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徐振平

  摘 要: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要素。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重要内容,完善的会计信息化建设可以帮助企业提升经济效益,提高管理效能,而数字经济的崛起对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文章基于数字经济的特征,探究了其对会计信息化不同方面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促进企业取得更好的发展提出了未来展望。
  关键词:数字经济;会计信息化;发展展望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发展数字经济,数字经济已成为社会经济中新的重点发展方向,数字化在全球技术变革中扮演着越来越不可或缺的角色。据信通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显示,从2005年至2020年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由2.6万亿元增长至39.2万亿元,其所占GDP比重由14.2%提升至38.6%。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将数字化技术应用到企业生产、社会生活、居民消费等方面已成为不可扭转的趋势。可以看出,数字经济在科技发展的支撑下迅猛崛起,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企业传统的会计核算方法、审计程序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等在数字经济背景下都将面临一系列转型与升级。数字经济的本质是信息化,数字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现有的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数字经济对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为适应发展数字经济的要求,致力于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智能转型,企业应从哪些方面做出努力,成为当前阶段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数字经济的内涵及特征
  1.数字经济的内涵
  数字经济是指以数据资源为基础并将其转换为有用的信息,依托于互联网等新型技术以及数字科技,进行提升和优化经济结构并创新商业模式以达到进一步提高社会运转效率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它实际上是将数字技术与产业进行融合,将传统企业基于计算机技术、互联网和数据进行重构,从而激活企业新的增长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2.数字经济的特征
  (1) 一项生产要素
  数字经济的核心是数据,它是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在农耕文明时代,充足的土地和劳动力代表了强大的领导力;在工业文明时代,拥有资本的技术才能迅速实现大发展;但在数字经济时代,谁先掌握了数据谁就具备了最先发现市场规律的洞察力。数据日益成为企业最为关键的核心资源。
  (2) 两项组成部分
  数字经济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数字产业化,即把技术形成产业。它的主要业务是输出数字技术服务和数字产品,一般表现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通信业等企业的转型上。二是产业数字化,即用技术武装产业。表现为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传统产业虽然没有改变过去生产的产品和服务,但极大地提高自身的运营效率和质量。本文所分析的是产业数字化,即上面所指数字经济的第二类。
  (3) 三种基础设施
  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为“云―网―端”为基本的大智移云物区等新技术。“云”是指大数据、云计算基础设施,“网”不仅包括互联网,还拓展到物联网领域,“端”是指用户直接接触的个人电脑、移动设备、可穿戴设备、传感器,乃至软件形式存在的应用,是数据的来源,也是服务提供的界面。
  (4) 四种组织形态
  平台化、共享化、多元化和微型化的企业组织形态在数字经济下日渐清晰。从企业内部看,部门壁垒被消除,岗位界限被打破,员工被充分授权赋能,通过资源共享,创造更多价值。从企业外部看,企业与政府、供应商、顾客等利益相关者同处于一个平台上,它们资源互补,相互利用,相互合作,模糊了不同组织间或供需侧严格的组织形式与边界。在平台上,项目团队更微型,通过资源共享,产品服务也更多元化。
  三、会计信息化的内涵及发展阶段
  1.会计信息化的内涵
  会计信息化是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基础上建立的信息系统,通过会计信息系统,使得企业会计信息更实时高效地呈现出来以满足各方利益相关者的需要。
  它是企业财务信息管理顺应信息社会的一个重要转型,将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到会计相关处理上,从而达到提升企业经营效率的目的。
  2.会计信息化的发展阶段
  (1) 会计电算化阶段(1979年-1997年)
  改革开放之初,财政部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启动会计电算化试点工作,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会计电算化阶段。这一时期,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升级了记账方法,计算机处理的准确性使人们摆脱手工重复记账、账账核对、试算平衡等环节,数据的实时录入可以随时生成新的企业综合信息,数据的完备性能满足用户各种财务管理和分析需要。同时,由于会计操作系统的改变,审计方法也随之改变,但当时的财务软件和审计水平都还比较落后。为顺应时代要求,对会计人才而言,要会操作电算化系统,而审计人员在计算机审计下不仅要能够看明白计算机部门保存的关于程序设计的逻辑流程图,更应该具备自编程序的能力。
  (2) 会计信息化阶段(1998年-2015年)
  1999年,“会计信息化”概念的提出,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会计信息化时代。这一时期,我国一方面积极引进ERP,在国内建立财务共享中心,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进程,一方面于2008年成立XBRL中国区组织,致力于加强与国H会计标准的接轨。实践发现,企业引入ERP能够显著提高国有企业营运能力,提高决策效益,长期内绩效具有边际收益递增效应,而XBRL格式财务报告可以减少投资者的信息搜索成本,有效降低股价波动的同步性以及提升基金市场的有效性。2010年前后,“大智移云”技术迅速崛起。其中,云计算为“财务云”的问世作了坚实的技术支撑,使得企业内部财务共享、信息共享成为现实。基于这个信息平台,企业的信息系统实现充分协同,内部沟通渠道进一步被拓宽,极大地降低了企业沟通交易成本。
  (3) 会计智能化阶段(2016年至今)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425045.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