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美洲新作物的引入和扩植:对中国的影响及启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林姝含

   摘 要:明清时期,美洲新作物不断引入中国,新作物引入和扩植的动因主要是:种植新作物能够获得较高收益,种植难度较低且产量高,能够有效缓解生存压力。这些新作物的引入和扩植,对中国具有积极影响:使中国的作物明显多样化,增加了可耕地,缓解了中国的粮食危机。也具有消极影响:导致生态出现破坏,自然灾害发生率明显增高,人口压力也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而提高。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美洲新作物 对中国的影响 启示
   中图分类号:F129;K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2)01-245-03
   一、导言
   新航路开辟于15世纪末期至16世纪中期,北太平洋出现“大帆船贸易”,这是新航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表面上来看,大帆船贸易与16世纪以来之后200余年间中国的衰落没有太大相关性,实际上,从新作物的引入与扩植来看,这两者的相关性极高。新航路开辟之后,原先在世界格局中处于优势地位的中国曾不断衰落,这种衰落,源于大帆船贸易带来的白银大规模流入中国对中国经济形成的冲击,也源于新作物引入到中国之后大规模扩植催生的生态破坏、人口压力等等。新作物的引入和扩植,使中国的作物明显多样化,增加了可耕地,缓解了中国的粮食危机,[1]但也导致生态出现破坏,自然灾害发生率明显增高,人口压力也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而提高。[2]对这些情况展开分析能够发现诸多启示。
   二、新作物的引入和扩植的动因
   (一)利益驱动
   对明清这样的封建王朝而言,人口总数及粮食总量等能够直接决定征收到的税收总量大小的因素极为重要,人口总数、粮食总量、税收总量这三者对明清两个王朝的运行乃至存亡具有决定性影响。在引入和扩植玉米、红薯等新作物之前,明清两朝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和水稻。与玉米和红薯等新作物相比,小麦和水稻这两种传统作物对生长条件的要求较高,因而难以在一些自然条件尤其是种植条件较差的地方种植而且产量相对较低,由此,保障和促进粮食流通成为明清两个王朝的重要任务之一。实例如:明清两朝北方核心地区在很大程度上仰仗东南(主要指长江下游平原地区)的粮食、财赋。保障和促进粮食流通能够使商人等群体获利,但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自然灾害和战乱等情况极有可能危及粮食流通,进而危及明清两朝中央政府的运行乃至整个王朝的稳定。因此,引入和扩植玉米、红薯等新作物成为一种必要举措:与小麦和水稻等传统作物相比,玉米和红薯等新作物对自然条件尤其是种植条件的要求相对较低,而且产量相对较高,这些新作物在中国北方很多自然条件尤其是种植条件较差的地方得到有效扩植。[3]使这些地方的百姓获得较好的粮食保障,政府保障粮食流通的压力明显变小,人口总数、粮食总量、税收总量这三者随之增加,在这种明显能够有效获益的情况下,明清两朝的政府必然积极引入和扩植新作物。
   (二)缓解生存压力
   一个王朝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王朝的生存问题,从根本上砜凑庖晃侍馐前傩盏纳存问题,即绝大部分百姓是否能够在每一年之中的绝大部分时间内获得足够的粮食。百姓面临的生存压力,实际上也是王朝面临的生存压力。当这种生存压力大于王朝治理体系的承载力之时,王朝就会面临崩溃风险。为了有效降低这种生存压力,明清两朝的统治者非常关注粮食的生产和流通问题,即关注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并保障粮食有效流通等过程中的问题。新作物的引入和扩植,能够有效降低百姓乃至王朝的生存压力:与小麦和水稻等传统作物相比,玉米、红薯和土豆等新作物的产量高、生长周期较短而且对种植条件的要求不高,因此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有效增加百姓的口粮总量,百姓的生存压力随之降低,进而降低了王朝的生存压力,因此明清统治者对新作物的引入和扩植十分关注。
   三、新作物的引入和扩植对中国的积极影响
   (一)粮食危机的缓解
   在美洲传入中国的新作物之中,目前种植范围最广的是玉米、土豆和红薯。但在明清时期,与其它两种新作物相比,土豆的种植面积相对较小,玉米和红薯在粮食危机的缓解方面贡献最大。红薯的引入、扩植起始于明代后期,当时的江南地区灾荒频发,一些地方官员大力助推红薯的扩植,有效缓解了这些灾荒,明王朝统治阶级注意到这一情况并着力向中国北方扩植红薯,[4]但在这种新作物获得有效扩植之前,中国北方很多地方出现严重粮食危机,这些粮食危机加速了明王朝的灭亡步伐。玉米的大规模推广是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初,也就是乾隆中期到嘉庆、道光时期。玉米得到大规模推广之时,中国已经经历约80年的相对稳定时期(康熙平定三番直到乾隆中期),中国国内的农业生产乃至经济都获得较大程度的发展,与此相伴的是人口总数明显上升,人口压力随之明显上升,出现粮食危机的可能性变大。为了有效降低出现粮食危机的可能性,清王朝统治阶级开始大力助推玉米和红薯等新作物的扩植,从扩植玉米的情况来看,乾隆中期到嘉庆、道光时期,玉米扩植速度明显快于此前时期,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前,玉米已经扩植到中国大部分地方,这种新作物的有效扩植,明显降低了中国出现粮食危机的可能性,也就降低了清王朝面临的生存压力。
   (二)作物多样化
   明清时期,近30种来自美洲的新作物传入中国,如:玉米、红薯、土豆、南瓜、花生、向日葵、辣椒、西红柿、菠萝、腰果、可可和烟草等,这些作物的传入使中国的作物显著多样化,对中国粮食风险的降低起了一定作用。作物种类较少的情况下,某次自然灾害(如洪水、旱灾和台风等)或病虫害都有可能对粮食产量产生显著影响,进而威胁百姓的生存,甚至有可能引发农民起义、危及王朝的统治。实例如:明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是明末自然灾害频发,北方地区粮食产量明显下降,大量百姓生存受到严重威胁且税收等并未减少,这些百姓在失去生存希望的情况下铤而走险参加起义,严重动摇明王朝的统治根基,最终大量农民军在李自成率领下攻占北京城,[5]明王朝灭亡。来自美洲的新作物传入中国并有效扩植,能够有效丰富中国人的餐桌,更为重要的是能够显著降低粮食风险,为王朝的稳定运行创造条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422425.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