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政府采购绩效管理体系建设路径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刘康

  【摘要】本文以高校政府采购绩效管理作为切入点,探讨绩效管理体系建设期间遇到的主要问题,以实际问题为导向,探索当下高校政府采购绩效管理体系的建设路径。旨在保证高校政府采购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持续提高采购管理水平,优化采购投入产出比,取得最大效益。
  【关键词】高校政府采购;绩效管理;体系建设
  一、高校政府采购绩效管理体系建设期间遇到的主要问题
  1.管理理论与实际欠缺。
  政府采购与绩效评价理念均起源于西方国家,经过多年发展,政府采购制度、绩效评价管理制度日趋完善,形成高度复杂的理论体系。相比之下,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才引入政府采购制度,在2003年颁布《政府采购法》,为政府采购工作提供法律依据,逐渐形成符合我国实际国情、满足采购工作开展需要的政府采购制度框架。高校政府采购活动有着专业性强、采购物资种类多样化、经费来源渠道复杂的特征,在实际管理工作中遇到多项难题,受限于时间,当前我国部分高校都存在着绩效管理实践经验不足、绩效评价工作停留在表面,绩效管理体系仍旧处于初期建设阶段,在面对各类突发问题时,过于依赖管理人员的工作经验、主观判断来进行解决。
  2.监管方向偏差。
  部分高校将采购绩效监管重点放在采购程序合规性审查环节,重点对采购部门的工作过程进行审查,没有对前期需求理解、后期绩效评价环节予以必要的监管,形成监管薄弱部位。与此同时,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采购绩效管理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各高校陆续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在平台上线上办理与高校政府采购活动有关的各项业务事项,由信息平台跟踪监管采购活动的程序合规性,如果仍旧以固有思路开展监管工作,不但会造成监管资源的闲置浪费,还将形成高校政府采购风险,不利于深层次绩效评价、绩效管理体系的建设。
  3.绩效综合评价体系缺失。
  部分高校存在缺失绩效综合评价体系的问题,没有考虑到不同采购项目的属性差异问题,也没有明确绩效评价主体,从单一视角设定评价内容、评价指标与开展绩效评价工作,导致绩效评价结果与高校政府采购行为存在出入,部分评价结果不具备实际参考价值。与此同时,相比于政府采购行为,高校政府采购行为较为特殊,有着种类多、专业性强、具备时效性等特征,需要依托指向性政策与实际情况来设立具备针对性的绩效评价指标,这无疑加大了绩效评价体系的建设难度。
  二、高校政府采购绩效管理体系的建设路径
  1.绩效管理理论与绩效管理实践相结合。
  为推动绩效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按照我国实际国情与校情来建设一套完善详尽、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约束、指导绩效管理工作开展。例如,在绩效评价体系建设层面,参考同类成功项目案例、其他高校所设定绩效评价指标,与拟定评价对象进行对照分析,基于绩效评价结果,对评价指标进行修正处理,并遵循先进性、适用性、简单可行性、突出重点、定性定量结合五项原则。其中,先进性原则是持续了解国内最新政策、国内外理论前沿研究结果,随着政策变动、理论体系完善而对绩效评价体系进行创新优化,如近年来依托理论研究成果而引入的制衡理念、绩效引导理念。适用性原则是围绕科学发展观念,综合分析本校采购工作情况、实际校情、外部社会环境、采购项目类别特征等多方面因素,在其基础上建设绩效评价体系,合理选择评价指标种类与设定指标权重值,同时,结合本校战略发展规划,预测本校在未来一定年限的发展情况、高校政府采购工作情况,在绩效评价体系建设期间预留一定的优化空间,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改进绩效评价体系。简单可行性原则是优先设定易于评价、具备实操条件、简单易懂的评价指标,在全面、真实反映高校政府采购行为的前提下,减轻绩效管理工作量,降低管理难度。突出重点原则是以重要程度为依据对各项评价指标进行划分,突出绩效评价与管理工作的开展重点。定性定量结合原则是从指标量化、客观评价、主观评价、个性化指标评价等多个维度来评价高校政府采购行为,既要减小人为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造成的影响,同时,也要减轻对数据分析的依赖性。
  2.完善监管体系。
  首先,为消除监管盲区与薄弱环节,需要建立起全方位的动态监管体系,将实际监管范围涵盖绩效目标设定、预算文件编制、预算实施、采购流程、后期绩效评价、评价报告反馈等全部环节,并将高校政府采购与绩效管理职责落实到个人。同时,采取动态监管手段,在高校政府采购过程中出现不规范行为、采购计划不具备继续实施条件、实时数据与预期目标值存在明显偏差时,清晰反映采购活动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将问题向上反馈,采取修正采购计划、调整下一阶段绩效目标、优化绩效管理流程、追究相关人员责任等措施,尽可量减少损失,避免同类问题反复出现。
  其次,明确高校政府采购过程中各环节的监管重点,指导监管工作开展。第一,在绩效目标设定环节,论证所设定绩效目标是否具备可行性、合理性与合规性,杜绝低效采购、无效采购问题出现,经过反复论证后,再将拟定的绩效目标作为预算采购计划的编制依据。第二,在采购预算计划编制环节,重点审查计划内容是否详尽完整,在计划中预留一定余地来应对服务升级、物资售价上涨等突发问题。第三,在采购环节,按照绩效评价指标、计划和相关制度规范,对采购内容、范围、方式、价格综合、数量、合同签订流程与条款内容、供应商信息、资金支付方式等方面进行监督,及时纠正挪动资金用途、无预算采购、超标准采购等行为。第四,在绩效评价与报告反馈环节,对高校资产配置状况及需求、所采购物资功能效用及高校资产效能匹配度等方面进行评价,判断高校政府采购行为是否合理,在总体评分较高情况下,将评价报告作为下期绩效目标设定与计划编制的主要依据,而在总体评分较低时,深入分析问题原因,对相关人T进行追责惩处,必要时削减项目预算或取消该项支出。
  3.绩效评价指标的规划设计。
  首先,合理选择设计方法,常用方法包括问卷调查、专家咨询法、访谈法、经验法、层次分析法,以专家咨询法最为常见,根据拟定采购物资种类,从教育部直属高校采购专家库中选取一定数量、具备丰富工作经验与扎实理论基础的专家,组成评审专家小组,专家所属领域应涵盖高校全部采购项目类别,对专家的评审意见进行归纳统计,在基本意见保持统一后,即可得出结论,着手设定绩效评价指标和权重值。

nlc20220908164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439414.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