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体育舞蹈对高校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高铭鸿

  [摘 要]体育舞蹈是一种融舞蹈和艺术于一体的一种新兴的体育项目,深受广女大学生的喜爱。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通过问卷调查,结合女大学生的特有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和讨论,认为体育舞蹈是一项非常适合女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体育运动,对缓解女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增进女大学生的交际能力有独到功效,建议应该进加大普及力度,进一步推进体育舞蹈在高校的开展。
  [关键词]体育舞蹈 高校女大学生 心理健康
  一、女大学生心理特征解析
  女性大学生当她们面临着更为复杂的环境和机遇,心理特征的许多方面都与男生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其特点如下:一、爱情观念建立。由于步入大学的殿堂很多学生的自我独立意识更加强烈,希望摆脱平时家长老师的管教和束缚,渴望得到的人的尊重、好感。有的同学认为学习的压力不大,或对学习不重视,在学习上找不到自信,企图通过与异性的交往来得到一些心理补偿;有的学生在生理成熟的驱使下,对异性产生了朦胧的好奇心和欲望感。但是因为对生活经验的欠缺和对恋爱的不正确理解,使很多女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有受挫的经历,其中还有一部分出现消极情绪,悲观甚至有自杀等情绪反应。二、自我意识的改变。在人群中,她们会更加注重自己的形象,注重对人对自己的评价。希望通过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来达到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开始注重个性的张扬和自我体现,她们也特别注重来自外界的对自己的评价。三、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性的改变。当代大学生对于人际适应存在很大的困扰,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和他们在人际交往中技巧和知识的掌握存在直接关系。四、高焦虑在当代女大学生中普遍存在。根据研究表明:女性比男性存在着更高的焦虑性。女生在考试期间存在的焦虑远远高于男生,同时因为考试带来的不安和生理反应也远远高于男生。女大学生的成就期望明显低于男大学生,这一差异对女大学生自信心和自尊心会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另外,由于女生心思更加细腻、羞涩、依赖等心理特质的影响,面对相对复杂的人际关系时,面对失意等情感失落,当她们面对学习竞争中的压力,她们又往往不像男生那样轻易向别人表露由此产生的孤独感,无助感,情绪低落等心理不适,无形中也加重她们的焦虑反应。
  二、高校女大学生求新、求美的心理
  追求时尚和新颖是女大学生的一大心理特点。她们对新知识、新事物、新内容有很强的求知欲。追求美是女性的天性,也是时代赋予教育的使命。女大学生偏爱形体的舞蹈、健美操、韵律操、艺术体操等内容,就美学的原理而言,人的生理结构和形态特征虽然与人的遗传有关,但通过体育舞蹈可以对人体进行美的塑造。竞技性的体育舞蹈主要是为了展现个人能力,而大众性的以娱乐身心和锻炼身体为主,其动作简单易学,而且在音乐的伴奏中翩翩起舞,犹如在音乐中散步。从体育舞蹈身体锻炼的角度和美学的角度来说,非常符合女大学生的心理需要。
  三、体育舞蹈对普通高校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1)能锻炼意志品质、增强女大学生的自信心。对于要正确按照音乐节拍完成体育舞蹈的动作,必须熟记动作要领、反应敏捷。并在跳舞时突出展示人体的线条美和姿态美、动作美等。由于体育舞蹈的自身特点,耐力的提高是保证练习者能够完成动作的重要保证,在调查中发现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70%觉得自己体型有所改变,体育舞蹈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健美减肥的效果,爱美是女人的天性,她们觉得自己的皮肤变好了,身材变好了,自信心有很大的提高。
  (2)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缓解女大学生的精神压力。由于女大学生比男生具有更高的焦虑倾向,来自社会、学习、生活、就业、情感等多方面的压力,使她们变的精神紧张,产生了自卑和恐惧情绪,情绪波动大,精神压力也很大。体育舞蹈能在美的旋律中抒发情感、交流思想、相互沟通,在舞蹈中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提高人际间的交往能力,表现自身的形体、线条及曲线美,并能消除疲劳,改善大脑皮层状态,使兴奋与抑制达到新的平衡,使身心获得充分的积极性休息。
  (3)疏通女大学生的思想情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体育舞蹈是一项由男女互相搭配来完成一项运动,通过联系,能够增强女大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以此来改善学生之间关系。当代大学生男女学生之间缺乏必要地了解和沟通,相互之间的关系冷漠,较易产生孤独感与人际关系障碍,通过体育舞蹈的练习,可以为男女大学生搭建一座沟通的平台,不但丰富学生们业余生活,同时消除男女之间隔阂,加强相互了解。
  (4)培养女大学生的高雅气质,提升审美价值观。体育舞蹈在动作、音乐、人体、服饰中蕴藏的美,正符合女大学生爱美的天性,这也是体育舞蹈主要吸引她们的因素,因为她们在其中感受着美,表现着自己的青春和美丽,展现的不仅仅是形体方面的美,更是一种内心的精神上的美,她们的气质在美中得到升华,在升华中将美诠释的淋漓尽致。
  参考文献:
  [1]张清澍,陈瑞璋,伏宇军.体育舞蹈[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7:2-3.
  [2]蒋桂萍.舞蹈、体育舞蹈、艺术体操[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95-96.
  [3]李雷,王卫.体育舞蹈的健身价值及在我国高校开设的必要性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3,26(6):814-815.
  [4][9]章巧珍,吴龙.试论体育舞蹈与身心健康[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4,18(4):118-119.
  [5]张世如,金长伟.对大学生体育舞蹈学习动机的探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25(3):152-15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35654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