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研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苏镇东

  摘要:长三角更高质量的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目标,更高质量的发展对经济的要求相较于高质量有更深层的质的飞跃,长三角在更高质量的发展中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更高质量的发展路径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法有待讨论。以上海为中心带动的三个省份如何应对新的发展要求也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长三角 高质量 一体化 更高质量 发展路径
  一、引言
  长三角更高质量的发展是必然的,有其特定的时代政治背景和特殊的时代责任担当。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经济的巨大打压,以及正在发生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推进了中国经济要向进步的方向演变。中国内部经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现状以及两个一百年的发展目标决定了作为长三角的城市群要推动经济向更高质量的发展迈进。更高质量一体化的要求可以概括为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发展成果的包容性和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经济发展要高质量、空间结构要高优化、市场机制要高效率和区域政策要高集成。更高质量一体化的发展在现实生活中会遇到很多问题,针对不同的问题,相关学者提出不同的解决路径。
  长三角以上海为中心,带动周边城市相关产业发展,由于市场机制的不完善、体制机制的不健全,造成长三角地区26市在更高质量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重复投资、产业发展同质同构严重等问题。针对这样的问题,上海以及浙江、江苏、安徽如何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特点,助力长三角更高质量的发展显然值得关注。
  本文关注长三角更高质量的发展路径,研究以上海为中心的三省如何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文章内容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探究长三角高质量的发展内涵以及评价机制;第三部分探究更高质量下长三角的发展路径;第四部分探究三省一市如何紧密发展;最后对文章进行总结。
  二、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研究
  (一)高质量发展的研究切入点
  对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的研究一直在进行,学者保持着绝大部分的相同观点,但也在部分理念认知上保持着不同看法;对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学者们的理解也存在差异。郭湖斌、邓智团(2019)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由高速度增长转变为高质量协调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理念要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目标要求经济结构要高级化、服务化。田鑫(2020)对高质量发展内涵的表述并没有清晰界定,虽然作者也认同以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切入点,要以五大发展理念看待高质量发展,但也提出要以社会主要矛盾来看待高质量发展,同时要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区分狭义和广义定义。
  (二)高质量发展的评估方法
  对于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的评估方法,不同学者的关注点也不近相同,所采用的评估方法也略有偏差。方彩(2019)利用高质量发展特征的角度分析经济总规模、经济增长变异系数、产业升级和制造业结构变动三个量化标准,得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是显著的。田鑫(2020)根据经济活力、经济创新、绿色发展、民生发展四个维度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降维处理后进行聚类分析,得出长三角高质量发展存在经济增长脚步放缓、结构失调、环境污染、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等问题。赵红军、刘艳苹(2018)采用网络问卷调查的方式考察市民对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现状的感知和认识,侧面调查社会公共服务的惠民程度。郭将、金欢(2019)利用居民消费指数衡量区域市场一体化程度,运用各城市行业区位熵的比较衡量区域产业一体化程度,用城市间经济联系值评价模型来衡量区域空间经济一体化程度,然而根据实验结果却得出市场化水平程度较低、存在较强波动的结论。
  三、长三角更高质量的发展研究
  (一)更高质量的研究角度
  长三角更高质量的发展迫在眉睫,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更高质量的发展内涵,不同学者从相关的角度进行研究。王玥、陈雯(2018)提出一体化发展内涵是保持四个方面的一体化,分别是分工协作差异一体化、资源要素高效率一体化、资源环境可持续一体化、效率公平包容性一体化。程必定(2019)对更高质量的内涵进行总结,归纳为一极三区一高地:建设成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建设成全国高质量发展样板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引领区,发展成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刘志彪(2019)指出对于一体化的发展也要采取一定的顺序,先公共基础设施后涉及到民生领域,采用先易后难的方式推进一体化战略发展。
  由于学者研究的角度不同,对于更高质量发展的最终判断指标也不近相同。程必定(2019)提出四个标准,分别是经济发展高质量、空间结构高优化、市场机制高效率、区域政策高集成。高国力(2019)则提出五个方面的转变判断标准:基础设施向软畅通转变、生态环境向共同治本转变、产业合作向价值链协作转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向区域统筹转变、制度共商共建向顶层设计转变。不管是从什么角度分析和研究,长三角更高质量的发展最终都趋向于一体化,一体化并不是一样化,是根据不同地方不同的产业本质进行的调整。
  (二)长三角更高质量的发展路径
  针对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的发展路径,是学者研究最多的方面,怎么建设成新一轮开放型经济引领区值得大家的关注。程必定(2019)提出要主动创新,重点增加智能化产业,将各种要素合理分配,穿透行政壁垒,保证要素的流动,同时要实行均等化的公共服务。智能化社会的到来要求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相融合,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更高质量发展。除此之外,对于上海的引领作用也引起学者的注意。充分发挥上海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是学者普遍认同的。对于上海的发展路径,学者所关注的角度也大有不同,王玥、陈雯提出上海要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努力构建上海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强化上海创新脉络,更好地构建区域创新集群,带动浙江、江苏、安徽的科技创新。科技创新的提出对创新制度也提出要求,余钊(2019)表明不仅要破解“行政区经济”,全面接轨上海的经济,也要在科技创新和涉外法律方面制定统一的机制和方案,消除市场分割和地方保护,实现经济资源配置的自由流动。肖金成(2018)提出产业发展同质同构严重,这就要求三省一市要发挥各自的优势,带动经济的发展。上海要走稳国际化大都市的脚步,浙江要发挥电子商务以及小商品的优势,江苏要以科研开发和高端制造作为自己的优势产业,经济水平稍差的安徽则要注重生态资源和农业的优势。在这样的基础上,南京、杭州、合肥尽可能打造长三角城市群区域创新中心,这就要求加快建设城市群空间构造步伐,构建z字型创新走廊,大幅提升重点城市创新能力,尽可能促进实现科技成果反哺成经济社会发展的“真金白银”。这一思想在落实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推进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中有所体现。建设新时代长三角一体化的脚步很急促,但是要分步走,要一步一步走,制度合作是长三角一体化的核心内容,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要并肩前进,李湛、王晓娟(2018)提出要关注以海洋产业为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港湾。协调三省一市的城市创新发展要以创新引领经济转型升级为动力,在长三角率先建立起高质量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作为中心城市的上海,仅仅依靠科技创新引领长三角的发展,还远远不够。要发展为国际都市圈,首先要推进长三角国土资源空间的规划,推动建设上海都市圈建设,与此同时,要打造国家级营商环境合作示范区,加快上海与国际规则制度对接速度,建立上海标准,拥有属于自己的上海模式,这就需要拥有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投资基金,当然对生态环境的关注也不能丢下,建立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推进国家级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建设。构成长三角的26个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上海作为带动城市,要带动经济水平薄弱的地区“加速跑”,但不能仅依靠上海这一座城市,26个城市也要建立合作機制,培养合作模式,在产业布局、发展机制、科技创新、生态环境等方面要归纳总结出属于长三角独特的合作模式。这一观点在汪恭礼(2019)文章中有所体现。   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的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角度。有学者提出,长三角一体化与东西互动也存在交叉,在战略指导的基础上,也可实现东西战略互动。张涵(2020)提出尝试与西部共建改革开放试验区、建设西部城市群的联动、支持西部建设数字化体系等措施。这也不失为大力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的措施。建立统一机制,减少企业办理相关业务的繁琐手续,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于金融方面的支持也值得思考,贺静(2019)建议增宽互联网金融、小额贷款、融资租赁渠道是当前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建设跨区域的一体化运营机构,挑战巨大,但却可推进载体的一体化。
  四、三省一市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发展的研究路径
  长三角包含三省一市26个城市,上海要发展龙头作用,浙江、江苏、安徽也要依据自己的特点发展经济。浙江在电子商务方面以及小商品运转方面的优势相对较大,更要发挥浙江的长处,民营经济是浙江的特色和底盘,更快改革浙江的机制体制,陈建造、林怡莲(2019)通过“最多跑一次”“亩均论英雄”等改革创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快融入长三角更高质量的发展。江苏具有高端制造的优势,同时一流大学的建立也吸引大批人才,在科技研发方面相比较而言更具优势,在实体经济方面更为突出。刘峻源、朱洁 (2019)提出江苏在一体化方面面临的问题众多,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市场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生态环境一体化。建立统一的市场标准化体系,强化与上海的产业协同,整合区域一体化组织,在基础设施方向形成有力的顶层设计,加快基础交通体系建设,在长江经济带弥补生态短板,跨区域治理。安徽相比较经济落后,在各个方面都存在薄弱点,但是要素资源优势最为明显,可以成为产业和资本转移的首选之地。孟天琦(2019)提出不仅要着重发挥中心城市合肥的带动作用,也要关注G60科创走廊、G40健康生态。但每个省份各自为营是绝对不行的,三省份协调一致的创新步伐、完善的机制体制建设、公共基础的互联互通、与上海中心城市的密切沟通交流,才能更好地使民众获得幸福感,加快世界级城市群的建设。
  五、总结
  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时代的要求,不仅要将长三角更高质量的基础要求内涵弄清楚搞明白,也要在现有的条件下分析出现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以上海为中心的三省一市建设,依然要以科技创新为首要,依靠创新驱动促进产业的发展,通过打破机制体制的壁垒,提供可供长三角发展的法治基础,加大推出惠民政策,合理发挥各自城市的优势,带动其他产业发展,避免出现同质同构问题,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以长三角内部增长带动整个长三角经济增长,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下,保护,修复,重建生态系统。也要适当地考虑与西部地区的联系,在战略指导的基础上,实现东西方战略互动。
  长三角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要推动长三角成为新一轮开放性经济引领区、参与国家战略的融合发展示范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全球更重要的现代化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成为参与角逐全球城市群竞争的先锋区。长三角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充分要求在后工业社会中实现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紧密融合,这也是众多学者正在关注的方向。
  通过总体分析,笔者认为,长三角高质量发展是个系统性的问题,判别方法的角度不一,发展路径也不同;长三角更高质量的发展路径研究众多,三省一市的创新协调发展有效推动长三角一体化更高质量的发展。同时,在后工业社会中促进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融合。因此,本文认为,对于该主题的进一步研究可从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融合方面展开。
  参考文献:
  [1]郭湖斌,邓智团.新常态下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研究[J].经济与管理,2019,33(04):22-30.
  [2]田鑫.長三角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程度的评估——基于因子k均值方法的实证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20(03):92-100+119.
  [3]方彩.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究——基于经济新常态视角[J].现代管理科学,2019(12):42-44.
  [4]郭将,金欢.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分析[J].科技与管理,2019,21(03):30-36.
  [5]程必定.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新论[J].学术界,2019(11):56-67.
  [6]刘志彪.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三个基本策略问题分析[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9(05):38-44.
  [7]高国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新要求及上海的抓手[J].科学发展,2019(10):59-62.
  [8]余钊飞.以制度创新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N].绍兴日报,2019-11-28(006).
  [9]汪恭礼.新发展理念背景下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研究[J].财经理论研究,2019(06):68-77.
  [10]张涵.大力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J].中国国情国力,2020(01):80.
  [11]贺静.关于金融支持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11):68-69.
  [12]陈建造,林怡莲,章苗苗.扬浙江之长,补浙江之短——加快融入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思考[J].浙江经济,2019(05):38-39.
  [13]刘峻源,朱洁.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与江苏新作为[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9,33(03):1-5.
  [14]孟天琦.安徽深度融入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路径研究[J].经济论坛,2019(06):106-111.
  [15]高丽娜,蒋伏心.长三角区域更高质量一体化:阶段特征、发展困境与行动框架[J].经济学家,2020(03):66-74.
  [16]朱宏任.推进长三角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N].中国企业报,2019-11-26(008).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3886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