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形势下桂林经济增长动力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近年来,桂林经济增长从高速转为中高速,经济增长动力正在发生变革。新形势下,桂林经济如何实现平稳发展,如何培育桂林经济新动力、形成新的增长点,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文章利用桂林近7年的有关经济数据,分析了桂林经济增长动力的现状和面临的困境,提出了桂林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建议,即加大投资上项目力度,大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加大全面深化改革力度。
   关键词:新形势;桂林经济;经济增长动力;深化改革
   近年来,桂林经济综合实力不断提高,发展活力持续增强。但随着经济总量的不断加大,在一系列结构性问题的制约因素影响下,桂林GDP增速呈现逐年回落态势。2012年-2019年GDP增速分别为13.3%、11%、8%、8%、7%、3.9%、6.9%、6.5%,从两位数退回到个位数的增长,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桂林经济增长与全国全区一样,从高速转为中高速,但与广西区内南宁、柳州等城市相比,发展较为滞后,经济增长动力正在发生变革。因此,新形势下,如何实现桂林经济平稳发展,培育经济新动力、形成新的增长点,是桂林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紧迫任务。
   一、当前桂林经济增长动力的现状分析
   1.投资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桂林经济社会发展是在艰难中前行,其发展速度先快后慢。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由2012年的13.3%下降到2017年的3.9%,下降9.4个百分点,桂林经济发展主要指标下滑严重。201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比2017年有所增长,但受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的影响,经济形势总体仍然十分严峻(详见表1)。
   2012年-2018年来,全社会累计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13227.34亿元,年均增长8.3%,工业投资4754.09亿元,年均增长18.49%。这段时间以来,桂林的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率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成正比。2012年为7年来工业投资增幅最大的一年,高达45.3%,GDP增幅达13.3%,也是最高的一年。2017年为6年来工业投资增长最低的一年,为-6.8%,低于2012年增幅52.1个百分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为3.9%,均为同期最低的年份。由此看来,桂林的经济社会发展对投资的依赖性仍然很强。新形势下桂林仍然需要强化投资的拉动作用(详见表2)。
   2.第三产业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最大力量
   2012年至2018年是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起步和发展重要时期。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522.60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949亿元。三产在三次产业中的占比变化不大,6年中,三产增加值占比分别为35.0、34.1、35.0、36.2、37.6、42.6、49.3,增长速度保持在6.6%-9.2%之间。总体上说,桂林第三产业发展较为平稳。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由2012年的25.1%提高到2018年的43.4%(详见表3),第三产业已经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
   3.消费需求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随着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步伐的加快,桂林传统服务业正在向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转换发展,这一定程度上也使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步增长。2012年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最高的年份,增速达16%,最低为2018年,增速为9.5%,消费需求对当年经济增长发挥了一定的驱动作用。
   4.科技创新是驱动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
   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影响越来越显著。一直以来,桂林坚定不移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以建设国家第一批高新产业开发区为起步,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强化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推动全市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2018年桂林高技术产业总产值增长18.9%,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00家,全社会科技研发经费支出占比0.81%。这几年,桂林还紧紧围绕数字经济、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瞄准这些产业中的国内知名企业,开展产业链招商,成功与华为合作伙伴深圳长城开发公司合作,建设深科技智能制造产业园。加快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引入中软国际、西安未来国际等60多家数字经济相关企业,建设桂林经济技术开发区山水数字经济科创小镇,目前已初步形成以旅游信息、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制造为重点的数字产业集聚区。
   5.深化改革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
   坚持问题导向,桂林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聚焦经济领域体制机制障碍,在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等方面推出一批重大改革举措,为全市经济发展注入强大驱动力。出台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实施方案等25个相关政策文件,持续深化“放管服、一事通办”改革,实现市、县(市、区)、乡(镇)90.37%的政务办事“最多跑一次”,市直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部门100%进驻市政务服务中心。全面推行“证照分离”改革,实现“多证合一、容缺受理”,近年来新增市场主体20%以上。整合组建桂林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铁经济产业园,中心城区工业园区總规划面积由124.3平方公里增加到301.25平方公里,解决了工业发展空间不足的问题。2019年,市委出台高新、经开、高铁园的体制机制改革方案。目前,桂林全市初步形成以高新区、经开区、高铁园为龙头、各县(市)工业园区为支撑的桂林工业发展新格局。出台实施国资国企改革实施意见、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施方案等制度文件,完成66户市党政机关与所属企业脱钩划转。全力推进市属国有企业优势资源整合,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国资国企整体实力和质量效益明显提升,推动经济快速发展。
   二、新形势下桂林经济增长动力面临的困境
   近年来,全国经济下行压力大,桂林经济基础经济总量小、实力弱。2017年桂林全市财政收入239.54亿元,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44.16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支出434.71亿元,增长8.9%,支出远大于收入,是典型的保运转财政。由于受要素成本上升快、新的投资动力不足、企业创新意识不强等多种因素影响,加上桂林漓江生态保护的压力较大及繁重的民生保障任务导致财力严重不足,全球疫情的影响对桂林旅游发展影响巨大,这些都使得桂林强动力、调结构、转方式的任务十分艰巨,桂林将面临转换交替时期的动力不足。    三、新形勢下桂林经济增长主要动力转换的建议
   1.加大投资上项目力度
   坚持项目带动,以项目高质量增长支撑经济发展。紧紧围绕国家赋予的桂林建设国际旅游胜地、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和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三大战略(以下称“1+2”国家战略)任务,组建多梯次项目团队,深入研究,策划、包装、储备一批可落地、前景好的重大项目。加快项目落地,落实市领导联系重大项目推进机制,做好项目用地、用电、用水、用气等要素保障,为项目快速推进创造有利条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细心策划好招商方案,集中力量招商引资,着力引进一批产业链项目,提高本地重点产业的配套率。发挥园区主战场作用,以桂林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铁经济产业园和县域工业园区为引领,优化园区功能定位,完善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建成一批产业链完善、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产业集聚区。
   2.大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一是实施工业振兴战略。坚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依托桂林现有的资源禀赋、发展基础、产业特色,优化空间布局,以桂林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铁经济产业园和县域园区为主战场,以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生态食品、生物医药四大重点产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新材料、大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攻方向,全力招大引强,加快产业集聚,壮大产业规模,推动桂林工业迈向中高端水平。二是推动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升级发展,推动旅游与文化、生态、康养及城乡融合发展,创建一批国家和自治区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促进全域旅游提档升级。积极发展软件信息、金融、商务、会展等生产服务业,加快建设一批服务业集聚区,培育发展一批服务业龙头企业,优化提升服务业整体水平。三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培育阳朔金桔、荔浦芋头、恭城甜柿、永福富硒米等一批农产品品牌,打造具有桂林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积极推动土地流转,培育发展新型经营主体,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3.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战略
   全面实行科技创新战略,加快把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培育创新动力,加速构建以创新为引领的经济发展体系和模式。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发展一批瞪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力争未来几年桂林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桂林作为全国为数不多的高等院校密集、学科齐全、特色突出的地级市,政府应加强与驻桂林高校战略合作,建立务实高效的地方与高校合作机制,推动建设一批国家和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建立创新联盟,打造特色产学研创新基地,鼓励和支持驻桂高校院所科研人员主动对接企业创新需求,到地方创新创业,多出科技成果。全面落实各类人才政策,充分发挥桂林海内外高端人才创业创新示范基地、漓江学者、人才小高地等平台作用,搭建好高端人才“引进+帮扶+协同”服务平台,聚集一批高端人才和项目。完善创新创业就业政策措施,吸引更多大学生留桂创业就业、更多桂林高校校友回桂创新创业。
   4.加大全面深化改革力度
   聚焦建设“1+2”国家战略,对标国际国内先进,建立健全经营服务和市场监管体制机制,加快一批可持续发展项目建设,打造一批城乡可持续发展典范,营造公平公正、文明诚信、和谐有序的旅游市场环境,构建大旅游大健康大产业格局。做好与国家和自治区“十四五”规划、西部陆海新通道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等重大区域性战略制度衔接,统筹推进基础设施、生态、旅游、文化、城乡等方面建设,深化旅游资源整合、国资国企改革、农村土地制度、城市管理等领域改革。还要围绕企业和群众最关心用地、用电、用气、用水等难点堵点,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增强企业信心。着力解决入学难入学贵、看病难看病贵等群众普遍关心关切的问题,推出针对性强、务实管用的改革举措,让群众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改革红利。
  参考文献:
  [1]黄月玲.传统旅游城市旅游业持续发展与经济增长相关性-以桂林为例[J]社会科学家,2019(6).
  [2]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未来15年国际经济格 局变化和中国战略选择[J].管理世界,2018(12).
  [3]陈鹏.技术进步、产品创新对消费升级的影响——基于内生与外因的机理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8(14).
  [4]卜书迪.桂林市实施科技创新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6(25).
  [5]程晓丽,王逢春.安徽省旅游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J].经济地理,2014(3).
  [6]王志刚.扎实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J].求是,2012(23).
  作者简介:黄婷(1984- ),女,汉族,湖南岳阳汨罗人,硕士研究生,经济师,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教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李梓维(1993- ),女,壮族,广西桂林阳朔人,硕士研究生,中共桂林市委政策研究室(改革办),四级主任科员,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3042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