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各地区居民消费支出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筱琦

  摘要:我国消费支出收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主要根据我国2010年31个省市的国内生产总值、职工工资总额、商品零售价格指数、财政支出等进行了实证分析,利用Eviews对各影响因素影响程度进行定量分析,意在说明其中的相互关系,并根据分析结果指出其经济意义所在,提出相关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消费支出;GDP;价格指数;收入差距
  一、引言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消费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因素之一,且多种因素制约着消费水平。由凯恩斯消费理论可以得知,消费支出水平受到GDP、RPI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但这些因素都是如何影响着消费水平呢?只有正确寻找真正影响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才能从根本上改善不足,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二、理论基础
  消费函数是指消费支出与影响它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根据凯恩斯的经济理论,消费函数主要受收入水平的影响,还受到多种其他因素如商品价格指数、财政支出等影响。本文针对收入水平这一因素选出国内生产总值和职工工资总额,针对商品价格水平选用了商品价格指数,针对福利选用财政支出,结合当前中国扩大内需的形式对各影响因素建立模型分析。
  三、计量模型
  本文以《中国统计年鉴2011》为资料来源,使用了2010年各地区的职工工资总额、生产总值、商品零售价格指数、财政支出(数据见表1),对我国各地区居民消费支出影响因素做实证分析。
  3.模型分析
  从模型的回归结果上看,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解释是比较符合客观实际的,因此模型中的变量从经济意义上来说是可以接受的。根据模型及其系数的经济意义检验,在给定的31个样本内,国内生产总值每增加一个单位,消费支出平均增加0.349个单位。从之前的分析可以得出国内生产总值对于消费水平的影响是较大的。因此,若想提高消费水平,重中之重就是提高地区GDP,从而带动消费。
  五、政策建议
  综上分析,GDP总量对各地区的消费水平的影响尤为重要,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消费水平的显著差异也由此造成,既而导致我国东中西部经济水平在发展中丧失平衡,造成我国中西部地区悬殊贫富差距。在改革开放之初,由于东部沿海地区地理方面的优势,我国的战略重点是发展东部沿海地区。在发展三十多年后其经济迅速发展并取得卓越成就。与此同时,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经济水平差距越拉越大。在当前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东西部之间的经济差距使内需严重不足,对全国经济继续向前健康良好的发展形成阻碍。因此,建议政府首先应该将国家应坚持西部大开发重点战略,帮助西部地区找到自身具比较优势的项目进行发展,如旅游业、重工业、新能源行业等,使西部地区形成自己的特色经济,为将来的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其次加强中西部地区的合作,优劣互补、经验交流,通过地区间的互补性联合开发经济产业,增加西部地区的竞争优势,转换比较优势为经济优势,最大化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促进显著提高西部地区GDP的绝对数量,以使经济差距在中西部地区越来越小。同时挖掘西部地区消费市场的潜力,扩大内需,提高人口的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吸引优质劳动要素到西部地区发展,从而根本上西部地区的消费水平,进一步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促进民族团结和谐,共同建设美好家园,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打下坚实的基础。(作者单位:贵州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1[Z],北京,2011
  [2]齐吴珍.我国居民人均消费的增长趋势和影响因素分析[J]. 现代商贸工业. 2010(20)
  [3]孙国锋.中国居民消费行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南京农业大学 20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57849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