程监督管理体系,对业务活动和管理活动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力度有待加强。部分单位缺少动态化的监督管理意识,内部审计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忽视了外部监督机构的专业优势,导致基层事业单位监督管理工作缺少足够的外部动力。基层事业单位监督部门与外部监督机构的交流和沟通不足,不利于全面提高监督管理工作质量。
  (三)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
  部分基层事业单位没有完善内部控制风险预警制度,没有根据业务和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设定风险预警红线,风险防控方案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有待提高,没有细化业务和管理工作流程,对风险产生的因素和节点了解甚少,导致部分基层事业单位的风险分析能力和防控能力较差,严重影响了内部控制工作的质量。同时,部分事业单位没有加强风险防控部门与业务管理部门之间的联系,风险防控体系设计忽视了业务和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导致风险防控方案设计不合理。同时,部分基层事业单位内控风险管理工作信息化程度较低,没有积极构建信息共享平台,各个部门或者上下级之间的沟通较少,对彼此的业务和管理活动流程了解不多,内部信息沟通成本和运营成本较高,不利于将信息化管理与风险管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导致内控风险系数增加,不利于基层事业单位日常经营管理工作的高效运转。
  (四)内控制度的执行效率不高
  部分基层事业单位没有将内部控制工作内容纳入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之中,内控工作考核标准不明确,内控考核工作流程的公开性和客观性有待进一步提升,降低了内控制度的执行效率。同时,内控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工作积极性直接影响到内控制度的实际执行效率,部分基层事业单位的内控人员的专业性有待提高,内控管理工作模式体制化现象相对比较严重,难以发现原有内控工作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创新和优化能力有待提高。部分基层单位内控人员缺少踏实的内控理论知识,内控管理工作经验不足,难以将内控管理理论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部分事业单位内控工作中存在教条主义,增加了内控管理工作的沟通难度和管理成本。
  三、基层事业单位改进内部控制工作质量应该采取的策略
  (一)强化内部控制意识,提高内部控制认识水平
  基层事业单位要提高内部控制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首先就要从意识层面更新内部控制管理观念。结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基层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深化对内部控制管理的认识,将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与国家体制改革的要求紧密结合起来,确保内部控制覆盖单位各项经济和业务活动。基层事业单位领导要树立正确的内部控制观念,积极统筹单位内部资源以便为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的支持,积极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氛围,提高单位内部各个部门对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视程度,强化内部工作人员的内控意识和各个部门的团结协作,为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基层事业单位要积极落实责任管理制度,明确各个部门内部控制工作职责,优化内部控制工作流程以便降低内部管理成本,减少沟通成本和运营成本,逐步提高内部控制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二)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外部监督的促进作用
  基层事业单位要积极完善内部监督管理机制,根据岗位性质和内容制订监督管理办法和操作规范,提高监督管理办法和操作规范的执行效率,并严格落实奖惩管理办法,明确奖惩标准。基层事业单位要积极借助外部专业审计机构的优势,充分发挥外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专业性,强化外部监督机构与内部监督机构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进而提高监督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同时,基层事业单位要重视内部工作作风建设,提高内部控制和监督管理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和责任心,培养工作人员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等职业素养,以降低监督管理成本为目标优化监督管理流程,为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基层事业单位要树立动态化和全流程监督的管理观念,提高对业务活动和管理活动的动态跟踪监督力度,细化各项工作流程和环节并对其開展全面监督管理,降低内控风险。
  (三)健全风险防控机制,构建信息化风险防控平台
  基层事业单位要从业务和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工作流程和内容采用精细化管理模式,深入分析各项工作流程中可能产生的风险类型,全面了解风险的性质和特点,并以此为基础制订有效的风险应对方案,提高基层事业单位风险识别和分析能力,加强风险防控管理工作力度,以便将风险带来的冲击降低到最小,或者实现风险转移目标,保证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同时,基层事业单位要根据业务和管理活动的性质合理设定风险预警红线,建立健全风险防控机制,严格落实风险管控制度,并积极构建信息化风险防控管理平台,加强风险防控部门与业务部门和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共同协商制订风险防控管理办法,保证风险防控办法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提高风险防控工作的效率。
  (四)明确绩效考核标准,提高内控人员专业性
  基层事业单位要根据内控工作的要求构建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明确绩效考核的标准和内容,实现绩效考核评价工作的公开化和透明化,严格落实奖惩管理办法,提高内部全体工作人员对内控管理工作的关注度,进而提高内控管理工作制度的执行效率。同时,基层事业单位可以开展定期培训和学习活动,加强对内控管理理论的学习力度,提高工作人员的内控管理专业知识,更新内控管理工作理念,深化工作人员对内控管理工作内涵的理解,将内控管理理论学习与实际的内控管理实践结合起来,进而促进内控体系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作者单位为西安市长乐公园)
  参考文献
  [1] 张丽展.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研究[J].现代营销,2019(008):152-153.
  [2] 孙小春.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发展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20(1):57-58.
  [3] 吴琳.优化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对策研究[J].财讯,2019(011):164-16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2995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