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审计环境视角下会计师事务所服务能力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薛爽 黄松

  【摘 要】 不同区域的市场氛围和审计环境存在差异,形成差别化的会计服务市场,影响会计师事务所的服务能力及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与中心城市相比,非中心城市会计师事务所规模普遍较小,处于次优审计环境中,且受到专业人才欠缺、执业资质局限、组织形式相对落后、服务对象规模小和非制度性壁垒等因素限制,服务能力较弱。优化非中心城市市场环境和审计环境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必要举措。通过引进专业人才、增加执业资质、推进合并整合、扩大业务规模、改进组织形式和加快数字化转型等手段,可以提升会计师事务所服务能力,优化审计环境,促进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建设。
   【关键词】 审计环境; 会计师事务所; 鉴证服务; 浙江示范区; 非中心城市
  【中图分类号】 F23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22)10-0061-07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企业数量爆发式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新注册市场主体数量为2 502万户,比2019年净增124.6万户,增长5.2%,年末市场主体总数达1.4亿户。企业数量的规模化扩张增加了鉴证和非鉴证服务需求。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下称中注协)网站显示,鉴证和非鉴证全行业收入从2015年的689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1 108亿元,年均增长超过10%。在行业需求增长的同时,对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服务能力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全国共有会计师事务所9 825家(总所8 607家,分所1 218家),注册会计师11.5万余人。
   2021年11月24日,财政部印发的《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要提升行业服务能力,结合大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特点,每年从一体化管理、信息化管理、“专精特”发展等方面树立典型示范,推广先进经验,着力培育一批国内领先、国际上有影响力的会计师事务所服务中国经济,参与和融入全球经济发展。目前,注册会计师行业形成了四大国际所领先、国内大型事务所齐头并进、中小型事务所持续发展的局面。根据中注协发布的《2020年度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百家排名信息》②,前100家会计师事务所收入总额为586.03亿元,注册会计师36 111人,其中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收入为182.70亿元,占31.07%的市场份额,注册会计师5 247人,占比14.53%。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人均创收348.2万元,是国内事务所学习和追赶的目标。
   从收入看,国内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存在较大差距,这是国际事务所凭借强大的专业能力、丰富的执业经验和行业先发优势,在高质量服务需求的市场和审计环境下拉开的。从地域看,区域环境与审计机构的服务相互反馈,如研究发现国家审计与区域营商环境显著正相关,其中揭示、抵御功能的发挥有助于提升区域营商环境水平[ 1 ]。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级别高的地区,汇聚数量更多的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处理业务广泛,积累了丰富经验,形成更强的抵御能力,这些地区的会计师事务所具备了较强的服务能力。
   但是,在经济水平和城市级别较低的地区,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数量少,影响力较弱,执业资质不多,执业深度和力度较差,相比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级别高的地区,服务能力明显较弱。因此,如何在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级别低的地区,优化市场和审计环境,提升会计师事务所服务能力,影响着城市整体的服务水平,也是建设高质量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要课题。
   二、审计环境的界定及要素
   人类与自然环境是相互影响和发展的,所处环境在动态变化。审计环境是审计存在和发展的空间,是审计赖以生存的土壤[ 2 ],是影响审计人员实施审计活动的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的总和。审计也是一个系统,审计环境就是这个系统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与系统环境之间存在交换关系[ 3 ]。审计环境由政治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和审计组织环境构成,在受托经济责任下,需要对审计活动所处环境状况进行度量[ 4 ]。审计环境对审计主体有着不同的要求,审计主体的审计定位差异导致审计目标的不同,而且审计目标中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率性、效果性、经济性、可持续性等具体目标在不同审计环境中要有所突出[ 5 ]。
   根据相关研究,审计环境定义如下:审计环境是指审计监督活动中的内外部因素及主客观条件,一般包括审计地位,审计独立性和威慑力,在社会上的影响,审计机构的隶属关系和权限,审计监督的广度、深度和力度,时间和空间,审计监督对象的数量和素质,被审单位的历史与现状及其在生产技术、经营管理各方面的基本情况等[ 6 ]。上述定义阐述了审计环境的相关要素,与真实、合法和可持续的审计目标相契合。体上,审计环境影响审计活动和审计机构的行为。动态变化的审计环境形成不同的审计目标和审计手段,产生不同的竞争机制、各异的市场参与者和差别的服务能力。
  
  三、非中心城市的定义及审计环境
   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级别较低地区的概念并不具体,需要更加清晰地界定。现代城市分工理论认为,城市分工存在产业分工和功能分工两种形态,其中大小城市之间主要是依据功能分工导向进行分工的[ 7-8 ]。按照国家发展规划和相关资料,具体分为中心城市和非中心城市两类。
   (一)非中心城市的定义
   中共中央、国务院2014年印发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指出,中心城市是指在一定省份区域内和全国社会经济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具有综合功能或多种主导功能,起着枢纽作用的大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包括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和重要节点城市等。因此,本文将不属于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和重要节点城市等地区称为非中心城市,与中心城市相区分。
   根据各地统计年鉴和公报的数据③,从经济发展水平角度看,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百强城市中,有67座非中心城市,其国内生产总值平均为4 452亿元,较2019年增长2.91%,且前100强城市中有19座非中心城市来自长三角地区。进入前100名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总体较高,尤其是长三角地区的中心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经济活力强,对鉴证和非鉴证业务需求大,要求具备更好的审计环境和服务能力。

nlc2022053017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432465.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