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必须加强效益审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效益审计属于经济审计的范畴,其主要是对政府投资的效益性与作出的综合性的评价。效益审计工作的开展,不仅能够对财政支出结构进行优化,而且还可以有效提高财政支出效益。实际上,效益审计高于责任审计,它是经济责任审计的更高阶段。因此加强经济效益审计的探索及研究,加快推进经济效益审计已经成为当前审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主要从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加强效益审计的重要性、如何加强效益审计及实施相关审计的注意事项等进行阐述。旨在使效益审计渗透到经济责任审计的实践中,使审计质量得到不断提升。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效益审计;注意事项
  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应运而生,从根本上看,任何一种审计都是经济责任审计,而经济责任审计就离不开与经营、管理相关的效益审计。在2010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中对经济责任做了如下解释:经济责任一般是指在任职期间领导干部依法对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系统)的财务收支、财政收支及相关经济活动所需要履行基本职责与义务。同时,该规定也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及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做了详细说明。从规定可以看出经济责任审计离不开与效益相关的各项收支、管理等方面的审计,因此在审计时必须使效益审计融入到经济责任审计中去,使审计评价更加客观、全面、准确,审计质量不断得到提升。
  一、经济责任审计中开展效益审计的意义
  (一)经济责任审计与效益审计应齐头并重
  一个单位的效益与其经济责任是紧密相连的,两者缺一不可。一个单位的财务收支情况,如投资回报率、资产利用效率、经营效果等,都是审计其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济责任审计与效益审计的同步进行,既关注了在投资决策方面经济责任审计是否科学,是否具备充分的决策依据,而且还关注了在决策时是否盲目草率、造成决策不当等,另一方面还可查看其单位是否建立了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对领导干部及有关责任人员是否建立了考核评估及責任追究制度等等,突出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在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等审计事项方面的评价。原审计长李金华明确了效益审计与真实合法性审计的重要性,这样不仅可以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而且也可以有效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效率,更好的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在经济责任审计逐步对效益审计进行渗透符合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需求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切实改进党的作风,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这就需要对领导干部和领导人员在履行单位经济职责的效益情况进行审计,重点关注领导干部和领导人员在经济责任中的效益问题,这是经济责任审计的日常工作目标,同时也可以客观、全面的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评价。
  《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也把全面推进绩效审计,提高公共资源和财政资金配置、利用、使用的效率性、经济性和效果性作为审计工作的一项主要任务,并要求到2012年,每年所有的审计项目都开展效益审计。当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已把效益审计作为政府审计工作的重点。据有关报道,在美国效益审计工作量占据政府审计工作量的90% 以上,澳大利亚在 50% 以上,这说明效益审计已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政府审计工作的主流。
  (三)经济效益审计在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经济效益是衡量一切经济活动最终结果的综合评价指标。在企业内部进行经济效益审计有监督其管理活动、反馈信息与促进提高管理水平的作用,通过审计评价能及时发现企业内部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等方面的缺陷和漏洞,进一步分析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查找问题根源,能起到风险警示作用。通过对效益审计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建议,这样不仅可以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而且还可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四)经济责任审计与效益审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目前,我国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针对其在任职期间的各项管理、经营决策活动的合法性和真实性方面,而对其经济活动的效益性、效果性、社会责任等其他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而效益审计一般是在合法性审计的基础上对被审单位领导干部管理、决策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进行审计,从而对企业管理者的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与借鉴,进而有效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效果。加上目前经济责任审计事项多,审计期限长、审计内容涉及面广、任务要求时间紧,从而出现了审计力量不足等问题。通常情况下,审计机关只有对审计资源给予科学、合理的利用,才可以有效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效率与质量,才可以更好的满足新时代发展需求。在审计署制定的《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也要求要整合审计资源,做好实现科学管理的各项工作。
  (五)加强效益审计也是国家、社会发展的需要
  由于我国法制尚不健全,很多经济关系未列入到相关法律的范畴中,致使形成很多的法律漏洞,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壮大,社会也向着公平、和谐、高效的方向发展,特别是在公有经济体、行政经济系统中,就越来越强烈地要求审计部门及时准确地发现问题,并引导其改正。所以,加强效益审计,有利于规范行政行为;有利于政策的贯彻执行和不断完善;还有利于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二、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如何加强效益审计
  (一)在经济责任审计体系中对效益审计给予重视
  新时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需要效益审计作为支撑,要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要审计领导干部贯彻执行国家重要经济政策法规的真实合法性,同时要对其任职期间的经济决策和宏观经济管理情况的效果进行分析评价,这样才能对其履行经济责任的审计评价更加客观全面。
  (二)在审计评价指标上向效益审计靠拢,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在评价指标上要根据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主要内容,结合其社会定位,将能够体现其经济责任特点,具有宏观性、综合性和效益性的评价指标,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测评,效益审计评价指标大多能以数据形式表现,能量化准确评价审计结果,能使评价结果更具有全面性、准确性、客观性,具有说服力。
  (三)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突出效益审计的内容
  经济责任审计在效益上应以揭露问题为主。主要应突出以下几方面内容。
  1.决策审计。通过对重大经济决策的审计,查看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是否按照有关决策程序进行科学合法的决策,在重大投资,重大资金安排上有无盲目草率从事,不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及市场规律的现象,并要对决策错误造成的损失进行重点审查,从资金的投入、使用各个环节查找发现问题根源。另外,重大投资方案、经济合同、结构调整、资产重组等审计事项,也属于经营决策审计的核心内容。
  2.财政支出及财政专项资金审计。财政支出和财政专项资金审计要抓住资金流向这个主线,从拨付、使用和管理等各个环节进行检查,对重点项目、大额资金的管理和使用要进行跟踪检查,通过审计,及时发现各种损失浪费现象,分析存在问题,纠正截留、挪用资金问题,查处违法犯罪活动,防止财政资金流失,使财政资金得以有效利用,发挥其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经营目标与计划审计。在经济活动开展过程中,经济责任审计主要负责对被审计单位是否明确经营计划和经营目标进行审查与评价,在经济责任审计目标制定时,是否对企业内外部环境因素给予综合考虑,是否科学合理,执行效果及执行的可行性如何等。最为关键的还是所制定的目标、计划是否满足企业未来发展的战略目标。另外,经营计划和目标的制定需要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经营风险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与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企业经营目标和计划,而且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过程中还需要根据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的基本需求来制定审计方案,以此来有效降低内部审计风险的发生率,有效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效率。
  4.内部控制审计。对于企业而言,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重点是对企业的内控能力进行评估,并对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所开展的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健全进行审查评价,从中找出薄弱环节并采取有效措施给予解决,进而有效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管理水平。由于大部分企业具有比较高的信息化程度,经营管理信息和财务信息主要依靠信息系统来确保能够顺利进行。实际上,内部审计需要对企业信息系统给予高度的关注,并对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开展给予积极探索,以此来有效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效率。
  5.经营活动过程审计。经营活动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经营活动审计应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它不仅包括对采购、存储、生产和销售等业务的常规审查,还包括对资本金保值与增值审计、企业投资风险审计、资产与资金使用效益审计等。对于经济责任审计而言,要对被审单位的财务指标、资产管理是否保值增值,是否有效益、管理是否严格、资金使用审批是否规范、资金的筹措和运用是否符合要求给予重点审计以及成本费用支出是否满足开支范围,控制措施是否得到有效落实,考核及评价是否到位等。通过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给予经济责任审计,可以推动被审计单位加强各环节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三、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和效益审计时应注意的事项
  (一)正确界定经济责任
  经济责任的界定是经济责任审计的首要前提。在实践过程中,要明确前任责任和后任责任、直接责任和间接责任、集体决策责任和个人决策责任、主观责任和客观责任等的界限,其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还需要严格遵循全面、历史、客观、谨慎的原则,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来提出审计结论,并以相关的法律法规为标准,用动态的、联系实际、全面的观点来揭示审计事项。对经济责任的认定,还需要考虑政策背景、历史条件、客观因素等的影响,不可以凭借单纯的结果来明确个人应该肩负的经济责任。对限制受审计范围或法规标准不明确或取证不足的审计事项,不要随意的作出评价,最好从实际情况出发。
  (二)注意审计风险防范
  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是否客观公正,直接关系到企业管理者任期工作业绩和经济责任的评价是否准确、真实,审计工作是否得到有效落实。对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而言,经济责任审计的责任与风险要远远大于一般项目的审计。因此,需要对现有的经济责任审计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补充和完善,同时加强立法,进一步健全相关性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这是防范审计风险的根本措施。同时在审计内容、程序、方法的运用等方面要注意审计风险的规避,选择合理审计方案。
  (三)注意可比性,并谨慎评价
  在进行审计评价时,要注意所使用的评价标准是否适用于被评价的对象,是否具有可比性。一定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为准绳,科学合理、客观公正地进行评价。如果有存在影响可比性的因素,就应该进行相应调整使之可比,或者选择更加可比的其他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在评价中遵循谨慎原则,在审计时如遇取证不足及审计范围受限等其他因素影响,无法做出准确评价时,宁缺毋滥,不可妄下结论。
  总之,经济效益审计一般是指对独立企事业单位或机构的经济效益或日常业务所开展的审查与分析工作。在实际经济责任审计业务中运用广泛,必不可少,并具有很强的技术性。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掌握审计专业方面的知识,还要掌握被审计单位、被审计项目的业务技术知识。我们要在实践中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在不断尝试中给予完善,使效益审计融入经济责任审计实践,使审计质量不断得到提升。财
  参考文献:
  [1]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S].人民出版社,2010.
  [2]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S].2008.
  [3]经济责任审计与效益审计关系研究[EB/OL].中华会计网,2008.
  [4]庄翠贞,马霞珊.经济效益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与作用—全国“经济效益审计”理论研究暨经济交流获奖论文[C].中國审计网,20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3781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