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民办高职院校二级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建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构建和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是“十三五”时期的重点工作,其核心在于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在持续的诊改中不断探索,结合民办高职院校二级学院实际情况推动教育教学深入发展,以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专业建设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建设为抓手,建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工作标准。在自我诊断的过程中,通过内控体系的构建,修订制度,明确职责,按照目标、任务和标准常态化开展诊改。
  关键词: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构路径;诊改;标准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是指全面提高和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它是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把人才培养过程各个环节、各个部门活动与职能合理地组织起来,形成一个任务、职责、权限明确,能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网络化、全覆盖的有机整体。现代职业教育评估体系中的诊断与改进始于2014年,经过高职院校持续实践探索研究,逐步形成自主性、常态化的自身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管办评分离使得高职院校从关注政府评价向关注自身建立质量保证体系转化,进而将发展战略、发展规划、发展目标等相对宏观的计划,落实为规划实施线路图、标准、诊断要素等更具可执行性的质量控制考核,合理构建路径是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是否能有效实施的关键所在 [1]。
  1 民办高职院校二级学院內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建构
  1.1构建原则
  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构成要素被归纳为“五横五纵一平台”(五横即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纵即决策指挥、运行实施、条件保障、支持服务、监督控制;一平台指智慧校园管理平台。)在这个体系中,二级学院是质量生成的核心,其在体系构建中应当遵循主体性、可控性、持续性、科学性、客观性等原则,用专业标准、课程标准、教师发展标准和学生发展标准支撑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1.2构建体系
  组织架构是关系到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能否顺利实现的主要因素,二级学院应建立工作小组,对上承接学校的建设目标任务,对下负责内部的质量管控。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必须是全员参与的过程,不同的岗位都有相应的工作职责,从专业建设方案、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的修订,到提高师资教育教学水平、学情分析(学业和思想文化素质)、就业指导、学生和企业满意度,再到校园文化营造、后勤服务,充分体现“三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全员参与是现代质量管理的思想精髓,事实上,任何人的工作质量都会不同程度、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校的办学质量,强化全员质量意识、落实全员质量责任、提高全员质量能力是质量管理的题中应有之义[2],见图1。
  1.3修订制度,形成内控体系
  人们普遍认为制度的好坏与质量密切相关,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能否成功亦取决于制度的正确性与合理性,在二级学院的工作流程中,做好制度设计有助于质量控制考核的实施,因此对不能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制度进行修订,厘清岗位职责和管控事项,使制度与流程相匹配,在内控体系中对工作过程实施监管,一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可以确保质量标准的实施。
  1.4建立标准,形成标准体系
  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中,二级学院负责专业标准、课程标准、教师发展标准和学生发展标准的制定,要结合学校层面的年度目标任务考核标准,自立目标、自定标准、自主实施、自我诊改。在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的制定上,应以国家《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为指导,结合学校特色和企业岗位需求进行修订,专业建设标准应包含课程设置、实验实训条件、师资队伍、学风建设、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等要素,明确质量控制重点,最终形成专业培养目标指导课程目标再指导课堂教学目标的逻辑相关体系。
  对于教师发展的标准体系应当包括师德修养、教育教学、教研科研、社会实践等四个维度,以此支撑教师从新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到教学名师或技能大师的职业成长路径,同时实现获得从助教、讲师、副教授到教授的职称晋升助力。对于学生发展标准来说,应当从学业水平、职业规划、个人素质、社会能力四个维度做出自测指标,结合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将教育目标具化为发展标准。通过师生明晰发展目标,对照标准,实现自我诊改,最终达到自我发展。
  2 二级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和保障
  2.1诊改运行
  在学校层面,一般会按照年度任务目标对二级学院进行考核,以期通过周期性的考核实现学校发展规划诊改的良性循环,二级学院年度建设的成效则会从专业、课程、师资和学生四个方面体现出来。这个质量保证体系包含分解、输入、输出、沟通反馈和修正等流程达成过程管控,最终以绩效评估的方式来体现诊改质量。
  第一,在专业层面上,是基于专业标准实施专业教学诊改,包含外部需求和内部需求。原则上,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应当结合市场行业需求、毕业生跟踪、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等因素来修正,这些外部需求能够帮助学校确定专业培养目标,明确毕业生毕业要求指标点,同时构建与人才培养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和课程目标。不同院校有自己的定位及发展目标,内部需求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生应达成的学习标准和学习成果可以直接检验课堂教学效果、教学内容是否贴近产业发展和职场需求、教学方法是否有助于课程目标和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第二,在课程层面,应当按照课程标准和课程建设方案开展考核和实时性的诊改。教师应科学合理地进行单元设计,运用翻转课堂将课前预习和课堂学习相结合,对学生课堂作业进行及时批改和反馈,对难点进行课下辅导。在课程标准修订的过程中,应当完善课程开发团队,借助企业专家对课程开发进行指导,将企业标准和技能竞赛标准引入到学生的实训技能训练中[3],把教师的教学状况和学生的学习达标率作为考核重要依据,以此开展课程诊改。
  第三,在教师层面,结合学校、二级学院和专业三个层次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以3-5年作为教师成长周期,将岗位聘任、职称晋升、双师认定作为诊断点,为其创造专业技能培训、企业挂职锻炼的机会,为其建立包括基本信息、教学业绩、教研业绩、科研业绩、培训进修、社会服务、荣誉奖项等指标在内的教师档案,通过年度计划和年终总结的对照,以自我诊改达到个人成长,继而提升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第四,在学生层面,紧扣人才培养方案,围绕思想政治素质标准、科学文化素质标准、身心健康素质标准、实践能力素质标准等要素,制定学生全面发展规划和全面发展标准,应包含学业水平、职业规划、个人素质、社会能力等自测指标,促进其在思想、学业、技能、社会实践、创新能力、职业适应性等方面的综合发展。
  2.2保障措施
  在云南工程职业学院构建的“五横五纵一平台”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中,体系的运行实施必须要靠制度保障、资源保障和服务措施的支撑,对于学校来说,这些保障的实施主体为职能部门,例如人事处(人力资源和绩效考核)、财务部(资金保障)、就业办(校企合作)、教务处(教学资源)、保卫处(安全保障)、后勤处(生活保障)、质管办(质量控制)、信息中心(智慧校园管理)等,要完成实施方案所确定的任务目标,学校需提供必要的人财物支持,依据经费预算、使用和审计制度,保证经费的合理使用。
  2.3引入多元的评价制度
  引入多元的评价制度也被视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良性发展的有效促进,高职院校可以邀请政府、行业、企业多方参与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多元的评价制度可以涵盖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要素,其形式可以为结论式评价和发展性评价、专项评价和全面评价、静态评价和动态评价、个体评价和团队评价等。
  3 路径构建过程中容易遇到的问题
  相比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云南的制造业较为落后,诸如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数控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等发达地区急需的专业,在云南本地招生却不理想,生源少会影响专业建设,且学校与发达地区企业的对接也受到地域的限制。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终极目标中,教师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学校与教师对于诊改的认知是有差异的,全员参与诊改的意识不足势必会造成目标实施质量打折扣、诊改效果不明显的问题[4]。通过信息平台采集各类数据,利用大数据检测、分析各项指标是否达标,这些都需要强大的信息平台支撑,但民办高职院校普遍受到资金和人员等条件的制约。
  4 结束语
  总之,构建民办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是常态化工作,其根本是为了发现人才培养质量中的问题并持续改进,将诊改与现有工作相结合,以此形成更加全面具体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而不是离开现有的工作另搞一套方案设计。
  参考文献:
  [1]  袁洪志,吴访升,丁敬敏.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与运行实务[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7.
  [2]  陈寿根,万里亚.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内涵、建构原则与实践模式[J].职业技术教育,2017,38(1):31-36.
  [3]  張琴琴,原红玲,张小广.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课程诊改的设计与实施[J].职业技术,2020,19(4):61-65.
  [4]  沈惠,龚剑锋,盛积龙.民办高职院校构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9,47(11):262-26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3680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