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江西在建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实践与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傅小峰

  摘 要:中共十八大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五位一体架构中,凸显了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顶层设计。文章以江西打造生态农业的蓬勃态势为例,突出了农业科技的优先地位和作用,同时分析了当前影响生态农业进一步转型升级,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角度,提出了在建农业科技示范园对策和思路。
  关键词:农业科技示范园 生态文明 创新 转型发展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2-158-02
  一、江西农业科技示范园的规模与分布
  1.规模扩张提速。据江西日报大江网报道,2012年8月在江西上饶召开的全省农业科技园区现场经验交流会正式给新认定的26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和8个省级鄱阳湖生态农业示范基地授牌。至此,江西省已建成100个农业科技园区(其中南昌、井冈山和新余3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20个鄱阳湖生态农业示范基地),无论是国家级还是省级农业科技园,数量均为全国之首。而截至2013年10月全省在此基础上又增加认定31个省级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区,其中国家级增加3个,一年之内增加一倍。建设规模最大的是南昌县蒋巷镇占地56000亩,最小规模也有100亩。
  2.县市区分布密集,结构差异化凸显。其中分布较集中于江西省东部的上饶市11个,南部的赣州市10个,分别占全省的19.3%和17.5%。全省的农业科技示范园的主导产业大多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例如上饶市以葛根、马家柚、葡萄为主业;赣州市和宜春市以白莲、有机白茶、铁皮石斛、食用菌为特色产品;总体以有机蔬菜、水稻、水产养殖居多;另外还有蛋禽、生猪、果树以及农产品加工等。建设主体分别有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少数由行政事业组织承办。
  二、江西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几点启示
  1.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是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过程。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是以技术密集为主要特点,以科技开发、示范、辐射和推广为主要内容,以促进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目标。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是从一个个局部现行现试,逐渐展开的。一来可以减少风险;二来为扩大推广积累经验;三来以最低的成本,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企业是园区建设的主体。只有主办企业盈利,园区的发展才有持续的条件。园区虽然是示范区域,但要维持园区的正常运转,除了资金的投入,更多的是加强管理,才能支撑恰当的投入产出比,只有运用现代企业制度的管理,才能提升体现园区的价值和优质功能,其示范作用方可充分显现。
  3.地方特色是园区生命力所在。江西是农业大省,地域辽阔,水稻大米虽然是当地的主要作物,但由于地质条件、气候变化和耕作习惯的不同,经济作物的种类呈现较大差别。如上饶山林地貌,适应果园栽培;南昌水资源丰富,气候湿润,适应蔬菜、水产养殖等。
  4.创新是永恒的主题。用工业化和智能化的理念打造农业科技示范园是推进园区技术进步的必然选择。由于城镇化加快,城市地域扩张,土地资源有限,耕地面积受挤压,加之需求量的加大,传统农业方式远远满足不了需求,因此设施农业、高新农业、生物技术农业等现代化科技手段将支撑起现代农业的发展。
  三、江西农业科技示范园目前存在的短板和不足
  尽管全省农业科技示范园的总量在全国名列前茅,但建设质量和经济效益,尤其是品牌知名度确是屈指可数。
  1.产品品种少,推广价值低。新品种开发周期长,持续投入乏力。有些先是轰轰烈烈,而后虎头蛇尾,最后不了了之,造成品种数量上始终上不去,质量提不起来,市场吸引力和看点底,场面冷清,示范效应大打折扣。
  2.运行效率低,起效慢。许多示范园从立项到实施经过很多程序,很多关卡,加上农产品本身受季节性因素影响,若错过某个时节,就要等待到下一轮,误了农时,增加了预算成本。
  3.宣传推广力度不够。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在当地遇冷,麻烦不断。土地征用或租用对当地百姓不理解,难以接受。一方面是开发者工作做的不细,在宣传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匆忙上马,负面影响未消化;另一方面当地乡镇政府配合不力,村民有抵触,设置人为障碍。
  4.重要区域的示范园布局太少,发展很不平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南昌地区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主要核心区域,又是江西省会城市,高等院校和农业科技人才相对集中,辐射面广,人均消费水平高,但示范园布点只有零星几个,远远满足不了市民的消费、休闲、游玩和观光需求,南昌四县(南昌县、新建县、进贤县、安义县)潜在扩张空间有待拓展。
  四、在建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对策及思考
  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是与生态农业和现代农业紧密相联的,具有前瞻性和导向性,是一项系统工程,形象工程,标杆工程,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我党今后“五位一体”重点工作之一,上升到了极其重要的高度,因此就本人拙见,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和思路:
  1.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要把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纳入城乡规划的总体蓝图,农业示范园有区域性特点,是一定范围的样板,代表着这一区域未来的发展方向,并具特定的指导和推广意义,其他远距离示范点只有参考意义,不可照搬,所以规划中不可缺失。
  2.建立示范园要量力而行,因地制宜。各地自然资源禀赋不同,发展水平有差异,虽然作为示范园从规划设计上要有超前意识,科技含量要高,但要根据当地实际,符合当地条件,选择适宜的规模和设施条件实施,除了观赏性外,更重要的是实用并具有推广的可能性和价值,这才是建园的真正目的。
  3.从节约和集约土地资源入手,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我国人均耕地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坚守耕地红线,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要坚决杜绝那种以建示范园为名,行跑马圈地之实的错误乱象丛生;不要铺摊子,摆花架子,规模与用地相吻合,珍惜每一块土地,倡导生态文明,寓建设美丽中国于建园的示范当中。   4.密切与当地群众的联系。从建园之初就要把宣传和发动工作放在第一位,做到耐心细致,建设者的工作行为和谈吐,不要传导出以侵占当地资源的姿态,引起百姓的排斥,而是要从为当地经济发展,为他们提供增值服务、提供就业出发,为其带来实惠,解决其后顾之忧,从而赢得理解和支持。
  5.加快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放开搞活农村土地、劳动力资源市场。让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决定性作用,让示范园建设搭上土地流转的快车,使土地潜在价值激活出来。
  6.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要善始善终。头脑发热,一时冲动,虎头蛇尾都要不得,不仅劳民伤财,而且给老百姓造成不良影响;不仅要坚持长期办下去,而且要不断创新,有新突破,有新成果,使之起到带动和牵引当地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作用。
  7.转变发展方式,以服务深化示范园体制创新。示范园是形象工程,更是服务载体。园区的科研成果不能束之高阁,要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延伸产业链。这就要求科研工作者,走出园区,主动把科研成果与农业生产实际对接,以实实在在的收成和利润、以真诚的服务打动和感化农户愿意为之推广,才能找到市场的位置和价值。只有示范园的持续健康发展,才能使园区保持永不凋谢的生命力。
  8.建立农业科技保险机制。政府投入是一方面,但要有相应的保险机构参与,例如探索建立一个完善的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风险投资体系,可以有效降低科技推广及成果转化衍生的系统性风险,减轻主办方和协同方的资金压力和风险成本。
  参考文献:
  [1] 林树文,陈文静,曾玉荣.福建省新农村科技服务创新体系模式构建及对策措施[J].江西农业学报,2011(12)
  [2] 翟虎渠著.科技创新与现代农业.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3] 云青彤.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J].江西农业,2013(4)
  [4] 江西建成100个农业科技园的启示.中国广播网,2012.8.16
  [5] 丁永辉,胡长效.我国农业高新技术园区建设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J].农业科技通讯,2011(9)
  [6] 韩常灿,陈国定,孙国昌,汪自强.农业科研院所科技推广的途径探讨[J].农业科技管理,2013(5)
  [7] 李凤菊,宋治文,王晓蓉,王丽娟.天津市设施农业科技发展对策研究[J].农业科技管理,2013(1)
  [8] 甘良淼.做好“扩量、提质、增效、服务”四篇文章 全力推进我省农民合作社持续健康较快发展[J].江西农业,2013(3)
  [9] 辛翔飞,王济民.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研究综述[J].农业科技管理,2011(6)
  (作者单位:南昌市农业科学院 江西南昌 330038)
  (责编:贾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49293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