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企业参与下现代学徒制培养的经济学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能为学生创造就业机会、让学生全面掌握工作技能,因此被众多职业教育关注。但是从市场反应来看,企业参与学徒制的热情并不高。本文从经济学理论分析影响企业参与学徒制的原因,发现:现代学徒制的准公共物品特性导致企业缺少积极性、现代学徒制的正外向型导致企业参与意愿降低、从博弈论分析企业不接受现代学徒制更划算。根据这些原因提出:政府调控,降低企业付出成本;明确培养产权,保证企业利益;企业与学生频繁沟通,吸引学生任职三个建议。希望相应企业能转变培养思路,为企业吸引更多人才;中职院校继续促进学徒制培养,提高教育水平;学生能在现代学徒制培养的成果下获得良好发展前景。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企业;经济学分析
   现代学徒制是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术人才的重要的方式,也是当前国际上认可中职院校发展的方式和模式。自现代学徒制开始之后各国纷纷开始探索符合各自国家的现代学徒制模式,并将其作为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之一。在2014年8月我国教育部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意见》,这说明我国正式将现代学徒制教育发展方向。经过六年发展虽然各试点取得可喜的成果,但是整体情况不够理想。主要表现为高校开展积极性很高,但是企业缺少相应制度参与情况不理想[1]。企业作为理性经济人,在开展某一活动的时候只有得到充足的利益才有持续开展的动力,所以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影响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因素,并提出针对性意见对我国开展现代学徒制具有重要意义。
  一、开展现代学徒制的作用
  (一)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就业前景
  高校年年扩张,在给学生提供教育机会的同时也导致毕业生人数增加,就业成为社会难题。但目前教育模式培养下的人才与企业需求不一致,导致人才结构不合理,人才供求关系不匹配。学生短时间内很难将学校学习到的知识变成实践能力,不仅造成教育资源浪费也导致企业发展无法注入活力。国外的教学经验表明,当学校根据企业的需求制定培养计划之后就能打造具有高度实操性的课程,学生学习到的知识与企业要求相一致,他们在毕业之后能快速进入就业岗位解决就业难的问题[2]。
  (二)企业的参与让学校教育更具系统性
  企业参与下的现代学徒制教学从教材的选择、课堂授课模式、实习地点和方式都会受到企业的影响,容易让学生系统的掌握未来就业中需要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也正是因为这样双师型的教学模式才被大量用于现代学徒制教学中。从字面意思上看双师型值得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具有两方面教师:一方面在学校中学习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在企业中学习针对性的操作技能[3]。两种教学融会贯通既能让学生系统的掌握理论知识,还能让学生提前了解就业岗位的需要为今后发展做准备。
  (三)让学生全面掌握知识技能
  不少企业出于成本考虑在新员工就职之后只会进行简单的技能培训或者强化训练,这样一来新员工就无法得到全面的培训。但是现代学徒制是根据未来学生就业特点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高度融合,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这种培训正好弥补了企业新员工入职前培训的不足,让学生掌握更全面、更可靠的知识。尽管这种培训模式会让学生在理论知识方面有所欠缺,但是他们在掌握时间操作的基础上可以更快就业,同时也可以在就业之后继续积累理论知识,此时形成的理论知识就实践结合更加紧密。
  二、现代学徒制的实施要求
  (一)企业需求与学校培养一致
  现代学徒制采用“毕业即就业”的教育模式,也就是说学生在校期间就已经学习到就业之后需要使用的技能。这种教育模式能为企业培养出可靠的应用人才,缓解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也给企业发展注入活动。因此现代学徒制的培养需要企业和学校做到高度一致,即学校在培养规模、质量、方向等与企业员工需要相一致,甚至高出当前企业员工水平,这样才能让毕业生更有竞争力[4]。
  (二)学校和企业形成供给方和需求方的利益共同体
  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学生的身份也发生变化,他们不仅是学校中的学生还是企业中的員工。在进入学校之后企业就开始干预学生的培养,尊重学生的双重身份,并在结合企业发展需要的前提下与学校一同为学生配置专业的教学人员,为学生的实习等提供平台。这种量体裁衣的培养一方面可以减少学校对学生的教育投入,减少教育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让企业有优先挑选的资格,今早培养需要的员工[5]。
  (三)校企双方实现资源共享
  职业教育学校不仅要让达到教育部的要求,还需要重视学生发展培养出符合企业需要的员工。此时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沟通就起到重要作用,学校需要将学生在培养的范围、方式等与企业沟通;同时企业也应该将员工要求及时告知高校。目前的现代学徒制的培养受到政府支持,高校、企业相互沟通才能让双方掌握到更全面的信息,符合各自培养目标实现更高效益。
  三、企业参与下学徒制培养的经济学分析
  (一)现代学徒制的准公共物品特性导致企业缺少积极性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开始从计划经济从市场经济转变,行政对人力资源的限制越来越小,市场具有高度的自发性,劳动者具有自主择业的权利、企业具有自由选择员工的权利。通过这种市场配置让市场更加活跃,企业为了吸引更多优质人才做出各种努力。现代学徒制是高校与企业合作培养出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从理论上看这种培养属于双赢,但是弊端也由此出现。现代学徒制之具有准公共物品的特征,并不是属于专属资源。市场上的人才被一家企业选择之后就无法再到企业任职,一家企业在为得到优质人才提前付出培养时间和精力,但是企业其他并没有参与这个培养过程,在学生毕业之后“顺手牵羊”,从市场上得到经过学徒制培养的人才,导致参与学徒制培养的企业受损,因此企业参与学徒制的积极性降低。
  (二)现代学徒制的外向型导致企业参与意愿降低   某个个体或者组织的行为让其他个体或组织受益,就说明此类活动产生正外向型;同理,如果某个个体或组织的行为让其他个体或组织受到损失,就认为此类活动产生负外向型。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模式做到企业与学校培养的高度融合,给社会合集培养出专业、系统的操作性人才,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从这一方面来看学徒制的培养模式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对企业、学校和学生都有积极作用,属于正外向型。但与此同时那些没有参与学徒制的企业可同样享受到这种福利,他们没有参与学生的培训,甚至可以“零成本”找到对口人才而获益,这让那些参与学徒制培养的企业受到损失。这会让那些参与学徒制培养的人才感受不到合作培养的益处,导致企业越来越不愿意参与现代学徒制。
  (三)从博弈论分析企业不接受现代学徒制
  盈利是企业的发展目标,因此企业会想方设法用最低的成本获得更多的效益,这是企业发展的必要手段,也是企业理性行为的具体表现。为了更清楚的分析企业是否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博弈分析,下面以甲、乙两家企业为例进行分析,具体内容见表1。
  表1 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培养的博弈分析表
   由以上分析可知,企业有两种选择模式:第一,参与现代学徒制培养,与学校合作结合企业发展目标培养应用型人才;第二,不参与现代学徒制培养,根据市场人力资源自由配置选择合适的人才。通过表1分析可知,如果甲企业和乙企业都选择参与学徒制培养,则他们的博弈值均为10。如果甲企业参加但是乙企业不参加,甲企业所培养的人才就可能会被乙企业获得,此时甲企业的博弈值为4。但是乙企业没有参与学徒制培养,因此没有付出成本,乙企业可通过市场配置得到人才,此时乙企业的博弈值就为12,明显高于甲企业。同样,如果甲企业不参与而乙企业参与则会得到相反的结果。但是还存在第四种结果,即双方企业均不参与学徒制培养,此时他们的得到的博弈值均为6,说明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企业不参与学徒制培养更划算。
  四、提高企业参与学徒制培养建议
  (一)政府调控,降低企业付出成本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获得的利益不够是企业拒绝参与学徒制培养的重要原因,因此政府可通过调整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例如,政府通过财政支持给参与学徒制培养的企业福利,让企业主动参与学徒制培养;还可以降低税收等方式降低企业参与学徒制培养的成本。这样一来即使学生毕业之后没有得到相应企业任职,企业的损失也相对较少。同时这种方式还可以让企业认识到学徒制的作用,激发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如果市场上参与学徒制培养的企业数量越来越多,“零培养成本”得到人才的比例就越来越少,现代学徒制的正外向性就不再明显。
  (二)明确培养产权,保证企业利益
  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最终目标是为吸引人才,提高企业赢利水平。企业在培训之前可通过公开招考的方式和学生签订三方协议,并要求学生在培训结构之后到相应企业任职。同时在校培训市场可作为工作年限,避免学徒流失。如果学生在毕业之后不愿意到相应企业任职,企业可根据三方协议要求对方承担相应培养,这样一来就能让企业在学徒制培养中占据有利地位。
  (三)企业与学生频繁沟通,吸引学生任职
  不少学生拒绝参与学徒制培养企业的关键原因在于学生们对企业不了解,他们在毕业之后会受到高薪职位的吸引转向其他企业。由此可知,参与学徒制培养的企业应该培养的不同阶段与學生进行交流,例如告知学生任职后的工资、福利、培训计划等,吸引学生到企业任职。
  结束语:
  通过以上分析现代学徒制具有其他方式所不具备的优点,因此成为目前重要培养方式之一。但是受到各种因素影响企业参与学徒制的热情降低,甚至出现“顺手牵羊”的情况。因此政府部分需要加强调控,降低企业培养成本;校企业需要明确培养产权,保证企业利益;企业需要通过交流吸引毕业生前往。这样一来,既能保证企业利益,又能促进现代学徒制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函.校企合作不合伙——“单主导”模式破解现代学徒制“两冷”难题[J].科技视界,2020(23):76-78.
  [2]蔡立锋.中职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以X技师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2020,19(08):39-43.
  [3]张德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0(07):126-127.
  [4]徐海涛.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院校校企协同管理模式[J].教育与职业,2020(13):40-45.
  [5]王培.现代学徒制与企业新型学徒制融合的实践逻辑[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2(02):23-27.
  作者简介:陈晨(1989-),女,汉族,山东省济宁市人,济宁市高级职业学校,初级职称,硕士。研究方向:企业会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3105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