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不良资产处置新路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董自康 牛浩安

  【摘要】在我国供给侧改革政策倡导下的经济结构转型中,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已经成为破解经济困局的必由之路。而在需求侧向供给侧破局的过程中,不良资产将越来越多,不良资产处置市场的变化也将给资产管理公司带来新的挑战。文章将以我国A资产管理公司以债转股方式处置的案例为切入点,着重分析不良资产的不同处置路径,以及其处置过程中所面临的税务和法律风险。
  【关键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债转股;破产风险隔离
  【中图分类号】D913.99
  一、不良资产的内涵及AMC的出现
  (一)不良资产的内涵
  不良资产的出现有其内在的规律,是一种既定的客观事实。在国家金融体系中,国有商业银行是金融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银行“坏账”的不断堆积正是金融危机产生的温床。不良资产久拖不决,有可能危及金融秩序和社会安定,并会影响国家的改革与发展进程。1998年2月国务院部署了国有商业银行资产实行五级分类制度和银行业自办实体全面清理脱钩工作。自此我国正式引进了西方的风控机制,即国际上通行的贷款质量“五级分类”法。其中不良资产的逐渐孕育,成为经济运行的重大隐患。
  (二)资产管理公司(AMC)在国际上的首次出现及发展
  20世纪80年代,美国储蓄机构爆发了自20世纪4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大的金融危机,约1300家储蓄和贷款机构陷入困境。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美国成立了一家重组信托公司,接管了破产的储蓄机构,并通过贷款出售、证券化、分包、拍卖、股权合作等方式处置了这些机构。重组信托公司成功运营并处置了747家储蓄和贷款机构,涉及资产4026亿美元,处理成本875亿美元,成为首家“坏账银行”。此后,北欧四国纷纷效仿,向美国学习并成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大规模处置和重组国内不良金融资产。亚洲金融危机暴发后,东亚和东南亚国家也开始准备成立资产管理公司,以处理自身规模庞大的不良资产,稳定金融市场体系。例如,日本的“桥”银行、韩国的资产管理公社、印度尼西亚的银行坏账处置公司、泰国的金融机构重组管理局等对本国商业银行产生的不良资产进行重组处置。自此,资产管理公司的运作逐渐成熟,成为各国处理银行不良资产的专门金融机构。
  (三)我国资产管理公司的产生与发展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同样为我国的金融业敲响了警钟,当时我国有相当多的大中型国有企业负债经营,有的甚至积重难返,已经实质性破产。1997年底,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约占贷款总额的25%,1998年上升到33%。这样的不良贷款率,早已高出人民银行规定的警戒线,我国面临严峻的金融危机。
  在这种背景下,我国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应运而生,登上了历史舞台。1998年中央连续召开会议,听取央行、财政部以及证监会等相关部门的汇报,结合我国的实情最终决定成立四大国有独资资产管理公司。根据会议精神,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各自对自身的不良债权负责。成立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后,果断剥离出1.4万亿元银行不良资产,为后期我国的经济稳定发展与金融稳定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现如今,这四家资产管理公司仍然在我国经济和金融的强劲崛起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当前国内AMC不良资产处理的理论与实践
  (一)不良资产的四大效应理论
  四大效应理论是由各大资产管理公司运用和创新出来的理论模式,包括“冰棍效应”“苹果效应”“轮胎效应”和“文物效应”。“冰棍效应”即收购的不良资产应及时处置。如果不及时处理,它们可能会像冰棍一样融化。因此,面对不良资产,需要高度重视并加以处置,及时止损。“苹果效应”即一篮子苹果中有好苹果和坏苹果。是先选好苹果还是先选坏苹果?如果先挑差的吃,那么吃到最后都是差的苹果,因为苹果在筐中会不断腐烂。正确的吃法应当是先进行好坏分类,好的直接吃,钠还削着吃,对于不良资产可以借鉴“苹果效应”进行分类处置。“轮胎效应”即拥有一辆待出售的车,而这辆车需要一个轮胎。如果不修理,直接卖掉它并不能获取最大的价值,但是如果买一个好轮胎并安装好,这辆车就会变成一辆好车,可以卖到一个好的价钱。基于同样的原理,一些不良资产应该在收购后进行适当的投资后出售,就可以获得更大的收益。“文物效应”是基于冰棍效应发展出来的一种处置理论,即对于太阳底下的冰棍应当尽快处理掉,但对于有重组价值的资产应当暂且封存进行保值增值,亦可以引进其他的战略投资者共同经营,运作的时间越长,回报率反倒越高。但“文物效应”一般只针对如房地产、土地资源、重大项目或重大企业等特定资产,适用对象具有特定性。上述四种理论效应,揭示了不良资产处置的最简单的背后规律。
  (二)不良资产的常见处置方式
  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就是为了应对与处置不良资产,其对于不良资产的处置具有专业性。对于可疑类、损失类资产的处理与处置国有优质资产大不相同,处置不良资产时要注重考虑国有不良资产的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所以在具体的处置方式上比较灵活。常见的不良资产处置方式包括债务追偿,资产转换、转让与销售,债务重组与企业重组,债转股及阶段性持股,资产证券化等。其中,债务追偿即通过非诉讼方式,作为债权人的资产管理公司追回外欠债款,使收购的不良资产包能够顺利转化为资金正常流转,保证资产管理公司经营顺利而进行的法律行为。债务追偿过程中若有担保机构且担保机构先行承担责任,承担责任的担保机构可以向债务人进行追偿,但依旧受诉讼时效的限制。债务追偿是资产管理公司将收购的资产包进行处置的最简单和最直接的方式,但目前各大商业银行对于该种结构简单、风险低的资产包进行内部自主处置,资产管理公司一般收购不到此类资产包。资产的转换、转让或者出售,这三种资产处置方式其实是不同的法律行为,具备不同的法律效果。资产出售是指购买方以现金、股票或其他有价证券为对价收购卖方公司全部或实质全部的资产而接管卖方公司的营业 。对于购买方来讲 , 也就是资产收购。而资产转换与资产转让,是指资产所有者为更有效地使用其资产而对部分资产开展调剂处理等经营管理活动。在实践中资产管理公司会综合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报告与风险评估部出具的风险评估报告以及法律合规报告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会绝对化地运用某种方式。目前各大资产管理公司在处置不良资产的过程中也确实是在寻求灵活多样的投资合作处置方式,通过对多元化处置的探索,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更多地因地制宜,一企一策,打出系列组合拳。例如,在新形势下的商业性不良资产推介会中,进行资产营销、公开竞价,采用分标的付款、分期转移债权、分期解除对应抵押房产的方法,既可以获取方案预期的收益,也能避免形成新的纠纷。

nlc20220905105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439037.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