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发挥政府作用 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小川

  【摘要】“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中小企业可持续的发展,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是重中之重。然而,由于信息透明度低、自身规模有限等问题,在传统的融资方式中,中小企业一直处于弱势地位。本文通过探讨如何有效发挥政府这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提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 融资难 政府
  中小企业占据我国市场半壁江山,其对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和吸收劳动力方面有着重大作用,随着我国不断降低企业创立的门槛,人民创业的积极性不断提升,小企业的发展就更为蓬勃了。然而,“打江山易,守江山难”,虽然现在人人都可创业,但是想要让企业可持续地发展下去,还是很难的。最令中小企业家头疼的,莫过于融资难的问题,资金是企业发展的基本要素,没有资金的支持,企业难以为继。
  根据理性经济人假设,银行等金融机构作为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缺乏将业务向中小企业这个风险高、收益少领域延伸的主动性,加之我国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还未完善,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稀少,使得中小企业融资处处受到限制,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这时,就需要政府进行适当性干预,发挥好政府这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协调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引导信贷资金向中小企业倾斜,不仅要通过对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各种硬性指标的监管,更多的还是要通过政策来使银行愿意主动地服务于中小企业,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若是将硬性指标强加到银行头上,银行会迫于压力被动地向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这样银行的金融服务的创新积极性将会受到抑制,甚至会通过一系列的不合理方法,从而表面上达到政策指标,实际上却达不到政策实施的真正目的。因此笔者认为政府应该多在发挥银行主动性上下功夫,利用各种政策让中小企业成为银行一个重要的利润增长点,如此才能使银行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不断创新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开拓中小企业市场,真正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笔者认为,政府应有效发挥其引导作用,通过完善金融体系、担保制度、融资制度等三个方面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健全金融体系
  (一)促进民营资本进入,降低银行设立门槛
  中小企业近些年蓬勃发展,数量不断增多,这就带来对信贷资金的需求增大,而作为资金供给方的银行,处于一定程度上的卖方优势地位,因此对需求方的选择条件也较为苛刻,同样的资金与其贷给风险高的中小企业,还不如贷给风险低、还款有保障的大型企业,因此,要想让中小企业容易获得贷款,就要打破银行的这种相对垄断的地位,引进竞争者,提高社会信贷资金的供给,降低贷款成本,使得社会信贷资金达到一个新的均衡点。近期,党中央和国务院不断下发文件,明确指出支持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这对我国中小企业是很利好的,一旦银行业的竞争上升,最终受益的就是资金的需求方,即广大中小企业。
  民营资本设立的小型银行,与大型银行相比,一般更适合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和支持。由于小型银行资金规模有限,市场容量较小,因此大都立足当地市场,能够充分利用其地缘优势、信息优势,大力发展关系型信贷,与当地中小企业一起成长发展,能缓解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实现双赢。
  (二)加速利率市场化进程
  我国银行业的金融业务存在着同质化的特点,各个银行业务结构大体相似,并没有什么突出的特色业务,一旦利率实现了市场化,银行间的价格战就会打响,价格竞争将成为各个银行竞争的重要手段。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银行业现有的业务一下子就会达到饱和,银行就必须开拓新的业务点、新的市场以获取利润。利率放开后,银行的主要利润点――存贷差也将消失,银行要想实现发展,只有转变利润结构、业务结构,在大型企业已被银行分食的情况下,转变市场定位,将视野投向广大中小企业,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这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是很有帮助的。
  现如今,我国物价上行压力不断加大,由于存款利率还没完全放开,这就导致实际利率很低,许多居民不愿将手中的闲钱存入银行,使得银行可贷资金总量减少,中小企业就更难获得贷款;因此,放开存款利率,使银行能以高存款利率吸收更多居民存款,从而增大可贷资金总量,中小企业获得贷款的可能性就会增大不少。
  (三)健全资本市场体系
  在一些资本市场很发达的国家,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中,直接融资占了很大比重,而在我国,大量中小企业还是依赖传统银行贷款的方式。健全资本市场体系,为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大开绿灯已势在必行,降低中小板、创业板块的进入门槛,创新金融产品,并开放场外交易市场,开放场外交易市场可以为未达到上市条件的中小企业提供股权交易平台,有助于中小企业募集资金进行产业优化升级和扩大再生产,同时有效分散融资风险,并可以此作为企业登陆中小企业板的跳板。
  二、创新担保制度
  (一)商业性担保转向政策性担保
  政策性担保比单纯的商业性担保更有保障力,对于银行来说,企业采取政策性担保更能保证贷款的安全性,这也成为中小企业获得贷款的重要因素。中小企业的发展普遍受到融资难的限制,进而会给地方经济带来许多负面影响,这种正外部效应引起的损失往往是担保机构所承担损失的数倍。再加上商业担保机构的保费率通常都不会太高,因而导致担保机构面临的风险也就较大,这就会使得商业资本不敢轻易介入。因此,要加快政策性担保机构建设,进一步增强担保机构的风险缓释功能,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
  (二)扩大担保物范围
  中小企业融资难很大的制约因素就在于没有足值的抵押品、担保物。有些中小企业所有者只有以个人房产进行抵押,才能得到贷款,但是,对于那些出身于农村的中小企业主,农村的土地产权又不能依法抵押、转让,使得获得贷款的难度加大。因此,政府应出台政策对质押品进行创新,建立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对于那些拥有大企业应收账款和易于流通存货的中小企业,鼓励银行接受质押,并给予较高的质押率。   (三)健全信用担保机制
  信息不对称一直是银行与企业资金供求断裂的关键因素,完善征信制度,健全信用担保机制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有效方式。即使在美国这样一个市场经济相对完善的国家,也是由政府主导信用担保事业。因此,我国政府应建立省级乃至全国政策性中小企业信用平台,实时共享企业信息,以企业信息作为信用担保品进行融资,缓解银行逆向选择问题,促进中小企业与银行资金供求的有效对接。
  三、完善融资制度
  (一)大力发展产业链、商业圈和企业群融资
  产业链、商业圈和企业群融资是解决单一中小企业风险高的有效措施,将多个中小企业整合在一起,分散风险,通过企业互保、联保的方式,互相监督,降低整体风险,此时银行给予企业的贷款利率就会降低,对于企业来说,大大降低了融资成本;另外,政府还可以大力鼓励和引导大型企业,特别是大型国企,利用其自身在产业链中的优势地位,为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商业担保甚至资金支持,这样既能提高国企自身的利益,又能解决配套企业的资金缺乏的问题,促进整个产业链稳定的发展。
  (二)政府直接设立专项资金
  为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专项资金,直接财政补贴等方式对一些新兴战略性企业、科技型企业提供帮助,尤其是在中小企业融资风险分担机制方面,如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中小企业贷款贴息政策等,并对那些为中小企业提供较多、较好融资服务的金融机构,给予奖励。另外,政府还可通过出资建立信托资金等方式,采取“同一冠名、同一担保、分别负债、捆绑发行”的模式,帮助中小企业融资,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其中。
  近期,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我国现在的市场化程度还不高,市场失灵的情况还是不时出现,特别是在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这个关乎国家经济的重要问题上,更应该充分发挥政府这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转变经济结构,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整体经济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钟柏冰.取消存款利率上限,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J].经营与管理,2013(07).
  [2]陈守东等.中小企业融资创新研究[J].经济纵横,2013(06).
  [3]陆茜.我国中小企业政策性担保体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
  [4]蔡文佳.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国际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湖南大学,2006.
  [5]饶芬.关于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度增加问题的探讨[J].湖南社会科学,2013(01).
  作者简介:张小川(1991-),男,安徽利辛人,安徽大学2012级金融专硕,研究方向:公司金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57849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