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试析产教融合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课程建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刘宝磊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课程建设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0.12.097

[中图分类号]G7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20)12-0-02

0 引 言

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社会各行业对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人才缺口不断扩大,对高等职业教育事业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全面实施应用型课程建设,对提高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进程具有极为深刻的现实意义。

1 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课程概述

长期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与鼓励职业教育发展,相继出台加快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相关决定、方案及实施意见,并明确提出实施产教融合,严格界定了产教融合发展中校企合作的内容,理清了校企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为优化高等职业教育事业未来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开展应用型课程建设,是实施产教融合的题中之意,是深化产教融合的内在要求与关键途径,是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优化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机制、彰显自我特色的重要途径。高等职业教育先天性的特征决定了应用型课程的关键地位。职业教育发展史充分表明,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应以职业需求为目标导向,综合考量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等要素,由专业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进行经验传授,提高学生问题发现能力、分析能力、处理能力。

2 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课程目标的确立

2.1 国家职业标准是前提

应用型课程要源于企业,并服务于企业,只有这样,才会具有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与活力,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课程建设目标的确立应以国家职业标准为前提。国家职业标准的内容较多,基本要求比较全面,比如职业名称、职业技能、职业能力等,对不同职业的具体要求、知识能力、工作范围等做出了明确规定。应用型课程的建设要与国家职业标准相吻合,确保应用型课程建设的方向性。

2.2 专业教学标准是基础

高等教育职业应用型课程建设目标的确立,离不开专业教学标准。在高等职业教育行业内,国家相关部门早期制定了詳细的专业教学标准体系,并根据经济的发展情况,对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进行了进一步细化分解。在现行的专业教学标准体系下,不同的专业具有不同的入学要求、修业年限、培养目标、课程计划等,这些具体标准构成了应用型课程建设的重要参考与依据,对提高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3 课程标准是关键

课程标准是开展应用型课程建设的重要构成要素,也是实施教学评价、分析教学效果的关键依据。在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课程建设中,要从课程标准出发,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强化教师在知识讲解、技能传授等方面的引导性作用。立足课程标准,学生可掌握基础理论,对具体操作技能的客观规律形成整体性认识,在动手实践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强化专业技能、胜任未来岗位奠定坚实基础。

3 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课程建设的具体内容

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课程的建设过程,要始终掌握课程建设的具体内容,即解决好在教学过程中“教什么”的问题,遵循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全面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产生的强烈需求,着眼未来、注重应用。具体而言,应用型课程建设的具体内容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3.1 课程内容与相关职业标准对接

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过程就是促进人与职业素养相融合的过程,使学生能够胜任未来就业的岗位要求,因此应用型课程建设内容要与相关职业标准充分对接,以达到职业技术技能标准为落脚点,切实提高学生未来从事技能岗位的职业技能。对此,高等职业教育院校要进行深入全面的就业市场调研,综合分析就业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实际需求以及不同工作岗位的职业技能标准,积极调整课程内容,实现与相关职业标准的无缝对接,彰显课程内容的应用性与实操性,不断充实课程内容。

3.2 课程内容重新设计与融合优化

课程内容的组织与设计并非一成不变的,而要根据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人才需求的变化等因素及时做出调整与优化。课程内容的形成源头应为具体的职业岗位,由特定教学手段引入课堂教学,使教学课程具有源源不断的动力。在课程内容重新设计与优化过程中,要进行必要的课程目标分解,明确课程内容设置的方向与目标,并补充课程体系的薄弱环节,使课程内容适应未来职业需求,适应专业课程逻辑,适应课程未来需求。可将课程内容具体细分为多个不同的组成模块,提高模块与模块之间的衔接性,进而整合成为统一化、系统化、整体化的课程体系。

3.3 遴选优质教材或自编应用型教材

教材是应用型课程建设的基本载体,是开展教学工作任务的重要依据,教材质量的高低与课程建设效果的好坏密切相关,因此要始终注重遴选优质教材,并积极探索,编写符合自身实际的课程教材。经济社会的发展带动企业产业的发展,也带动技能型人才需求的发展,因此要与时俱进,及时补充、调整教材内容,开发设计适用性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应用型课程教材。通过自编应用型教材,凸显自我特色,牢固树立鲜明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理念与思路。

4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课程建设的有效策略

4.1 深化产教融合

基于产教融合的应用型课程建设,要持续不断地拓宽产教融合深度,充分整合高等职业教育、市场人才需求、创新创业等之间的关系,推动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将职业技能涉及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标准纳入课程建设体系,为课程建设赋予时代性元素。深入挖掘校企双方既有资源的潜力,充分发挥学校在专业、师资、生源等方面的优势以及企业在技术、设备、管理、生产、资本等方面的优势,实现校企共育,探索打造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率的实训基地,为应用型课程建设奠定实训基础。

4.2 促进教学主体团队化

高职院校应根据时代发展及行业变革,及时调整转变应用型课程建设理念,与时俱进,摒弃传统保守陈旧的课程建设观念,打破僵化思维及固化行为意识,牢固树立现代化的课程建设理念。重点突出教学主体的关键作用,构建一支理论体系完善、实践经验丰富、工匠精神突出的高等职业教育团队,引导教育团队强化责任意识、合作意识、奉献意识。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高等职业教育教师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与空间,通过到企业挂职锻炼、脱产学习等方式提高整体素养。

4.3 提高教学场所灵活性与机动性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课程建设的教学场所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课堂及实训车间,而应结合教学实际需求,提高教学场所的灵活性与机动性,开辟更丰富的教学场所。在课堂,侧重理论知识的讲解与传授,为具体操作技能实践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支撑;在实训基地,突出学生动手能力,使学生直观形象地认识理论知识的应用价值;在企业车间,学生通过模拟企业员工的身份参与生产与管理。总之,要积极探索“引校进厂、引厂进校”等新型教学模式,构建行之有效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4.4 促进教学方法多样化

应用型课程建设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更多、更优秀的高级技能型专业人才,因此要合理处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突出教师的引导性作用及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实现相应的教学目标,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高职院校必须丰富教学方式,灵活采取微课、慕课、翻转课堂、小组合作、情景再现等教学方法,使教学过程充满激情,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其在愉悦轻松的课堂氛围中掌握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强化师生互动,建立良好的师生沟通交流机制,探索形成新型师生关系。

4.5 促进教学评价多元化

教学评价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方面,对于掌握教学措施的实效性、了解教学活动的实际效果具有关键作用。因此,要及时组织开展教学评价,全面客观分析教学质量,推动应用型课程建设进程。促进教学评价主体多元化,能够使教师、学生、企业等均发挥特定的教学评价作用;同时,将更多的评价要素纳入评价体系,能够对教学效果、学生技能、综合素养等进行精准评价。教学评价的具体方式可结合实际,合理选择书面评价、口头评价、课堂评价、课后评价等方式。

5 结 语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事业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需要利用新理念、新思维,解决应用型课程建设实践中的新难题。相关人员应该充分立足高等职业教育客观实际,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打造团队化、专业化的教学实施主体,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开展多元化的教学评价,切实提高应用型课程建设质量,为实现高等教育事业持续稳定发展贡献力量,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保驾护航。

主要参考文献

[1]孙善学,金一鸣,王涛龙.加强系统化管理不断提高生产实习教学质量——江蘇无锡市技工学校[J].职业技能培训教学,2019(12):112-113.

[2]冀宏,张然,张根华,等.基于校企合作教育的应用型课程建设理路[J].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2017(21):115-116.

[3]翟海燕.高校教师岗位胜任力评析——基于个体、任务、战略三维整合模型的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1(2):19-21.

[4]黄如,吕正成.地方高校转型背景下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黄海学院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8(20):108-10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408027.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