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索建立集中统一及刚柔并济的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机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毛金剑

  【摘要】随着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和经济不确定性的增加,信用风险管理越来越受到企业界的关注和重视,学g理论层面有5C模型、5P要素的参照信用分析模型,实践推广应用中有企业风控职能化以及全过程信用管理体系等做法。但在实际中企业信用管理还存在重风险防范、轻业务融合,偏业务扩张、忽风险管控等管理与业务融合困难的问题。文章以Z集团的信用风险管理应用为例,从风险防范及管理提升的视角,探索构筑集中统一及刚柔并济的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机制,对企业风险管理的深化具有现实价值和推动意义。
  【关键词】信用风险管理;集中统一;刚柔并济
  【中图分类号】F832.4
  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随着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和经济不确定性增加,信用风险越来越受到企业界的关注和重视。据调查,我国企业应收账款/流动资金比例约50%,高于发达国家20%的水平;且制造业之间相互拖欠、逾期欠款居高不下,也成为企业关注的重点[1]。
  近年来,企业逐渐将信用风险管控职能化,开始形成全过程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但具体实践中,常发现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管理与业务的融合困难等问题,如:重风险防范、轻业务融合;或偏业务扩张,风险管控流于形式;或拘泥理论,对新问题新需求缺乏有效的回应等,制约了企业管理水平和经营绩效的提高。本文尝试从风险防范及管理提升的视角,以Z集团的信用风险管理应用为例,推演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有效解决及优化,探索构筑集中统一及刚柔并济的信用风险管理机制。
  一、信用相关概念
  信用销售即赊销,信用采购即赊购,交易的基础为信用。信用是指为顺利实现产品销售,给予客户一定期限和金额内延期付款的优惠,以及为保证公司所需资源稳定供应,而给予供应商一定期限和金额内提前付款的优惠。
  信用政策是指允许客户/供应商信用交易额的控制上限,以及允许客户延期付款/供应商预付的期限控制上限,包括信用额度、信用期限、信用有效期等。在业务实践中,信用政策又成为企业营销政策组合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信用要素结合合同信用条款有了不同程度的体现。
  信用风险管理是指在促进业务健康发展的同时将信用风险控制在企业可接受程度内而构建的管理体系。包括:建立和维护交易对象信用档案;开展信用分析及评估;制定、维护、执行信用政策;优化信用资源配置,控制总体信用风险;动态监控信用管理实施情况;跟踪、评估及反馈信用管理实施结果;债权保障及催收;信用管理评价等。
  授信,原义用于银行对单位和客户所规定的内部控制信用高限额度(《商业银行授权、授信管理暂行办法》,银发〔1996〕403号),实际工作中银行授信按金融业务程序确定一定期间内对客户提供一定金额的资金支持,并对授信业务活动进行管理。一般企业建立信用风险管理体系时,参考银行授信概念,可以适度分离信用条款与合同权限,强化信用条款的资源属性,有利于尽快推行信用风险管理理念。本文中授信概念指企业信用授予行为,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与授信管理比照互用。
  二、Z集团企业现状
  上海Z集团是从事国内原材料贸易及加工的国资央企大型企业集团,主营6大类产品、15个产品系列,产品为同质化的工业产品,处于完全市场竞争状态,市场份额35%,下属60家子公司为国家汽车、电力、石化等工业产业提供贸易及加工配送等供应链服务。近年来,为进一步提高规模效应,Z集团通过并购及渠道整合,实现收入千亿元规模,致力发展成为极具竞争力的行业一流企业。
  Z集团识别公司内部风险主要为信用风险、库存风险等,具有信用风险管理的内在驱动。Z集团信用风险管理工作经历了两个阶段:(1)企业兴建扩张初期,没有完整的信用管理理念,信用管理由市场业务单元(子公司)自行控制,随着业务扩张,信用坏账损失开始出现;(2)体系逐步健全时期,公司投入力量强化专门的风险管控职能,建立信用管理制度,所有信用业务均由总部(财务部)归口审批后才能执行,对各类业务单位授信实施高度集中统一的管控模式,有效遏制了客户授信膨胀的势头。
  三、Z集团企业信用风险特点
  (一)信用规模大,资金占用大,信用逾期绝对额大
  Z集团营收规模超千亿元,信用占用年均超80亿元,资金占用机会成本超亿元(80亿×年化基准利率);经营业务信用期限较长,工程业务、深加工业务等信用期限普遍超90天;信用逾期率相对较低,但信用逾期的绝对金额水平很大,逾期风险产生后果的严重性很大(见表1)。
  (二)市场业务单元(子公司)点多面广,管理难度大
  Z集团下属子公司覆盖全国各区域,设8大区域、超60个会计主体,业务涵盖汽车、家电、热板、工程、电工以及海外业务板块。部分新并购加入体系的业务单元信用管理缺失或薄弱,同时海外业务尚未纳入企业统一的信用管理体系。
  (三)市场业务单元对风险管控方式时有抱怨
  公司已基本建立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但内部满意度调查发现,近三年市场业务单元(子公司)对信用风险管理的业务抱怨较多,如:信用审批效率较低,信用标准不够明确,财务风控对部分长期客户表现的轻资产高负债趋势常常不能评审通过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业务的发展。
  (四)信用管理系统自动化、智能化程度较低
  公司已在业务合同订货系统嵌入信用在线控制模块。但缺乏贯穿覆盖信用需求、资信评估、预警分析及逾期跟踪等全过程的集成管理信息系统,信用管理的智能化水平较低。
  四、企业信用风险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经营策略不稳健,风险意识不足
  企业经营者囿于销售至上的经营策略,看到订单的销量增长,容易忽视订单后面交易对象的信用风险问题;或者固守订单,对于客户资质、经营能力、付款能力等资信变化未能及时掌握,信用需求缺乏动态的评估调整,导致信用风险敞口流于控制,信用占用金额、应收账款及逾期金额居高不下,严重阻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部分新纳入体系的业务单元,本身的风险意识不足,存在经营侥幸心理,没有认识到坏账损失将会产生的严重后果。

nlc20220512135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431106.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