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于海霞 高桂政

  摘要:通过阐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必要性,分析了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行政事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措施与对策。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内部会计控制 问题 措施
  一、行政事业单位实行内部会计控制的必要性
  一是会计信息质量的保证。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制定和执行相应业务处理程序、科学的职责分工,使会计信息资料在相互牵制条件下产生,从而有效地预防错误和弊端的发生,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二是保护财政资产的需要。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使单位工作人员在财务工作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使收支行为规范化,财务管理科学化,从而有效避免财政资产的流失,从源头上遏制贪污舞弊、挪用公款等经济犯罪事件的发生。
  三是依法理财的关键。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内部会计监督,强化内部自我约束机制。此外,国家制定的一系列财经纪律及法规,都要求各行政单位通过制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来落实,各行政单位通过实施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来实现自我约束。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中的主要问题
  1.内部控制环境薄弱,内控意识相对淡薄。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只重视本单位的事业发展,轻内部管理,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到位,认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主要来自财政预算安排,只要按规定编制预算,取得资金和使用资金便可,以致出现财政经费支出失控的现象;有的单位虽然建立了内控制度,但没有认识到内控制度是一种业务运作过程中环环相扣的动态监督机制,也没有意识到管理者和相关业务部门在内控过程中应当承担的职责,只关注内控制度的文字编写环节,忽略了制度的执行,使制度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2.内控制度不完善,控制措施有待加强。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尚未制定系统规范的财务内控制度,或者简单地以财政部门预算替代内控制度,致使会计人员在实际操作中无据可依、无章可循,随意性较大。还有些单位虽然制定了一些会计内控制度和办法,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严格执行,缺乏必要的监督,导致有章不循、违章不究,内控制度形同虚设。个别规模不大的单位,权责不明确,会计、出纳、资产管理等不相容职务没有有效分离,职责不清,越权行事,给滥用职权、贪赃舞弊等现象造成可乘之机。
  3.预算控制比较薄弱,预算执行情况失控。虽然行政事业单位大都实行了部门预算制度,但预算编制还比较粗糙,一般仍根据当年财政状况、上年收支实绩、预算单位自身的特点和业务进行核定,大都没有细化到具体项目,预算支出达不到逐笔进行核定的要求。另一方面部门预算涵盖范围有限,预算之外的追加调整项目仍然很多,弹性较大,追加项目越多,预算的随意性越大,权威性和约束力就越差。有的单位没有将部门预算在单位组织体系进行细化,没有对单位内各部门经费审批人实行责任预算约束,使得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失控。
  4.内部控制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专业财务人员素质不高。目前,我国个别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只是由不具备基础会计知识的办公室人员兼任,他们的财务知识和专业技能匮乏,业务素质较低,对违反财经法规和违法违纪的行为缺乏辨别和拒绝能力。这些单位的财会人员还不能适应内部控制的要求,造成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不强,内控效果较差。
  5.内部审计缺失,监督机制不完善。虽然目前大部分行政单位成立了自己的内部审计部门,但大多与会计部门平行,没有建立明确的岗位责任制,缺少一定的独立性。而财政、审计部门作为主要的监督机构,其监督仅停留在一般经济事项的监督上,缺乏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考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完善。
  三、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措施
  1.增强内部控制意识,营造良好内部控制环境。按照内部控制要求,单位负责人对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完整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有效负主要责任。行政部门可以通过各级财政部门组织单位主要负责人及相关领导进行内部控制知识培训,使他们能充分意识到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强化内部控制意识,优化内部控制环境。行政单位应按照权责明确的原则健全单位内部机构的设置及权责分配、完善内部审计机制,增强单位相关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2.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健全岗位责任制。在制定、修改内部控制制度时,应按照相关要求,结合本单位内部实际情况和外部环境对内部控制的影响,找准失控环节,明确自控重点,细化责任,特别是加强对薄弱环节和重要岗位的控制,做到制度管人,责任到人,形成一个在内部控制方式、技术、手段等方面有章可循的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设计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要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坚持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制度建成后,要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不断修改完善,尤其要适应于内控的变化,忌流于形式,不能一劳永逸。
  3.进一步完善部门预算制度,强化预算控制。一是在部门预算编制环节,要在实施综合财政预算的基础上,做到零基预算和细化预算。最重要的是明确各项收支费用的方向及用途,专项资金力求细化到具体项目,防止支出超预算、随意扩大预算范围等行为的发生。二是在部门预算执行环节,应将部门的预算与单位内部的责任预算有机结合,建立规范、有效的预算调节机制,并严格责任预算的考核机制,进一步强化刚性预算意识,使财政预算单位在实际情况发生变化时,可以快捷、简便、高效地调整预算。
  4.加强内部控制人员的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对涉及内部控制的人员,单位应该加强培养,使他们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和强烈的责任心,同时具有较高的素质,能够对各项实务做出正确的判断。一是对业务经办人员进行政策教育以及职业道德教育,以增强他们的纪律性,使其富有责任感,遵纪守法。二是对会计人员,不仅要求他们具备较强的政策法律意识和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而且还需要有一定的职业道德水准。要通过培训使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政策法律意识不断增强,知识不断更新,技能不断提高,会计职业道德不断提升。三是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技能培训,使他们掌握科学的内部审计方法,使内部审计真正起到对内部控制的监督作用。四是对无会计证和新上岗人员,必须参加会计从业资格统一考试,或参加会计证上岗培训,经考试合格,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才能持证上岗,否则不得上岗。并将持证上岗作为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的硬性措施,严格执行。
  5.加强审计和监督机制,完善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实践表明,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当务之急就是必须要强化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和外部监督工作。对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内部审计既是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强化内部会计监督的重要措施,应使其制度化和规范化。行政事业单位要提高内部审计机构层次,强化其权威性和独立性,确保内部审计人员独立行使职权,增强其公正性。通过定期开展内部审计来审查内控制度是否健全,执行是否有效,评价相关部门和人员执行内控制度的情况,从而督促单位充分、有效地执行内控制度。要强化外部监督,财政和审计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进行检查,改变单位内控制度形同虚设的局面,指出单位管理上的漏洞,帮助单位建立和完善现有的制度,进而促进单位内控制度的执行。这样,通过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监督紧密结合,形成合力,才能够更充分地发挥其在内部控制中的监督评价作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35956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