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共享机制下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利用效益提升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陈凤

【关键词】 共享机制; 大型仪器设备; 开放共享; 利用效益

【中图分类号】 F234.3;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21)23-0107-05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重视科技创新的力量,全面开创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加深,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的数量和质量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1 ]。大型仪器设备已成为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科技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在衡量高校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2 ]。大型儀器设备实行开放共享,可以促使高校合理统筹安排贵重仪器设备的购置资金,保障仪器设备的先进水平和有序程度[ 3 ],避免重复或无效购置,还可通过向其他高校或社会机构开放共享,释放高校的资源和技术服务,从而带动整个社会科研创新和产业创新水平的提升。这一开放共享理念无论从合理配置资源、提高效益角度,还是从服务创新角度,都极具推广意义。为了更好地指导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工作,教育部于2015年出台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科研基础设施和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范围、目标和重点工作等做了规范。在《意见》指导下,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但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仍制约着共享机制效益的发挥。为了使大型仪器设备更好地服务于高校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本文从大型仪器设备的利用效益提升角度出发,伴随大型仪器设备共享这一强有力的政策落实过程,以期从新视角拓展对高校大型仪器设备效益性的研究。

二、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机制实施的背景分析

大型仪器设备是高校开展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的重要物资保障,具有显著区别于其他仪器设备的特征。首先,功能强大、性能指标高。大型仪器设备通常科技含量高,技术水平先进,具有普通设备所不具有的特殊效能[ 4 ]。其次,单项价值和后期维护成本高。大型仪器设备因其技术含量和设备精度都远远高于普通设备,购置成本一般都比较高,且后期维护难度大[ 5 ]。此外,对使用者自身的素质有较高的要求。设备的管理操作人员不仅要熟悉设备的操作,还要掌握一定的设备技术和理论,任何违规操作都可能对设备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 6 ]。

(一)国家有关大型仪器设备实施共享的政策背景

在《意见》中,开放共享的范围定义为“除……等仪器设备之外,其他用于教学科研且具有一定共性需求的科研设施与仪器,特别是单台套价值在50万元以上的科研设施与仪器”。实践中,高校往往结合固定资产价值界定标准,将单台套价值在50万元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作为共享资源标准进行开放,也有一些制度比较完善、条件相对成熟的地区和高校,将价值标准降低至40万元或30万元。《意见》主要从三方面规范高校的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工作:总体目标、组织管理和重点工作。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服务高校的创新工作,另一方面是为了提升资产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在组织管理上,高校要加强引导与督察,强化法人主体责任和明确分级管理职责,通过优化组织管理机制来促使共享机制更好地发挥作用。在开放共享的重点工作中,首先提到要建立开放机制,通过制定制度来保障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工作的有序展开;其次,对建设信息服务平台、建立分类考核评价等具体内容做了阐述,对指导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意义重大。

(二)高校有关大型仪器设备实施共享的需求背景

仪器设备尤其大型仪器设备是高校进行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工具,在保障高校高水平教学、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7 ]。对高校大型仪器设备进行开放共享,无论学校内部还是学校外部都有着强烈的需求。

对学校内部而言,高校通过将学校的资产资源跨院系部门、跨学科团队进行共享,一方面避免了无谓的重复购置和资源浪费,降低了学校的办学投入成本;另一方面也可扶持经费和技术力量薄弱的单位与个人,有效满足各层次需求,同时一定程度上可达到以先进带动后进的目的,最终实现整体发展。此外,在新工科背景下,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发展是当前一大趋势,校内仪器设备的共享对科研的发展尤其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意义非凡,可以帮助高校培养更多高素质、创新型的人才[ 8 ]。

对学校外部而言,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有助于释放高校自身的资源和技术服务,带动社会的科研创新和产业创新不断取得新进展。对其他具备共享价值的设备来说,通过开放共享同样能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一方面,可以促进校内外专业技术的交流,提高设备管理操作人员的技术应用水平;另一方面,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高校该专业的社会认知度,为专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值得注意的是,仪器设备是有使用寿命的,其先进性、精度、品质等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有所落后和降低[ 9 ]。所以要在仪器设备有限的使用寿命中实现最大的价值,开放共享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总之,无论从国家政策的引导方向来看,还是从社会的实际需求来看,高校开放共享大型仪器设备都意义显著,积极推进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刻不容缓。

三、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现状分析

自《意见》发布以来,学术界对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进行了大量研究,各高校也积极探索开放共享的新模式,在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共享机制效益的发挥。

(一)新增大型仪器设备需求论证不足,缺乏开放共享的基础

从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的购置过程来看,编制采购预算是整个支出过程的起点,而采购预算的编制是基于需求部门的采购计划。采购计划和预算的确定在整个购置过程中影响深远,但当采购计划中涉及固定资产时,许多高校并未就该新增固定资产的必要性进行有效论证,即并未考虑现有可用固定资产对满足新需求的可能性,这是获得资产购置效益首先应当考虑的内容,而在实践中却往往被忽视,导致重复购置现象严重[ 10 ]。此外,采购计划环节的价格调研也常常被忽视,这通常是由于未对拟新增资产的定价进行充分有效的市场调研,从而导致价格偏离实际。价格高不是好事,局部价格偏低也并不一定是利好,可能存在此消彼长的风险:在项目整体造价一定的情况下,其中一项固定资产价格低于正常水平,那就意味着存在其他虚高的项目,而这对后期资产的质保维护及折旧计提等都可能造成不利影响,仪器设备的利用效益难以充分发挥[ 11 ]。大型仪器设备的购置是开放共享的基础,新增大型仪器设备的需求论证不足,会导致重复购置、购置成本不合理等问题,从而影响资产利用效益的发挥,开放共享缺乏基础。

(二)大型仪器设备的独占性管理体制,限制了开放共享的程度

从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体制来看,出于高校校区面积大、院校机构多等方面的考虑,固定资产的管理通常遵循“谁申购谁领用谁负责”的原则。且由于大型仪器设备的购置经费主要来源于专项拨款、科研经费等渠道,院系和部门之间大多各自为政,对大型仪器设备进行封闭式管理,实施独占性的管理体制[ 12 ]。此外,高校作为学术组织,不同学术群体有着各自的学术研究范围,相互之间存在隔离,或出于保证本学院或本课题组科研项目顺利完成的目标,设備归属部门一般对大型仪器设备的共享意愿并不高,由此产生的“独占性”严重影响了开放共享的程度。

(三)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队伍力量薄弱,影响了开放共享的推进

长期以来,高校资产管理工作一直有“重货币、轻实物”的说法。很多高校无论在人员、经费投入方面还是关注度方面都十分重视资金管理部门的工作尤其是资金安排工作,体现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就是偏重于资产购置,而对已形成的固定资产则缺乏足够的关注。实际上,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队伍应由管理类和技术类人员共同组成,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应该是在组织架构合理、管理和技术力量协同的基础上形成的。而事实上,很多高校配备的资产管理队伍力量薄弱,对资产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配置专业要求不高,且很多二级单位的资产管理人员多是兼职岗位[ 13 ]。同时,按技术类岗位配置的实验室管理人员,也经常出现专业不对口的现象,有的高校甚至直接由教师兼管实验室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这就容易出现仪器设备维护不到位、管理人员管理经验和精力不足的现象,这些都可能加快固定资产的淘汰报废,造成资产使用价值的浪费。强有力的大型仪器设备管理队伍,才能有效推进开放共享工作的展开。

(四)后期维护资金投入不足,共享效益维护难度大

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的前期购置费用庞大,后期的保养维护费用也是一笔巨大支出,且高校科研经费中的仪器设备购置费通常是专款专用,无法支付大型仪器设备的后期保养维护费用。虽然部分高校专门设置了“大型仪器设备维护专项费用”,但更多的高校由于经费紧张而较少设置或没有设置,大型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难以得到保障[ 14 ],致使部分仪器设备出现因故障无法修复完善而影响使用的现象,部分高校只能尽量减少仪器设备的使用频率或尽可能不使用仪器设备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年限。因此,高昂价格购置的设备经常难以充分利用,只能闲置一旁,浪费现象十分严重[ 15 ]。为了更好地实现共享收益,高校不仅要注重仪器设备购置费用的投入,而且要注重仪器设备后期保养维护费用的投入。

(五)奖惩机制不健全,难以调动设备管理人员开放共享的积极性

目前高校普遍存在仪器设备利用程度不高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奖惩机制不健全,从而未对开放共享不好的责任人进行惩处,对开放共享有利的人员进行奖励[ 16 ]。也就是说,这些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与管理人员的绩效不挂钩,开放共享工作无论好坏都不会对管理人员造成影响。此外,尽管部分高校制定了相应的措施将仪器设备的使用状况纳入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但却没有制定足够的奖励机制来激励管理人员,很多仪器设备的管理人员为了减少仪器设备的磨损,开放共享仪器设备的意愿较低。要调动管理人员开放共享的积极性,不仅需要合理的绩效评价机制来客观评价管理人员的工作成果,而且需要健全的激励机制促使管理人员把精力集中于本职工作。

四、影响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效益的原因分析

(一)缺乏从总体角度进行必要的规划和协调

上文中提到在购置大型仪器设备时,要对购置需求进行充分论证,但论证主要是基于单个科研项目或教学的需要,没有站在全校教学和科研的角度审视购置新资产的必要性,忽视了设备的通用性和可持续性[ 17 ]。单个部门对仪器设备的管理职能毕竟有限,无法站在整体的角度考虑资产从购置到调配的全过程,因此整个管理过程可能是重复和零碎的[ 18 ]。缺乏从总体角度规划和协调仪器设备的购置与使用,阻碍了仪器设备的共享发展。

(二)开放共享平台运行管理模式不成熟

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的搭建对共享机制的发挥意义重大。开放共享平台的运行管理水平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开放共享的程度[ 19 ]。在《意见》的指导下,部分高校已经尝试根据自身特点搭建了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平台,但大多是校级层面的开放共享平台开放共享程度较高,而院级和系级的开放共享平台较少且共享程度不高。主要原因在于从管理机制上来看,不同平台分属于不同的部门,而部门之间又相对独立,尚未形成成熟的运行管理模式来推进信息、成果和设备的共享。同时,良好的共享平台运行管理机制是组织间有效沟通的重要前提。对于学校内部人员来说,尚可通过校园网等途径了解学校拥有的设备资源,但对于校外人员来说,开放共享平台运行管理模式不成熟,也就意味着难以获得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的相关信息,严重影响了高校大型仪器设备效能的发挥。逐步推进开放共享平台运行管理模式的完善成熟,有助于在设备的供需双方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降低彼此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推进开放共享工作的展开。

(三)高校有关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效益分配不合理

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并不是免费的,但目前高校缺乏合理的成本核算和服务收费管理机制恰当分配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效益。开放共享不是慈善,所以获得的收益首先要能够覆盖所花费的成本;其次,开放共享的目的也不是仅仅为了获得收益,而是期望可以更充分地发挥设备的利用效益。因此,开放共享应是建立在成本补偿和非营利性原则基础上的。而很多高校并没有建立公开透明的成本核算和服务收费标准,也没有对共享效益的后续分配建立统一的制度规范,从而造成了前文所述及的后期维护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 20 ]。

五、提升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开放效益的对策建议

(一)树立渐进共享和重视效益的理念

高校通过借鉴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机制来建立符合学校实际的资产共享机制的过程,将是从借鉴到实践再到推广的一个渐进过程,资产共享的实现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这个过程中,高校要立足自身管理水平和队伍力量,同时要结合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实践,不断总结经验,量力而行。在共享工作推进过程中,总体上应先对强势优势学科的资产或优质先进的资产进行开放,运行成熟、配套完善后再带动其他领域实现逐步推进。至于开放共享的范围,可结合资产的可共享级次,先实现内部小范围开放共享,在能力允许的情况下再逐步推广共享范围。此外,高校应充分意识到资产效益的实现是多角度、多渠道的,理应树立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理念,从固定资产的新增计划直至固定资产的处置报废,都应将运行效益与效率作为管理指标和关注要点贯穿始终。

(二)对资产按共享程度进行分级

《意见》所强调的单台套价值50万元是硬性指标,这实际上是从政策层面引导高校结合资产价值推进资源共享,那些单位价值低的固定资产无论从效率还是效益来讲,既无共享的需求也无共享的必要。高校在对共享资源进行分级时,要根据学校资产价值的构成来确立一个起点金额,再参照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中明确分级管理的组织原则,结合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机制和学校自身的资产管理责任主体划分办法,确立面向校外开放—校内跨院系开放—院系内部开放的资源共享级次。

(三)把握共享优化效益的关键环节

首先,加强资产购置的必要性论证。高校对新增固定资产需求论证不足弱化了资产的持有效益,而需求论证不足导致的重复购置与本文倡导的共享效应是相悖的。重视和加强固定资产购置论证,必须对采购计划中的固定资产特别是价值占比大的固定资产做充分的购置必要性、技术性能先进性论证。必要性论证将促使共享机制成为资产批购的前置条件,共享不到再申购;技术性能先进性论证保证了资产的共享潜力。其次,资产购置时要明确共享要求。在资产实施采购过程中,遵循申购单位优先使用的原则,但可将纳入共享资产管理的相关条款明确到采购参数中。一方面,有利于供应商将固定资产附加的质保等配套服务考虑周全,使得在固定资产共享过程中既得到厂商的技术支持又避免争议的出现;另一方面,有利于后续共享开放管理工作的深入推进[ 19 ]。

(四)建立健全共享机制

共享,是指将一件物品或信息的使用权、产权或知情权与其他所有人共同拥有。共享经济是指拥有闲置资源的机构或个人有偿让渡资产使用权给别人,让渡者得到了利益,共享的人让闲置物品的價值得以发挥,创造了新的价值[ 21 ]。共享机制是确保共享经济得以实现的一系列保障措施。从定义上来看,共享的实现需要闲置资源、共享平台和大家的参与[ 22 ]。共享机制的发展已对传统商业模式造成了较大冲击,人们从倾向于“买”逐步转变为倾向于“租”。在这个转变过程中,交易成本大大降低,使共享平台能够迅速将大量的资源和信息吸纳过来,以便更好地满足供求双方的需求[ 23 ]。在共享机制下,探索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是希望发挥共享机制助力经济发展的效用,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率和效益。而共享机制的形成需要先行建立一套完备的资产开放共享管理制度或实施办法,让共享工作有章可循。同时,还应建立相应的成本和收益管理办法,对财务收支进行约定。资产对内的开放共享应本着成本补偿和非营利性原则,可对开放方予以经费补贴和补充,也可通过公开透明的成本核算向共享方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对外的开放共享收费可以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结合市场机制和相关定价机制合理制定。

(五)搭建好资产共享平台

在已有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实践的前提下,高校搭建各自的资产共享平台不再是难事[ 24 ]。高校搭建的资产共享平台应兼具信息获取和服务开展的功能,将可共享资源的设备原值、功能类型、专业领域等信息都详细纳入,同时需在平台保留开放共享的记录,有效衔接设备的管理、服务、监督和评价,形成院系内部、跨院系、跨校区多层次的共享网络。在平台管理上,可以实现由学校资产管理部门集中集约管理,也可采用信息化手段通过权限分配实行分散管理的运行模式。通过搭建资产共享平台,在用户和机组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高校可以利用自身掌握的各项资源,开发面向不同群体的资产共享平台,进一步提升大型仪器设备等资产的服务能力[ 25 ]。

(六)加强共享平台管理队伍建设

目前高校资产管理队伍力量普遍薄弱,资产的使用效益得不到保障。因此,人才队伍的建设在高校资产共享工作开展过程中绝对不容忽视。高校应根据拟开放共享资产的技术需求,合理配备技术人员,建立一支兼具专业技术和管理服务水平的人才队伍。同时,高校应结合共享领域和层次,制定直接参与共享工作的技术服务人员岗位、培训、薪酬、职称评定和激励的政策,以稳定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和激发管理队伍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实验技术水平,让开放共享的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达到良好的共享服务效果。

(七)完善共享的评价激励机制

资产管理工作同样需要激励机制来促成效,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共享绩效评价和激励机制对资产管理工作的改进意义重大。高校可通过资产的共享频率、用户评价等级、服务质量评价等对团队的技术和服务水平做出评价,从而合理安排或调整开放共享的收益分配,通过对资产共享的产出指标评价来衡量经费再投入的规模等[ 26 ]。此外,在考核过程中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用于检验测试的仪器设备侧重考核其出具的报告数量,用于科研项目的仪器设备侧重考核其科研成果,用于教学的仪器设备侧重考虑人才的培养情况。总之,高校在资产开放共享机制中应充分考量评价激励机制的作用,以此来调动学校相关部门和人员主动作为的积极性,通过资产共享实现资产投入效益最大化。

(八)加大资产的维修保养投入

高校的经费大多来源于财政支持,所以上级部门应当投入相当的资金用于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等资产的维护和保养。高校应当在注重仪器设备等资产开放共享的同时,将科研经费的一部分专门投入到仪器设备等资产的维护和保养上,保障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此外,高校应当制定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将仪器设备等资产共享使用产生收益的一部分用于机器的日常维护和运转,以形成良好的开放共享循环机制。

六、结语

推进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是落实国家政策的需求,也是提升高校资产利用效益的需求,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值得关注和讨论的热点话题。本文从共享机制角度出发,对提升大型仪器设备利用效益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有效延伸,旨在突破高校对资产管理长期停留在维护和保管管理层次水平的局限,让学界意识到推动高校建立并形成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机制是一项对内对外双赢的实践工作,并期待学界能更加深入地探讨共享机制在提升资产利用效益方面所起的作用,帮助高校在固定资产管理实践中不断探索出新的路径。●

【参考文献】

[1] 陈洪霞,刘朋.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管理体系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7):252-254.

[2] 钟冲,高红梅.新时期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管理体系探索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36(6):1-7.

[3] 邓敏,雷敬炎.地方政府促进高校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主要做法和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4):264-267,278.

[4] 郑忠香.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建设与实施[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16):20-22,26.

[5] 赵玉茹,冯建跃,赵月琴.浙江省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现状调研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10):255-258,266.

[6] 周文鳞,梁国斌,王田虎.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思考与实践:以江苏理工学院为例[J].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21,27(3):113-116.

[7] 路月,赵静,任志波,等.基于Web的大型仪器设备论证系统设计[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7):292-294,301.

[8] 王丽华,刘炜.助力与借力:数字人文与新文科建设[J].南京社会科学,2021(7):130-138.

[9] 張海峰,李桂宾,梁国丰.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管理体系探索与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3):257-259.

[10] 张远方,郑琦.加强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7):200-202.

[11] 蔡兵,刘姝伶,尹玲娜,等.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2):259-263.

[12] 高红梅,董艳云,王世海.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研究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0,39(6):289-292.

[13] 潘越,农春仕.浅析高校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建设中的问题及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37(3):259-261.

[14] 曲京山,张晶,李玉松.财务共享模式下的高校科研管理改进研究[J].会计之友,2020(20):87-92.

[15] 农春仕,孟国忠.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运行机制的探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0,39(4):249-252,284.

[16] 张三军,洪家祺,赵杭美,等.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管理的探讨与实践:以华东师范大学为例[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37(10):1-5.

[17] 温慧珍.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浅谈[J].教育教学论坛,2019(4):6-7.

[18] 张黎伟,周勇义.高等学校大型科学仪器开放共享激励政策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2):234-237,244.

[19] 郑建彬,赵明,宋秀庆,等.高校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建设运行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1,38(2):255-258.

[20] 孙红霞.放管服下高校采购管理的权限界定与职能转变[J].会计之友,2019(17):114-118.

[21] 郑联盛.共享经济:本质、机制、模式与风险[J].国际经济评论,2017(6):45-69.

[22] 和丽芬,侯然然,张丹.共享经济模式的财务治理思考[J].会计之友,2021(11):37-42.

[23] 刘奕,夏杰长.共享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动态[J].经济学动态,2016(4):116-125.

[24] 王官禄.高校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融合的实践思考[J].会计之友,2020(20):100-104.

[25] 廖琪,钱俊臻,严薇.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工作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6):8-10.

[26] 朱霞,曹奕轩,蒋晴倩.基于AHP的高校仪器设备绩效评价[J].会计之友,2021(5):120-12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420137.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