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微信平台的商科课程全生态管理实证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顾静 姜金德 张婧

   摘 要:微信作为国内使用最为广泛的社交媒体软件,在移动学习、社交学习上的优势明显。微信平台支持下的商科课程全生态管理实施方案,包括课程公众号、知识服务公众号与传统教辅相结合的课程资源设计,基于雨课堂和微信群的课程互动设计和遵从团队发展规律、构建自适应性学习共同体的协作式教学策略。通过教学实践的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微信平台支持下的讨论交流对同学关系、师生距离、学习氛围、课内学习辅助、课外学习辅助均具有正向影响,其中同学关系与课内辅助对课程教学效果的影响显著。
   关键词:移动学习 社交学习 商科教育 虚拟学习社区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2)02-204-04
   一、引言
   2015年《地平线报告》指出,未来的在线学习将更加社交化。国内外研究人员发现,学习的社交化有利于学习绩效的提升。Rau等人指出,社交媒体已经成为流行的知识分享、集体学习的在线平台。Greenhow认为,社交媒体能帮助学习者与他人进行更为有效的沟通,帮助他们分享观点、构建认知和收获反馈。由此可见,将社交媒体运用于教育信息化新模式的构建、运用于混合式学习、翻转课堂具有广泛的理论基础。而微信作为一款国内流行的、具有社交、通信和平台化功能的手机应用,在移动学习领域的优势不可估量。
   目前,关于微信在教育信息化中应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微信的应用模式、微信学习平台的设计、微信学习资源的设计、微信学习的互动模式、基于微信的移动学习等,大多从某一门课或微信的功能特点出发,从技术角度谋求适合教学。而对微信运用于课程管理的普适性研究较少,实证研究就更少。本文基于目前各高校仍以传统教学为主的现实情况,提出微信平台支持下的商科课程全生态管理实施方案,包括课程资源的设计、课程互动的设计以及构建自适应性学习共同体的协作式教学策略设计。最后通过三个班级的实证数据,验证微信社交软件在课程全生态管理中的作用机制。
   二、理论回顾
   (一)移动学习
   移动学习是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Alexzander Dye认为,移动学习是在移动设备帮助下,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学习,移友习中使用的设备必须有效呈现学习内容,并且提供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移动学习者采用“碎片化”的学习方式,一般很难长时间保持注意力的集中,这就要求学习资源必须“微型化、颗粒化”。鉴于此,基于微信的移动学习资源设计应遵循碎片化原则,将知识点进行拆分。此外,为保证学习者在利用零碎时间学完所有片段后能掌握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点,这要求各片段组合背后具有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
   (二)基于社交媒体的学习
   基于社交媒体的社交学习具有学习性和社交性双重功能,学习者借助社交媒体建立社交关系,通过交流互动、知识分享、协作学习形成集体智慧,提高学习绩效。一些研究表明,社交媒体的应用使非正式学习、碎片化学习成为可能。茆意宏以微信平台为例,对大学生微知识学习行为的过程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会通过微信获取知识、交流学习心得,并存在一些深度学习行为。微信可以给人带来内容满足感、社会满足感和快乐满足感,有助于学习者社会化、增强自我认同和交往能力。高校可以利用微信等平台开展微知识服务,以更新教学模式,提高知识服务水平。
   (三)虚拟学习社区
   虚拟学习社区由虚拟社区的定义发展而来,它是以知识传播为目的的虚拟社区。Hilts和Wellman认为虚拟学习社区具有双重功能,一是帮助师生完成学习目标,二是为学习者提供信息交流的平台。Lewis和Allan(2005)认为,虚拟学习社区通常包括如下特征:共同的目标、共享的资源、成员自主、高度的沟通、交互和协作、信息共享、知识建构、知识迁移。过去,虚拟学习社区多指师生利用课程网站进行在线学习时所形成的社会群体。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尤其智能手机普及后,移动学习、基于社交媒体的学习形成了更有活力的虚拟学习社区,为正式和非正式学习小组建立了一个有效的知识传播环境。
   三、微信平台支持下的课程全生态管理实施方案
   基于微信在移动学习、社交学习、构建虚拟学习社区中的运用,本文提出了微信平台支持下商科课程全生态管理的实施方案,包括课程公众号、知识服务公众号与传统教辅相结合的课程资源设计,基于雨课堂和微信群的课程互动设计和构建自适应性学习共同体的协作式教学策略。如图1所示。全生态主要指微知识载体的多样性、微知识服务的全程性和微信群聊沟通的自组织性。
   (一)公众号微知识与传统教辅相结合的课程资源设计
   课程资源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针对课程建立的微信公众号,将章节按主要知识点进行切分,在课程公众号中进行编辑,并通过目录的形式索引,方便学生查阅。每个知识点都可以作为一篇小文章或微视频进行发布,并通过链接形式跳转到相关知识点,形成知识之间的关联。第二类为相关知识服务公众号的媒体资源,这类教学资源时效性高、实践性好,教师通过筛选发布给学生,可以作为课堂案例、课后阅读资料或作业题材使用。第三类为课程幻灯片、习题、电子书等教辅资料,通过课程群或基于微信的智能教学工具(例如雨课堂)进行发布,方便学生在课上及课后随时随地阅览。
   (二)基于雨课堂和微信群的课程互动设计
   课程互动主要通过雨课堂和微信群聊来完成。雨课堂通过上课点名、测验、投票、弹幕、红包等手段活跃课堂气氛,引进竞争机制,加强群体学习效果。微信群则构成了课下的三维虚拟学习环境,方便师生分享学习资料、进行讨论和社交。传统教学模式下,师生互动大部分发生在课堂上,为一对多关系。这容易导致学生与老师之间沟通少,激励不足。学生之间除了上课时集中,其它时间均为独自学习,容易产生孤独感。通过雨课堂、微信群为学生提供一个虚拟学习社区,将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纽带,形成归属感。师生在讨论、协作过程中,完成知识共享、迁移,最终内化。整个沟通过程中,教师的中心位置逐渐淡化,形成多中心的网络结构和学习共同体。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426270.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