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江苏城镇养老服务需求现状分析及建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梅泉 王晨霞

  摘要:随着江苏省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传统家庭养老已经不能满足需求。本文通过对无锡和盐城市的老年人群进行抽样调查,了解了江苏省城镇养老服务的需求内容和模式,分析了其影响因素和存在问题。最后为江苏省城镇养老服务的改进提供更多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养老服务需求 现状分析
  一、引言
  据统计,江苏省2016年末户籍人口数为7780.56万人,其中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的22.10%。预测显示从2029年开始60岁以上老年人数占总人数将超过30%,今后的30年中江苏省老年人口的绝对数、比重和高龄老人的絕对数、比重都会基本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1]。
  随着江苏省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严峻,社会养老负担显著增加。在现阶段,江苏省主要以家庭养老为主,然而随着人口流动和家庭结构改变,家庭养老模式无法使病残、独居、空巢老人的生活得到很好的照料,已无法满足现实需求。
  二、江苏省养老服务需求调查与分析
  本文通过问卷的形式,对江苏市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进行调查,内容涉及老年人基本信息、经济条件、养老服务模式、对养老机服务的需求和存在问题等方面。以苏南无锡市和苏北盐城市老年人(>60 周岁)为调查对象进行随机取样。无锡和盐城分别发放问卷250份,共发放500 份,回收有效问卷 492 份。
  (一)养老模式调查与分析
  现阶段的城镇养老模式主要分为:家庭养老、社区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等三类。家庭养老是最传统的养老模式,社区居家养老是以社区为平台整合社区内各种资源,为居家老人提供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是指由养老机构代替家庭承担大部分养老职责。
  根据调查结果统计,江苏省城镇居民选择传统家庭养老依然占据主要位置,比例占到52.2%。选择社区养老的比例占 26%,选择选择机构养老(养老公寓、养老院等)的比例占 21.8%,两者的差距不大。社区居家具有在家中也能享受到多方面的养老服务的优点,但选择比例相对机构养老优势并不大。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很多老龄人认为现有的社区居家服务水平不高,不能满足需求,另外部分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了解不够。
  通过对不同地域的对比发现,苏南地区(无锡市)比苏北地区(盐城市)选择机构养老的比例高4.4%,选择居家社区养老的的比例高3.5%,说明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传统家庭养老相对弱化,更多的老年人会选择机构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的模式,也显示出人们对于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的认知程度不断增强,更多的开始依赖于机构和社区养老。
  (二)养老服务需求内容调查与分析
  城镇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内容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生活照料需求、医疗服务需求、精神文化需求。生活照料需求主要是为老年人提供或协助提供生活护理;医疗服务需求主要包括老年人的健康护理、保健需求等;精神文化需求主要包括参加各种文化娱乐活动,以及陪同聊天、心理咨询等精神慰藉。
  根据调查结果统计,江苏省老年人生活照料类的需求主要是上门做家务(30%)、日间照料(21%)、送餐(14%),医疗服务类需求主要是护理和治疗(39%)、体检和保健(39%)、陪同看病(8%),精神文化类需求主要是文娱活动(56%)、聊天(14%)、法律咨询(7%)。从服务类型来看需求最多的是医疗类服务(83%),其次是精神文化类服务(78%),最后是生活照料类服务(65%)。在精神文化类中,可能由于东方人性格较为内向,老年人对精神慰藉服务的需求并不高,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娱活动类的需求相对较高。
  通过地域的对比发现,苏南地区(无锡市)和苏北地区(盐城市)的养老服务需求度相差较大,其中精神文化类需求差19%,生活照料类需求差18%,而医疗服务类需求差距较小(3%)。说明经济状况与养老需求密切相关,特别是与精神文化类和生活照料类需求相关,经济条件越好,对精神文化类和生活照料类需求要求越高。
  我们了解到很多老人希望健全养老机构的服务设施,丰富养老服务的项目以及完善服务水平。
  三 、建议
  (一)倡导社区居家养老,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通过社区居家养老模式,老年人既能在熟悉的环境中享受子女的陪伴照顾,同时能满足各种养老服务需求,是比较适应中国国情的养老方式。但调查结果显示,部分老年人不清楚传统家庭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的差别,很多老年人不满意社区居家养老的服务水平。因此政府应该大力宣传,提高社区居家养老的认知度,同时应该大力完善社区居家养老功能、提升服务质量,具体措施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培养从事养老服务的专业人才。要培养具备现代社区养老服务理念、知识、方法和技巧的专业社区养老服务队伍。大力发展养老服务职业教育,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办学机制,具备设立社区服务专业的基础,增强社区服务整体能力和专业服务能力。
  二是将社区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相互结合,相互补充,按照自助、互助、共助(护理保险、医疗保险服务等的利用)、公助(对生活困难者的对策,进行生活保护支付等行政服务)的理念,将社区居民、养老设施、医疗机构、社区团体、志愿者等各种资源一体化,共同服务于整个社区[2]。
  三是社区与时俱进,积极发展“互联网+”养老服务,利用互联网技术,对养老服务的各个环节,包括养老服务项目运作流程、服务内容等重新规划,通过互联网促进和丰富老年人的社交活动。与此同时,通过与医疗、健康、餐饮等行业之间的跨界合作,以大数据平台为载体,全方位覆盖养老服务所涉及到的所有领域[3]。
  (二)积极发展机构养老,完善机构养老服务
  调查显示,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更多的老年人会选择机构养老,同时对于生活照料类和精神文化类的服务需求也会进一步增加。因此对于苏南地区和大城市,政府应该加强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完善机构养老服务体系和服务内容,具体措施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发挥市场作用,提高供应能力。机构养老完全依靠政府财政,无疑会加重社会负担,因此要推动机构养老服务向产业化、市场化发展,调动广大民间的资本来扩大投资的规模,增加养老机构的供应能力并改善养老机构的条件。
  二是构建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养老机构与周边医院合作,对老年人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对于慢性病患者、长期护理和康复期患者,医院可以通过对养老机构的护工进行指导和培训,提高他们照料老年的能力;对于病重老人,医院根据实际状况,提出是否需要住院的建议[4]。
  三是完善机构养老,落实服务项目。完善养老机构的硬件设施配置,使老人的生活环境更加舒适;提高医疗照顾水平,加强老人健康教育和自我保健意识;研究入住老人的性格爱好,有针对性地设置文化娱乐和精神慰藉服务项目。
  参考文献:
  [1]姚晓霞.江苏省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及其应对措施.时代经贸.2018-10-05.
  [2]文婧.日本的养老服务模式及其经验教训.特区经济.2020-01-25.
  [3]蔡果恬.“互联网+”养老模式研究.《社区心理的浙江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9-12-26.
  [4]赵景阳.“三化”背景下县域养老机构发展研究.广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4-05-01.
  基金项目:2018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基于供求视角的江苏城镇养老服务产业困境及对策研究”(2018SJA0857)。
  作者单位:李梅泉,管理学硕士,无锡职业技术学院财经学院讲师;王晨霞,助理研究员,管理学硕士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3478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