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国有企业举办高职院校办学体制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袁雪良

  国有企业办高职院校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是我国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在高等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增强国有企业办高职院校的办学活力与体制建设,促进国有企业办高职院校持续健康发展,是我们必须面对且必须解决的课题。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是由国有特大型企业攀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攀钢)出资举办的高职院校。学院以建设国家骨干和四川省示范高职院校为契机,积极创新由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学校等四方深度合作的“校政企所”多元办学体制,努力形成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共建高职院校的格局。
  一、国有企业办高职院校办学体制的必要性
  (一)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需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
  (二)是建设国家骨干、省示范高职院校的需要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8号)要求:“地方政府与行业企业共建高职院校,探索建立高职院校董事会或理事会,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发挥各自在产业规划、经费筹措、先进技术应用、兼职教师聘任(聘用)、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吸纳学生就业等方面的优势,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增强办学活力”。
  二、国有企业举办的高职院校的现状
  (一)企业办学的历史追溯
  195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就办学形式问题提出了“国家办学与厂矿、企业、农村合作社办学并举”的方针。此后,职业技术教育在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办学的方针指导下不断发展。“除教育部门办学之外,各部委、各企业以及地方用人单位也都根据生产建设的需要,兴办各种类型的职业技术学校。一般说来,中等专业学校实行分工分级按系统归口的管理体制。技工学校由各部委、地方主管部门、厂矿企业以及用人劳动人事部门分别举办和管理”。
  1998年12月,国家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确定了“三改一补政策”,全国一大批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迅速发展起来,其中也包括一些原来隶属于企业的中等专业学校。
  20世纪80年代初,机构改革后,各行业、部、局的事业单位陆续转制为企业,原来由这些部门管理的学校也随之变为隶属于企业管理的学校。
  (二)国有企业举办高职院校的优势
  国有企业举办的高职院校在实现教学与实践结合、校企合作办学、产学研一体化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我国过去的职业技术教育历程中,企业办学曾取得了辉煌的办学经验和成果,在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世纪以来,国有企业举办的高职院校坚持贴近地方产业,积极主动与行业、企业合作,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十一五”期间,通过改革发展,国有企业举办的高职院校在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优质教育资源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一大批学校和专业的建设成效明显。
  (三)国有企业举办高职院校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资金来源渠道单一,资金缺保障
  国有企业举办的高职院校与政府办高职院校相比,没有享受国家教育事业费拨款、科研经费拨款、基建拨款等,办学经费只能依靠企业支持。企业因市场风险和经营效益的波动,对办学的投入不稳定,使国有企业举办的高职院校在资金、办学条件方面面临困难较大,缺乏基本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资金保障。国有企业举办的高职院校在办学规模、办学条件等方面被拉开了距离,发展面临挑战。
  2.政策划分不明确,发展受制约
  国有企业办高职院校感觉政府在制定职业教育方面的各项政策时,没有明确国有企业办高职院校的地位和职责,经常出现学校应享受的政策性待遇无法兑现,制约了学校的发展。
  3.教师待遇不平等,队伍不稳定
  国有企业办高职院校的教职工属于企业编制,仅执行了企业的《劳动法》,而没有严格落实《教师法》,教师在编制、待遇等方面与政府办高职院校的教师存在较大差距,造成教师队伍不稳定,优秀教师流失严重,影响了国有企业办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国有企业办高职教育都将是一种有效的办学形式,在企业文化的培养、企业竞争力的培育、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办学以来,学院已累计培养学历生5万多人,实施各级各类职业培训12万多人次,较好地满足了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国钒钛钢铁产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走出了一条国有企业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之路。在新的形式下,学院将抢抓建设国家骨干和四川省示范高职院校的机遇,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办学机制,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和学校的作用,实现学院可持续发展。
  三、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和学校的作用,确保学院建设国家骨干和四川省示范高职院校目标的实现
  (一)充分发挥国家、省、花市政府的主导作用
  国家已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等系列文件,明确要求高职院校要主动适应国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主体功能区定位的要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全面提升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水平、条件装备水准和产业服务能力,大力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高等职业教育,为国家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和实现中国创造战略目标提供优质人力资源支撑。因此,在学院建设国家骨干和四川省示范高职时,一方面,学院要坚持高职办学方针,努力提高办学质量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另一方面,国家应给予学院一定的教育经费补贴和相应的扶持和激励。
  《四川省工业“7+3”产业发展规划》确立了钒钛产业为四川省支柱产业,提出了坚持以钒钛带钢铁,突出特色发展的战略。《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钒钛资源综合利用。以攀枝花、凉山、内江为重点,采用目前国内最先进

的钒钛钢铁生产工艺和技术,建设国内最大的现代化钒钛工业园及西南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含钒钢生产基地。实现钒钛深加工产品和低微合金材料等规模化生产,构建较为完整的钒钛产业链,形成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钒钛产业集群”。学院是面向钒钛产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高职院校。因此,在学院建设国家骨干和四川省示范高职时,四川省应对学院建设工作进行统筹协调、科学管理,会同学校举办方攀钢,落实项目责任,实施过程控制,确保项目达到预期目标,开创学院服务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二)充分发挥企业的参与和指导作用
  办学以来,举办方攀钢在政策扶持、体制机制创新、经费投入、实习场地建设、师资队伍培养等方面给予了学校强有力的支持,为学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打造了坚实平台。在学院建设国家骨干和省示范高职时,攀钢一是要加强学院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的领导和管理,加强对项目建设的指导和监督;二是要按照有关文件精神和项目建设要求,保证专项配套资金按期足额到位;三是要积极支持学院在校企合作、教学团队建设、学生生产性实训、项岗实习、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学生就业等方面的合作。
  区域内的企业虽然较多,但比较分散,生产规模不大,技术力量薄弱,技能人才匮乏。因此,这些企业在学院建设国家骨干和省示范高职时,可以作为学院某些建设项目的投资方,接收学生项岗实习,参与师资培训、交流,参与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课程开发等,共同开发科研项目,接纳学生就业,将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纳入企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实现校企双方的双赢发展。
  目前,钒钛资源利用的技术水平还普遍较低,许多技术难关还有待攻克。攀钢集团研究院及其下属的钒研究所、钛研究所等承担着“开发出一批在国际国内领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技术和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新产品,占领国际、国内钒钛产业发展制高点”的重任。在学院建设国家骨干和省示范高职时,攀钢集团研究院及其下属的钒研究所、钛研究所可以充分发挥技术、资金、设备、科研能力等优势,在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基础上与学院建立全面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与学院组成战略联盟,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参与学院的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实训基地建设和技术开发与服务等;学院参与其基础性科研、技术应用支撑、人力资源开发等;双方以“合作投资、共建共享”等方式,合作建设相关实训室和实验室等,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扩大科技合作与交流、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集成和共享各类资源、加快队伍建设、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双赢。
  (三)充分发挥学校实施主体的作用
  学院是全国唯一一所面向钒钛产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高职院校,肩负着钒钛产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职业培训、技术开发与社会服务、带动区域职业教育发展等重大责任。因此,学院在建设国家骨干和省示范高职时,要突破办学体制机制瓶颈,主动服务,感动政府,撬动政策,携手企业和科研院(所),探索“校政企所”联动的多元紧密合作办学新的体制机制;依托“校政企所”合作机制,围绕钒钛钢铁产业链,遵循专业共建、人才共有的原则,建设特色品牌专业;深化教学模式改革,完善工学结合的课程实施机制,构建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具有“双师”素质的专兼职师资队伍,多元共建开放共享的专业教学资源建设;建立良性运作的服务机制,面向行业、企业和社会提供形式多样的服务,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增强学院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信誉度和影响力,使学院成为区域内民生发展、就业通畅、民族稳定、经济繁荣和职教发展的助推者与领航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6368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