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商银行全面风险管理转型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唐谷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农商银行在运营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多,一是经济转型产生的“冲击风险”,二是强监管环境下产生的“不适应风险”,三是人力资源带来的“能力风险”。基于这一大环境下,加强全面风险管理是农商银行发展的必然趋势。《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中明确提出了各项指导原则、风险治理架构、管理策略等多个概念和含义。本文就农商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现状进行探讨,并提出了有效的转型对策,进一步突出了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价值。
  关键词:农商银行 全面风险管理 转型
  在新常态的背景之下,农商银行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和国家整体经济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旦各个潜在风险爆发,经济出现微小的波动,都会对农商银行的资金运转、信贷体系等造成影响。全面风险管理的含义主要是指企业围绕战略发展目标,通过在实际的经营环节中执行风险管理流程,以此来培养良好的企业风险管理文化,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最终为实现风险管理目标提供合理科学的过程和方法[1]。就農商银行来说,全面风险管理作为一项长效系统的管理工程,其具体涵盖了管理风险控制、市场风险控制、操作风险控制等多个层面,相对于传统的风险管理模式来说,具备了多重优点,能够有效降低农商银行风险的发生几率,推动其健康持续发展。
  一、农商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现状
  (一)风险治理架构不完善
  农商银行由于受到经营规模、地域特点、管理体制、人力资源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其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空间。个别地区的农商银行依然沿用传统的经营思路,过分关注金融业务的发展以及考核指标的完成情况,对于经营过程中各个层面的风险重视程度不足,使得风险治理的架构不够完善。虽然大部分农商银行已经建立了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并且还设立了专门的风险管控部门,将各项职责落实到人,为事前监测、事中控制和事后完善等提供了保障,但就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农商银行只是针对信用风险进行管控,对相应的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利率风险、科技信息风险等还没有实施统一管理,使得这些风险程度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增加,风险管理成效大打折扣。同时,在人员岗位的安排上,缺乏高质量的综合型人才,通常是由一个管理人员负责信贷审查、贷后管理等多个工作任务,工作量多,任务较重,管理成果也欠佳。
  (二)风险管理策略不清晰
  个别农商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依然停留在关联交易、抵债资产等传统的事务性风险层面上,和市场发展动态和实际的全面风险管理需求存在一定差距,相应的管理策略也存在很多局限性。虽然大部分农商银行的发展战略目标十分明确,相应的经营目标也逐步细化,但是二者和风险相平衡的评估机制相对缺位,管理人员在制定全面风险管理策略时依然不够明晰。尤其是个别管理者眼光不够长远,只注重眼前的利益和业务模式,不懂得转变,缺乏长远的考虑,因此所提出的全面风险管理策略并不能指导各项业务的运行,造成了农商银行各个层面的风险发生几率较大[2]。
  (三)管理深度有待提升
  首先,在全面风险管理中,评估机制不够健全,评估方式脱离了实际,不具备较强的操作性,评估的目标和内容也不够全面深入,所取得的最终效果也微乎其微。其次,在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的管理之下,个别管理人员为了达到业绩目标,更加注重金融业务的发展,忽视了全面风险管理,使得风险管理的权威性逐渐降低,在工作中得不到重视,更谈不上实施有效的管理对策。再次,由于农商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目标要求在业绩考核中相对弱化,业绩目标和风险管理目标不一致,彼此之间缺乏连续性,使得全面风险管理的考核效果逐渐边缘化。最后,个别农商银行并没有将全面风险管理融入到日常工作流程中,忽视了事前、事中的预测和监管,更多时候是一种事后管理,这种情况只会使得广大管理人员更加重视业务发展,轻视风险管理,大大限制了农商银行的健康运行。
  (四)风险管理技术相对落后
  基于信息技术的背景之下,农商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离不开先进的管理技术。目前农商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技术主要体现在风险导向识别、风险计量模型等层面,较为落后的管理技术使得关键控制指标计量的模型不够全面,在风险管理的指标设置中也没有细化风险偏好,实际的预警系统智能化水平不足。基于此,农商银行应当积极引入先进的系统和模型对各个层面的风险展开定量分析,虽然大部分农商银行已经建立了风险监测和预警系统,但是相应的计量工具还不够成熟,对于多个风险种类的识别和监测敏感度较差,前瞻性管理有待进一步强化。
  (五)管理基础工作亟待强化
  如上述所说,个别农商银行的管理人员对于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依然存在重业务、轻风险的管理思想,甚至个别员工还认为风险管理和业务发展相互对立,会严重制约其自身的业绩提升,影响到银行的经营利润。就农商银行的管理层来说,对于全面风险管理政策制度贯彻不力,没有严格执行相关制度,使得个别基层员工认为全面风险管理应当是风险管理部门的工作,和自身没有任何关系,严重缺乏全局观念[3]。与此同时,个别农商银行的全面风险管理程序并没有在风险机制运作过程中有序的体现出来,没有建立真正意义上的信息管理中枢,各个风险信息数据依然呈现出碎片化的状态,信息数据的获取渠道十分单一,甚至存在延时等情况,风险数据覆盖面不足,进而大大增加了风险发生几率。
  二、农商银行全面风险管理转型的对策
  (一)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是农商银行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主要支撑,农商银行应当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找出现有管理体系中存在的不足,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整改。具体来说,可以从如下几个层面加以控制:
  1.严格遵守国家有关农商银行的授信管理规定。我国明确规定了农商银行授信标准,因此农商银行必须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管理能力,考虑当地市场动态因素以及金融风险状况等,制定针对性的信贷管理条例。同时,要仔细全面地掌握不同客户的经济水平、资产负债比例情况等,确定不同的授信额度。   2.正确识别和判断操作风险。操作风险虽然是在农商银行可控范围内所产生的内生风险,但在通常情况下,若工作人员发生了一种操作失误,但是其内部的数量关系现实并不会十分清晰,对应的操作风险影响也不够明显。同时,操作风险可能发生在农商银行日常经营的各个环节中,涉及到的人和内容都比较繁杂。尤其是在交易量大的业务中,还必须要注意操作风险的有效防范。
  3.实现市场风险管理的独立性。农商银行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就必须要实现市场风险管理的独立性,结合市场动态发展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政策制度,并严格按照制度落实。从识别、计量、检测到预警等各个步骤,进一步对市场风险各个种类进行有效评估,以此来持续提升市场风险管理的质量和效率[4]。
  4.提升利率风险抵御能力。针对农商银行利率风险来说,也要对其进行有效的识别和分析,并结合各项数据统计,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在农商银行的实际运营过程中,一方面必须要借助先进的利率风险监测工具,以能够全面有效地获得准确数据,另一方面还要制定对策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利率波动对农商银行带来的不利影响。
  (二)健全与战略目标相平衡的管理机制
  要想进一步发挥全面风险管理的优势和价值,就必须要将银行战略目标和价值导向融入其中,在确定风险偏好的时候,应当全面考虑到市場的竞争机制、法律法规、资产风险以及内部人员的综合素质等。银行董事会需要承担全面风险管理的最终责任,但是其可以将风险管理的职责进行分散,并授权下属的部门和员工履行相对应的职责。风险管理部门要积极把握农商银行的战略目标,将其逐步细化,设计出最优风险资产权重,并确定各项风险的计量标准。针对不同的风险种类,制定专门的管理对策,以能够有效及时地扼杀风险因子,避免风险事故不利影响的持续扩大。
  (三)建立系统的风险管理环境
  农商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实施离不开系统的管理环境,农商银行可以从如下几个层面着手,增强风险管理的覆盖面积,实效有效的管控模式:
  1.风险关口前置。银行是经营货币的特殊行业,和其他企业不同,各个环节存在的风险因素较多。而全面风险管理的宗旨并不是要求银行规避所有风险,而是在一定的价值范围内,在风险敞口中获得最大限度的经济效益,并且做到将损失降到最低。所以,农商银行在制定全面风险管理战略时,应当明确风险容忍度、限额等,并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职能作用,建立畅通合理的信息数据收集渠道,并赋予风险管理线条足够的授权[5]。
  2.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根据风险偏好、风险容忍度等相关因素,建立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并将其依次分解到各个类别的风险限额管理中。结合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制定年度风险偏好策略,切实从多个层面提升风险识别和计量能力,大大提升风险计量的一致性和客观性。
  3.建立风险管理全覆盖机制。农商银行工作人员要妥善处理全面风险管理和业务发展之间的关系,明白二者的重要性,并使二者保持平衡、制约状态。充分运用各类风险管理工作,并对原有的风险管理架构进行适当的整改,覆盖到农商银行的各个业务条线,涵盖境内外所有业务。针对各个地区的分支机构、所有的部门和人员要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充分渗透到各个部门的各个工作内容中,赋予风险管理部门充足的资源。
  4.建立合规评估机制。针对农商银行各项风险,要建立良好的评估制度,以能够全方位发挥审计部门等的职能作用。加强合规部门、审计部门、监察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并明确各项岗位职责,强化风险信息数据的共享。定期进行合理的评估,针对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查找原因,以风险为导向开展审计工作,并检查各项风险管理制度是否有效落实。
  5.建立合规绩效机制。一方面,农商银行要建立合规的绩效考核制度,依据《指引》中的各项明确要求,构建全面风险管理基本管理架构。通过合规的绩效考核制度,将员工的工作质量和奖金待遇挂钩,并应用如平衡积分卡等技术,对各个管理部门的绩效进行量化考核,最终规范部门和员工的工作内容,凸显合规创造价值的理念。另一方面,农商银行还要明确问责制度,针对出现的管理风险过失,要追究到部门和人头,循序渐进地让每一位员工做到“不想违、不能违”。同时,问责制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及时地进行调整和完善,改变以往只对一线业务部门考核的模式,而是逐步将风险管理考核对象延伸到业务部门、风险经理、决策人员等,全面提升工作人员对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持续提高风险的防控成效,最终将所有的考核结果作为员工履职评价的重要指标。
  6.加强人才培养和储备制度。人才作为农商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持续化推进的主要力量,加强人才综合水平的提升能够显著提升全面风险管理的成效。一方面,农商银行要积极聘请拥有专业资质的风险管理人员,为风险管理工作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农商银行要定期展开人才培训,打造一批掌握熟练数据分析、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专业化人才队伍,进而在后续的工作中,能够不断完善风险管理模式。此外,农商银行还要建立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建立人才库,通过多种途径实现人才战略储备。
  (四)强化风险管理的技术支撑
  信息技术的完善程度已经成为检验农商银行是否迈进现代金融企业的重要指标。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能够进一步提升风险防控和处理的效果。因此,农商银行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不断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解决原有的数据基础差等问题,积极做好数据整合等工作,最终实现全行的数据标准和积累。例如,农商银行可以引入Raroc、Rcsa等风险管理工具,从识别、测量、监控、缓释到治理等各个环节,持续提升风险管理水平[6]。与此同时,农商银行还应当借助信息技术构建一个专门的信息数据收集平台,充分依托各个风险经理队伍,获取更多的准确信息。同时还能够及时了解新的法律法规,通过整合和分析,为董事会提供更加科学的参考依据。此外,农商银行还可以借助信息平台,及时将动态数据发布出来,各个员工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最新的风险管理信息,并注重日常工作的谨慎转变。
  建立“数据银行”也是农商银行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尤其是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成熟,倒逼农商银行积极发挥其优势,建立多功能的数据分析中心和云端数据库,及时整合各项资金成本计量,并从中把握数据变化规律,为风险预警和监管评级提供数据支撑。
  三、结语
  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是农商银行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更是提升农商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加快农商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完善,能够对其各项业务的有效增长产生积极的影响。农商银行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从上述多个层面查找问题,并采取相对应的解决措施,将全面风险管理和银行企业文化相融合,将其制定基础和战略目标相融合,最终在确定风险偏好、容忍度等基础上,制定符合本行实际的全面风险管理目标,并从多个细节推动农商银行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春花.商业银行金融市场业务全面风险管理探讨[J].时代金融,2020(26):34-35.
  [2]汤俊兵.农商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突围之道[J].中国农村金融,2019(10):74-75.
  [3]邵建峨.全面风险管理视角下的农商银行内部控制系统构建与完善[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05):234-235.
  [4]朱思爽.关于农商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农村金融,2019(03):48-50.
  [5]厉莉.关于农商银行全面风险管理转型的思考[J].经贸实践,2018(04):141+143.
  [6]王锦程.浅析农商银行全面风险管理[J].经营者,2020,034(005):238-239.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大兴安岭地区中心支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3886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