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产教融合理念的跨境电商课程内容开发设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肖育婷 李富昌

  摘 要:近年来,跨境电商行业迅猛发展和人才紧缺的矛盾日趋明显,造成人才短缺的主要原因包括企业增长规模、数量过快以及学校培养目标与企业岗位需求脱节等因素。针对人才培养要求脱节的原因,本文通过对跨境电商全流程的分析,研究整理各环节相应的典型岗位及其工作内容,基于产教融合的理念进行中职跨境电商的课程内容开发以及教学活动设计。
   关键词:跨境电商;产教融合;课程内容开发;教学设计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全球物流网络的建设,跨境电商始终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且规模不断扩大,在我国当前传统出口贸易增速下滑的形势下,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跨境电商的发展,大量传统企业也开始进军跨境电子商务领域,我国进出口总额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2019年达到4.6万亿美元,跨境电商行业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行业之一。
  伴随跨境电商行业的急速发展而来的是跨境电商人才的稀缺,随着跨境电商行业的扩大,跨境电商的贸易种类和企业类型及规模也日益多样化,越来越多的跨境电商企业降低对于人才的学历标准,更加强调毕业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我国政府在政策上也不断鼓励创新产教融合发展模式,早在2014年,由国务院公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就提出“产教融合”的概念,并通过出台相应的教育政策、人才政策、产业政策以及财政金融政策来协调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2019年4月,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联合印发的《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中突出强调了产教融合的战略意义,将产教融合制度从供给侧向需求侧转移,能够极大提高企业在发展职业教育中的积极性。
  实现产教融合背景下的实践人才培养目标需要企业与学校进行深度合作,通过学校侧与企业侧联合进行校企合作平台搭建。
  目前跨境电商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在纵向上进步,还在横向中延伸,不断扩展自身的产业链,形成涵盖交易、支付、物流、通关、金融等各个环节的新的产业业态,横向扩展的产业业态从主体划分,主要包括产品制造商、商品供应商或代理商、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物流企业、支付企业及用户六个主体,相应地也会产生新的跨境电商岗位群。
  本文针对中职学生就业形势和特点,选取中职毕业生最集中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岗位群,在对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业务流程进行深度剖析的基础上,结合目前跨境电商岗位群中实际企业招聘需求,对中职跨境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教学活动设计建议。
  一、基于跨境电商流程分析梳理跨境电商岗位群特征
  跨境电商,即“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从狭义上来看特指跨境网络零售,所谓跨境就是指交易主体属于不同的“关境”,跨境电商贸易包括跨境进口贸易和跨境出口贸易,跨境电商从货物流动、资金结算以及信息传递三方面可以分为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从物流活动来看,卖家在接到订单信息以后,进行国内发货,经国内物流进行通关转国际物流后通关境外派送,将货物送至买家手中。从信息流活动来看,跨境电商平台在信息交换中起到中心枢纽的作用,连接第三方支付机构、第三方综合服务提供商、物流企业买卖双方等主体间的信息传递共享。从资金流活动来看,主要通过第三方支付机构以及跨境电商平台对资金进行结算、流转。
  跨境电子商务流程主要涉及三个方面。首先是平台建设,平台包括电子商务平台、交易平台、供应链平台、信用平台等。其次是服务,服务包括基础服务和衍生服务,基础服务是指物流、支付、通关、检验检疫等服务,而衍生服务则是指由跨境交易衍生出来的翻译、培训、代理、法务等活动。最后是环境,在跨境电商贸易过程中主要涉及各国的经济、文化、市场、技术、政治等环境的差异。
  跨境电子商务逐渐向交易、支付、物流、通关等多领域扩展的发展趋势也对跨境电商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电子商务专业衍生出来的跨境电商课程教学已难以满足和适应目前的跨境电商岗位要求,通过对跨境电商流程图进行深入剖析以及相应工作内容的解读,对跨境电商岗位进行分类,整理出五类跨境电商岗位及其相应的典型工作任务和素质要求,见下表。
  在进行岗位整理和设定过程中,笔者对市场覆盖率前五的在线求职App中跨境电商岗位进行调查发现,在实际的跨境物流企业招聘要求中,对于不同类型的岗位人才需求,除了最典型性要求以外,大多数岗位的工作内容都存在高度重合,跨境电商运营专员作为跨境电商企业最紧缺的岗位,在跨境物流企业中也被赋予了更多的工作任务和要求,一般运营人员的工作内容涉及从产品上架到最终送达消费者手中的全部过程,其中包括后台维护、市场分析、数据处理、客户服务、采购物流等各项工作内容。除了工作内容的需求以外,大多数的企业还要求应聘者熟悉各大跨境电商平台操作规则和流程。
  而岗位的笼统化也直接导致了中职学校在培养人才过程中的笼统化,疏于对中职学生实际学情的考虑,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一味地贪大求全,导致所培养的人才在任何岗位都难以熟练精进,而学生进入企业工作过程中,也增加了企业的人才培养成本,造成岗位需求与人才培养的脱节。
  二、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现状
  根据《2019年中国进口發展报告》显示,中国跨境电商人才缺口达450万,且以每年30%的增速快速增加。早在2016年发布的《中国跨境电商人才标准》和《杭州市2016-2017年度跨境电商产业紧缺人才需求目录》(以下简称《需求》)中就对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要求做出了新的解读,提出以跨境电商企业的具体岗位需求出发来决定跨境电商人才能力培养要求,并进行知识点、教材、教学方式的有序开发。《需求》指出四个目前跨境电商人才具体需求特征,包括熟悉外贸规则及平台运营、熟练掌握外语能力、具备计算机技术、拥有实践操作技能。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中西部地区逐渐成为跨境电商新的增长点,尤其是西南边陲地区,在对跨境电商人才的需求上,相对忽视学历而更加注重人才的实际岗位技能,这也对中职跨境电商人才就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市场。   但由于硬件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的限制,大多数的中职学校并未针对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和标准化教学,而是选择在原有的电子商务专业基础上建立跨境电商专业或相关课程,在对于人才的培养目标上仍然以电子商务课程标准为指导,在广东省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出版的《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中》提出:“中职学段电子商务要培养面向开展电子商务应用和服务的各类中小微企业,从事运营、推广、客服、编辑设计等岗位助理工作,具备基本的信息处理能力、网络营销能力、网络客户服务能力、网络编辑能力和网站推广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服务意识、沟通协作能力、创新创业意识以及继续学习能力,在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初、中级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①
  中职阶段对于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应更加针对于跨境电商行业中细分领域的岗位,在强调技能提高的同时加强跨境电商特色培养,以云南省与南亚东南亚的跨境电商中岗位人才需求为例来对现阶段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跨境电商人才报关能力培养缺失
   海关作为跨境电商中的重要环节,在促进跨境经济贸易、国家经济社会安全中起到重要作用,报关企业作为跨境电商行业的主体之一,其重要性日益凸显,但是目前报关企业普遍规模较小,且从业人员文化较低,从文化程度来看,缺乏相关报关业务知识,导致在报关活动中,海关人员需要进行大量的补救作业和指导工作,严重影响海关的办事效率以及跨境物流的通关速度。从管理层面来看,大多数报关企业的从业人员文化程度较低,且年龄结构不合理,在管理上缺乏科学的管理机制,导致行业恶性竞争缺乏合作,报关人员缺乏职业素养,走私夹带时有发生。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及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海关、商检等活动对外贸报关行业及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熟悉相关法律、税法、商品特质、报关流程等。但是目前中职学校在培养跨境电商人才时没有设置专门的报关课程,甚至没有对报关能力进行强调,导致中职在跨境电商人才报关能力的培养上呈现一个较大缺口。
  2.外贸营业员外语交际能力欠缺
   商务英语作为跨境电商活动中的通用语言,在多国贸易往来中沟通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商务英语信息传递的准确性能够对商贸活动产生直接影响。从目前的中职跨境电商人才水平来看,外语外贸能力普遍欠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国际正式商贸往来活动中,商务英语能力的欠缺。从另一方面来看,跨境电商活动中包含跨境物流等多方面活动,各主体间均存在沟通交流,尤其是边境地区,在运输、仓储、通关等活动中双边人员的沟通衔接。目前,随着人工智能和移动终端的普及,借助智能工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外语理解障碍,但是在实际的口语交际中,工具难以对人进行替代,沟通的障碍直接影响跨境贸易活动的高效开展。
  3.跨境人才缺乏相关平台操作技能
  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通过入驻现有跨境电商平台来进行跨境贸易活动,对跨境电商从业人员来说,需要熟悉各大平台后台各项操作实务,掌握相关平台建设技能和衍生的信息技术手段。中西部边境地区为中职跨境电商毕业生提供了广大的就业市场,而中西部尤其是边境地区目前的跨境电商从业人员普遍缺乏跨境电商平台及相關应用平台的操作技能。
  但大多数的中职跨境电商教师都是由学校原有的电子商务教师担任,绝大多数教师都是由学校到学校,自身缺乏实践经验也没有注册跨境电商平台网店的经验,对于跨境电商平台的操作、流程和相关平台规则的了解程度较低,且学校对于教师的在职培养也缺乏一个动态的培训体系,据调查,部分教师都是在有限的条件下进行自我学习,了解最新的平台和贸易流程,处于一个“现学现卖”的状态。难以对学生的平台操作技能起到针对性的提高。
  三、基于产教融合理念进行跨境电商课程开发与设计
  中职跨境电商着重突出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中职学校应主动与跨境电商相关企业进行对接,不局限于知名度高的跨境电商平台,通过对跨境电商全流程进行解剖,去了解相关企业并熟悉企业活动,从中筛选出最适合中职毕业生且目前需求最欠缺的工作岗位和工作内容,在此基础上学校与企业达成相关交流合作,以学校牵头,企业引导来进行课程开发与设计。
  在中职跨境电商的课程开发与教学内容上,从理论认知、实践操作和考核评价三个维度来进行跨境电商课程开发设计。在理论认知层面,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行业贸易种类特征,在校企合作下分析跨境电商平台操作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共同讨论开发岗位职业标准,并通过对行业进行细分,找准中职人才的对接工作,进行理论知识的筛选与开发;在实践操作层面,通过校内校外实训相结合,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室,在学校开展模拟实训活动,帮助学生能够熟悉工作内容和相关职业素质,在校外进行顶岗实习或实地参观等方式感受真实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去熟悉整个跨境电商活动流程;在考核评价中,注重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校内考核与企业考核相结合、课程考核与竞赛考核相结合的多样化考核方式,使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能够满足企业需求和行业健康发展。
  在大体系的划分下,对跨境电商的教学内容进行模块的设计划分,能够更加清晰地让教师明确教学实践目标,学生也能够清晰地了解所学内容板块。跨境电商最重要的是平台操作课程的建设,在设计中,能够分为跨境电商基础知识、跨境电商平台基础操作、跨境电商物流、营销推广、跨境电商平台数据分析以及跨境电商平台客户服务等六个部分。在实际的教学中以这六部分为主线,对各项知识内容进行串联、实践,以项目教学法进行推进。
  1.由政府牵头校企合作进行教学内容开发
  在产教融合的课程开发模式下,中职学校应主动加强与当地企业的联系,与企业进行动态化的教学内容研讨,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实际状况以及相应的人才需求空缺来进行课程内容的规划与开发。企业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建立“细分岗位项目群”课程开发小组,在坚持以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的基础之上,建立垂直领域内的细分岗位核心课程,以最新跨境电商行业发展的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进行岗位课程的设置,并以学生跨境电商岗位能力的培养为主线进行课程内容的组织,提高学生复合型技能水平,并通过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进行相应的教学活动设计。在制度保障上,由政府进行牵头,提高校企合作的保障程度,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的管理制度,明确校企双方责任,保证校企合作关系的和谐健康长久发展。   2.通过项目式教学填补细分岗位人才空缺
  跨境电商作为一门较为成熟的课程,已经建立了完备的教学体系,从中职到高职到高等教育都有跨境电商相关专业和课程,对于中职学校来说,更应该找准自身人才培养定位,针对跨境电商活动中容易被高等教育忽视的细分岗位来进行人才的针对性培养。但基于学校对于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还应该较为系统全面地让学生对于跨境电商有更深的了解。因此,在课程的设计上,以项目为导向,按照任务驱动的模式将教材内容划分成若干项目,项目以工作任务的完成为主线,学生在学校进行相关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并在跨境电商模拟实训平台进行相关操作流程的实践强化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再由企业进行相关实践任务安排,学生能够进行相关顶岗实习实践,进行实操实战,在真实的情境下强化学生对于突发问题的处理能力,形成职业素养的意识,从而弥补教学活动和模拟实践的不足。
  3.企业学校双向培训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针对中职学校教师实践能力与行业发展脱节而企业管理人员缺乏教学经验的问题,企业和学校应在政府的引导下建立培训机制,双向培训,从而扩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对于教师来说,就是要加强教师的实践体验,在教学实践中,除了学生进行顶岗实习以外,教师也应该进入相关企业进行实习实践,真正地去了解和参与跨境电商发展模式和行业人才需求,进一步了解企业对所招员工在知识、技能、素质上的要求,从而加强和培養教师在跨境电商实践操作方面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案例设计与创新能力。对于企业管理人员来说,提高相应的教学能力,能够与学校进行研讨,采用讲座、交流会的方式与学生进行经验的分享,让学生能够建立起未来职业规划的设想,对职业发展有较为清晰的认知,从而能够帮助他们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自我提升。
  注释:
  ①《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教育研究院.2017。
  参考文献:
  [1]叶碧琼.中职国际商务专业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7(08):25-28.
  [2]付丽娜.跨境电商背景下中高职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J].教育信息化论坛.2019(02):135-139.
  [3]关伟伟.中职跨境电商专业运营方向课程体系设计[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9(10):46-50.
  [4]蔡志峰.基于跨境电商主体的中职跨境电子商务教学研究[J]教学探索课程.2019(12)112-113.
  作者简介:肖育婷(1997- ),女,汉族,广东省东莞市人,云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电子商务;通讯作者:李富昌(1981- ),男,汉族,广东省韶关市人,博士,云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物流管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3876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