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财会人员如何克服职业倦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徐明辉

【摘要】财会人员职业倦怠研究是应用心理学在会计职业领域研究的拓展,国外学者已在此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深入研究,但我国学者对此问题暂涉足少。文章借鉴国外会计职业倦怠的相关研究成果,结合自身对会计职业倦怠的思考,剖析职业倦怠的成因及作用方式,以期为国内的会计职业倦怠研究提供合理借鉴,为会计人员减少职业倦怠的影响提供可行性措施。

【关键词】财会人员;职业倦怠;职业素养;心理关怀

【中图分类号】F233

一、引言

职业倦怠是Freudenberger于1974年首次提出,他用这一词汇描述了服务于助人行业的人们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所经历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1]。国外有统计机构在调查从业人员职业状态时发现,有超过77%的被调查者有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23%的被调查者经常感到职业倦怠[2]。职业倦怠现象普遍存在于会计、医疗、教育、警务治安、金融、企事业等行业单位。会计作为扎根于各行各业的基础职业,因其重复性高、工作强度大、枯燥繁琐的行业特性,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易发区。

职业倦怠研究之所以日益引起重视,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我国经济目前正处于转型升级期,行业优胜劣汰进程加速。如何提高员工效率,为企业生存发展提供持续动力,成为各行各业不得不面对的重大课题。职业倦怠作为影响员工效率的外生因素,增加了企业的经济、社会和心理成本,越來越引起企业重视;二是在个人职业生涯中,职业倦怠时有出现,不可避免,是一种长期的慢性“病症”[3]。因此,为了有效降低职业倦怠的危害,必须深入研究职业倦怠的形成机理及作用方式,并提出有效的干预策略,以减少员工职业生涯困扰。

以工作重复性高著称的会计行业,职业倦怠正成为影响会计人员职业生涯的重要因素。但纵观国内会计研究,会计职业倦怠问题并没有引起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会计学界仍未正式引入职业倦怠这一概念,相关学术研究仍处于空白状态,会计职业倦怠作为影响会计人员职业生涯和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始终游离于会计研究视野之外。笔者试图对会计职业倦怠进行分析探讨。

二、会计人员职业倦怠成因分析

目前,财会人员的职业倦怠问题广泛存在,这和工作性质及工作内容息息相关。会计职业倦怠的高发,无论是对财会人员自身,还是对企业来说都是不利的。引起财会人员职业倦怠的成因有多个方面,本文将从财会行业性质及工作内容、财务人员职业生涯规划、心理状态着手进行分析。

(一)财会人员日益增长的自身发展需求与财会工作的公共属性要求之间的矛盾冲突

财会作为基础补充性行业,其应用遍布各行各业,工作自成体系且有严格的职业规范,所以它是一个相对自主的行业。针对其服务的企业,财会工作有一定的公开性、透明性,其核心价值理念是维护大众利益或集体利益。从这方面看,财会行业天然自带公共属性,即财会工作更多的是维护社会整体及公共利益。但作为财会人员来说,社会阅历、自身价值理念、本心利益考量各有不同,使得这种自身发展的需求与财会工作的公共属性之间有一定的冲突。浅而言之,财会人员的自身发展需求与会计职业要求难以完美契合。

(二)财会行业制度与职业性特征的缺陷易使会计人员产生职业倦怠

财会工作具有较强的程序化、机械化特征,工作内容重复性高、工作时间节点性强,行业制度和职业特征的缺陷易使会计人员产生职业倦怠。

从工作内容上看,财会人员的日常工作内容大多是一些重复、枯燥、批量的数据核算、业务监督、原始资料的审验、稽核,以及报送月(季、年)财务快报、财务报表等工作。以上工作的“通病”是:单一、重复、繁琐、枯燥,鲜有变动的重复性流程导致财会人员思维定式,难以突破惯性藩篱,形成职业倦怠,影响其工作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从心理角度看,面对周而复始的机械化重复作业,财会人员很容易产生急躁、抑郁等消极情绪,并对职业前景产生消极预期,长期失望、焦躁情绪的累积将引发情绪质变,最终产生职业倦怠。

(三)财会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的冲突

由于财会工作涉及面广,工作内容精细,导致财会人员长期处于紧张的工作环境中。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催生了一批盲目追求利润、缺乏企业文化培育的短视企业,而对于财会人员急需的心理疏导、简明有效的沟通交流,恰恰是我国这部分企业所缺乏的企业文化。财会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的冲突直接导致部分财会人员沟通交流中缺乏主观能动性、业务中缺乏良性互动,最终导致工作成就感、认同感及企业支持度逐步降低。随着财会税收准则、基础会计准则的不断更新、变动,这种冲突会越来越显露,最终导致财会人员产生职业倦怠。

三、解决财会人员职业倦怠的建议

(一)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远大的愿景可以有效抵御职业倦怠

1.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保持财会人员探索新事物的内生动力和学习能力

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保持财会人员职业新鲜度的内生动力。企业应该协助引导财会人员在职业生涯规划、职称评定、薪酬提升等方面,以既有的业务能力为基础,准确分析个人潜在能力和擅长专业领域,合理评估个人愿景和现实能力的差距,把控职业提升潜力和方向,有针对性地提升个人业务能力,以更好地实现基础能力与日常工作的完美契合,获得职业发展后发优势。企业可以通过愿景树立、职业生涯规划,培养会计人员“能者上,庸者下”的意识。

2.培养会计从业人员的宏观视角,摆脱“小财务”束缚,实现个人和企业的双赢

财会人员应跳出“脱离实际看财务”“财务看财务”的“小财务”思维定式,培养自身宏观把控能力,抬高视角,站在更高更宏观的角度去做财务工作,即从实际业务中来,到实际业务中去,综合考量财务工作在企业全局中的作用,从而找到自身价值的切入点,更好地参与到企业决策中实现自身人生价值。

(二)财会人员职业素养的培养和养成有助于克服职业倦怠

财会人员职业素养培养包括会计职业道德培养、会计专业技能提升、交际和协调能力强化、心理素质提升、团队默契培育、创新能力再塑等。职业素养提升包括的这些都需要财会人员通过自身实践、认识、再实践,才能修成正果,这是个周而复始、逐步提高的复杂过程。企业应积极为财会人员创造机会,为其预留合理时间、空间,让财会人员在锻炼中成长,在实践中锻造强大的心理素质和过硬的业务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源上克服消极情绪的累积,实现自身价值。

(三)心理关怀有助于缓解职业倦怠

1.增加财会文化底蕴,营造轻松、愉悦的工作氛围、心理环境,让财会人员更好地融入企业文化

因财务工作具有谨慎性特质,企业财会文化一般较为严谨。无形中引领、约束着财会人员的行为和主观能动性,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财会人员工作效率的提升。这与财会人员普遍希冀的严肃不失活跃,严谨不失灵活的财会文化背道而驰。如何营造愉快的工作氛围、如何有效打造活跃的心理环境是企业增强内部凝聚力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因此,企业应在严谨的财会文化以外,适当营造活跃、轻松的工作氛圍及和谐的沟通机制。通过氛围调剂,为财会人员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使交流沟通便利化,为财会人员工作责任感与积极性的提高做好后勤保障。

2.健全财会制度规范,成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及心理援助体系

科学而公正的考评、及时的心理疏通指导会激励财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并为其树立职业目标,防止因负面情绪聚集、目标缺失引发职业倦怠。

(1)以定性考核为出发点,辅之以明确化的定量指标,构建客观、可量化的考核体系。其中,定量考核指标是考评标准的重中之重,通过量化不同财务岗位上财务人员的岗位责任与义务清单,为公平绩效考核提供基础依据,为会计人员职业技能的提升提供方向指引。

(2)以服务定成效。现代会计行业是基础服务行业,其提供会计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影响企业及社会决策。由财会服务的获取者、被服务者来考核财会人员工作的成效,将打通财务工作的最后一环,即财务成效评价。只有引入服务评价才能打破财务工作周而复始的“死水”,让财务人员及时调整心态,提升业务能力,保证工作效率。

(3)公开、透明化的财务考评体系有助于调动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企业应将考评过程、结果、服务评价公开透明化,并将考评结果完整、及时地传递给财会人员,从而便于财会人员迅速调整工作状态,提高工作成效。

3.培养财务人员的心理调节能力,以提升应对复杂工作的能力

首先,企业应当合理调节财会人员的工作密度,让其有时间、空间根据工作的轻重缓急调整其工作任务的先后顺序,增加财务人员的自主性。其次,财务人员应适时进行心理疏导,工作难以推进时,要及时做好心理调适,避免烦躁、绝望情绪的积累。

4.培养财会人员的成就感和获得感

企业应该注重对财会人员开展心理辅导、思想教育,帮助他们剖析职业困境的成因,并给出合理化的改进建议。同时制定阶段性目标的绩效奖励办法,以培养财会人员的工作责任感、成就感,从心理上消灭职业倦怠的诱因,调动其主观能动性。

(四)大力推广财务信息化建设,解放财务人员的“双手”

积极推进财务信息共享平台的构建与完善工作,将重复性高、繁杂枯燥的财务工作程序化、固定化、简单化,用会计信息化代替传统财务人员进行原始票据审理、原始资料统计、月(年)结、财务报表出具,解放财务人员“双手”。深度挖掘会计信息化潜力,引入大数据分析,将财务预算、审计、分析、应对融入会计共享平台,让财务人员的职能转变为录入、稽核、分析等,顺利实现传统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过渡。

四、结语

综上所述,财会人员职业倦怠的成因有多种情况,本文仅从财会人员的心理状况、工作状态入手,通过分析企业在新常态下面临的压力与挑战,阐述了对财会人员心理及工作态度的影响。通过原因分解,从职业愿景树立、职业素养养成、心理疏导及关怀、职业技能培养这四个方面提出对策,对财会人员的职业成长和企业财务效率的提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卞冉,龙立荣.工作倦怠的理论研究及其进展[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4):317-320.

[2]崔宏.注册会计师职业倦怠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7(5):81-84.

[3]崔宏.会计职业倦研究回顾和展望[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9):114-1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420595.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