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上市公司存货跌价准备的滥用与治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郡 张博芳

  【摘 要】 我国自2007年开始执行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上市公司计提长期资产减值准备后不得转回,这从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盈余管理的现象。然而,许多上市公司却因此将盈余管理的对象转到了存货等流动资产项目上。文章以房地产企业万科A为实例,深入剖析上市公司利用存货跌价准备调节利润的行为,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上市公司存货跌价准备滥用现象的治理建议。
  【关键词】 存货跌价准备; 盈余管理; 万科A; 滥用与治理
  一、存货跌价准备的内涵
  资产的主要特征之一是预期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当企业的账面成本高于该资产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时,它已无法反映资产的实际价值,导致企业资产虚增和利润虚增。因此,为了符合资产的定义,当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时,企业通过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充分估计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损失,以降低或者转移潜在的风险,同时也可以使企业在当期获得纳税上的收益,提高其抵御风险的能力。出于对未来经济利益流入的考虑,记录下一笔资产减值损失是符合逻辑的,这就是资产减值的经济实质,也是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原则。
  存货属于一项重要的流动资产,存货跌价准备是指在中期期末或年度终了,由于存货遭受毁损、全部或部分陈旧过时或销售价格低于成本等原因,导致成本不能全部收回,企业对此按单个或同类别存货项目的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差额所提取的,并计入存货跌价损失的金额。简单地说就是由于存货的可变现价值低于账面成本,而对降低部分所作的一种稳健处理。企业基于客观性、稳健性以及实质重于形式原则,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确认存货跌价准备,可以避免风险,反映存货的真实情况,同时有利于股东、债权人等财务信息使用者进行正确的预测和决策,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
  二、上市公司存货跌价准备与盈余管理
  (一)盈余管理的概念和意图
  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者和所有者以及相关利益各方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在公认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通过有目的地选择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以达到影响会计盈余的行为。
  从盈余管理的主体和手段上来看,盈余管理一直被中外学者看作是一个中性的概念,有正反两面的作用。但在我国上市公司的实际运用中,盈余管理表现出的负面影响更大。企业通常会出于多种动机,为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人为调节利润,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以资产减值损失的计提及冲回为例,实际中存在以下几种情况:减值前亏损的公司会以转回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来避免亏损;减值前亏损并且无法以转回资产减值避免亏损的公司会以计提资产减值进行“大清洗”,为下一年盈利做准备;减值前盈利的公司会以资产减值进行利润平滑化的盈余管理;减值前盈利的公司会以转回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来避免盈余下降等(赵春光,2006)。可见,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不利于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作出正确的经济决策。
  (二)上市公司存货跌价准备计提与盈余管理的关系
  目前,我国监管部门主要以年度利润为依据对上市公司业绩进行评价,根据我国《证券法》的相关规定,当上市公司最近两个会计年度显示的净利润为负值时,其公司的股票将被特别处理;当上市公司最近三个年度连续亏损时,其公司的股票将被暂停交易。因此,上市公司为避免连续亏损,往往一次计提巨额资产减值准备,来年减少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甚至冲回部分减值准备以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
  而2007年开始执行的《企业会计准则》明确规定了上市公司计提长期资产减值准备后不得转回,从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盈余管理的实现路径。许多上市公司却因此将盈余管理的对象转到了流动资产项目上,企业管理层利用会计准则的灵活性,对公司年报数据进行修饰,达到平滑利润、避免退市或者配股等目的。所以,存货作为流动资产中十分重要的一项,依然可以被上市公司用作操纵利润的手段,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下面以房地产企业万科A近几年的财务数据为基础进行具体的案例分析和说明。
  三、万科A滥用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政策的案例分析
  (一)宏观经济状况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
  自2008年以来,我国加大了对房地产进行宏观调控的力度,2008年1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打击了开发商过度囤地行为,从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房地产行业的过热现象。而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产品出口、财政收入、消费水平及产业结构都造成很大的冲击,2008年房地产行业不得不面对资产减值的形势。由于高价土地、高成本以及未来行业的不确定性,房地产公司纷纷计提了大量的减值损失。部分上市房地产企业的资产减值计提情况如表1所示。
  如表1所示,万科A以计提了12.68亿元的减值损失而名列榜首,其中主要为存货跌价损失。
  2009年商品房销售增长明显。虽然政府并没有放松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政策,但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回升,2009年全年,全国完成商品房销售面积9.37亿平方米,比2008年增长50.93%,完成商品房销售金额43 994.54亿元,比2008年增长82.77%。
  2009年底至2010年初,国家陆续出台了“国四条”、“国十一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一系列措施,导致土地市场交易一度受挫。调控政策的不断出台,影响了开发商的拿地策略,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导致土地流拍,对开发商当期利润和现金流形成较大压力,也将对土地市场交易造成一定的冲击。
  (二)万科A集团2008年至2010年主要财务数据分析
  虽然在宏观经济影响下房地产行业的走势跌宕起伏,但处于房地产行业主导地位的万科集团,其利润继2008年以来持续大幅增长(见表2)。
  如表2所示,从2008年至2010年,万科A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随宏观经济形势的走向而变动,2008年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5.38%,2009年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升至19.25%,而2010年政府继续大力度地出台控制房地产行业的宏观政策,使得主营业务增长率大幅下降,仅为3.75%。然而,与主营业务收入状况不同,万科A的净利润在2008年出现了负增长,之后两年开始大幅增长。究其原因,万科A2008年主要对在建开发产品与拟开发产品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之后两年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逐渐减少,尤其在2010年,存货跌价准备仅为7 449 685元,对在建开发产品、拟开发产品和原材料均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从该公司年报中可知,2009年和2010年由于可变现净值的回升,公司开始对存货跌价准备进行冲回,且累计达到了2008年计提额的82.77%。具体如表3所示。   (三)存货跌价准备对万科A净利润的影响
  万科A的年报显示,2008年该公司净利润超过46亿元,但同比呈现了负增长现象。年报中提到,由于报告期内市场房价、地价均出现明显调整,基于审慎的财务策略,公司根据市场情况对可能存在风险的13个项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共计12.3亿元,考虑到递延所得税因素后,这部分存货跌价准备对万科税后净利润的影响为9.2亿元,对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的影响为8.9亿元。而在2009年和2010年连续冲回共10.7亿元,占2008年计提额的84.35%,足可以被认为是“大额计提,大额冲回”。由此可见,万科A在2009年和2010年的利润增长并不是仅仅来自于主营业务收入,对存货跌价准备的冲回而致使的利润增长绝对不容忽视。
  近三年万科A对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及长期资产减值的计提和冲回情况如表4所示。
  如表4所示,万科A在三年中计提减值准备的项目均为流动资产,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净计提额为0,且在流动资产项目中存货跌价准备占巨大比例,三年分别为97.04%、105.39%、113.06%,远远超过了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而大额的存货跌价准备也对利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2008年其数额占净利润的26.52%,2009年和2010年也均超过了5%。可见,万科A的净利润从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对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上。
  万科A对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和冲回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净利润,但也不能由此证明其滥用存货跌价准备。因此,需要进一步分析该企业的综合业绩指标,通过企业的资产管理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以及成长潜力等评估该企业的综合运营情况,明确利润变动的趋势是否与其综合绩效相一致。如果不一致,便能进一步说明万科A的利润并不能真实可靠地反映出企业的经营业绩,极有可能存在着以存货跌价准备人为操纵利润的行为。
  (四)用因子分析法评估万科A的综合业绩
  因子分析中多数情况下采用主成分法,通常按下列步骤进行:
  第一步:对原来的p个变量进行标准化,以消除变量水平和量纲的影响。
  第二步:根据标准化后的数据计算相关系数矩阵。
  第三步:求出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根(即主轴或方差)及对应的单位特征向量。
  第四步:确定主成分,并对主成分的含义作出适当的解释。
  由于上市公司于2007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为增强数据的可比性,本案例采取万科A2007年至2010年四年的财务数据为样本,选取13个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财务指标,即净利润增长率(X1)、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X2)、总资产增长率(X3)、销售净利率(X4)、总资产净利率(X5)、权益净利率(X6)、存货周转率(X7)、流动资产周转率(X8)、总资产周转率(X9)、流动比率(X10)、速动比率(X11)、资产负债率(X12)、产权比率(X13)。这些财务指标涵盖了评价企业成长状况、盈利能力状况和资金运作以及偿债能力状况等各个方面。
  通过SPSS17.0对以上13个财务数据进行因子分析,相关统计数据如表5―表7所示。
  因子载荷系数反映了因子和各个变量间的密切程度。它的绝对值越大,说明该因子对当前变量的影响程度越大。表6给出了旋转后的因子成分矩阵,可以看出经过旋转后载荷系数已经明显地向三极分化了:第一个因子与总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有较大的载荷系数,可以成为资产管理能力因子;第二个因子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有较大的载荷系数,可以成为企业成长能力因子;第三个因子与权益净利率、销售净利率、资产净利率有较大的载荷系数,可以成为盈利能力分析因子。
  根据表7中的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可以将因子表示为各变量的线性组合,得到的因子得分函数为:
  F1=0.007X1+0.021X2-0.045X3-0.064X4+0.141X5
  +0.047X6+0.161X7+0.173X8+0.167X9+0.046X10-0.094X11
  -0.158X12-0.146X13
  F2=0.178X1+0.245X2+0.258X3-0.026X4-0.017X5
  -0.07X6-0.015X7-0.111X8-0.029X9+0.253X10+0.263X11
  +0.018X12-0.052X13
  F3=0.165X1-0.025X2-0.03X3+0.353X4+0.214X5
  +0.41X6+0.052X7+0.032X8+0.043X9-0.203X10-0.055X11
  +0.069X12+0.09X13
  根据上述表达式便可计算出万科A2007年至2010年对应的第一个因子、第二个因子、第三个因子的取值,也称为因子得分。有了因子得分,就可以对该企业每年分别按照前面命名的“资产管理能力”、“成长能力”、“盈利能力”因子进行综合评价和排序(具体见表8)。
  通过表8可以看出,万科A在2008年的综合绩效得分最低,随着房地产行业的深度调整时期的到来,加上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其成长能力和盈利能力状况全线大幅下滑,凸显了万科公司经营历史的一个“拐点”。2009年后两项因子得分有所回升,但资产管理能力仍然较为薄弱,尤其在2010年,其资产管理能力创历史新低,暴露出了该公司在资产管理方面的不足。从总体上看,2010年的综合绩效得分虽略高于2008年,但低于2009年。可见,其综合业绩并没有呈现出像利润大幅增长那样的大好局势,这一指标从整体上系统、真实地反映出了万科A目前的财务状况,所得结果恰恰与万科A的主营业务收入及整体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动相一致,也进一步说明了该企业的利润情况存在着人为操纵的因素。   (五)分析结论
  由上例可以看出,尽管现行会计准则已规定了对长期资产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不得再次冲回,对部分上市公司通过减值准备操纵利润的行为有很大程度上的遏制,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拥有大量应收账款、存货等流动资产的行业中,“巨额计提,大额转回”的现象依然存在。资产的减值计提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金融危机的冲击以及经济波动所致,但是一些公司通过操纵减值来调节利润的行为仍然反映出在经营和管理方面的问题。事实上,单纯利用减值准备调节企业利润只是短期行为,而公司的经营业务水平是无法通过“数字游戏”得到根本改善的。
  万科作为国内首批上市的企业之一,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专业住宅开发企业,近年来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已连续七年入选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综合实力TOP10。为了保持自身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万科A必须保持其盈利的持续增长,保证自己在房地产行业的领军地位,这也是该企业通过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政策调节盈余的首要动机。而万科集团规模庞大,开发项目遍布全国各个地区,由已完工开发产品、在建开发产品、拟开发产品及原材料等构成的存货在其总资产中占有较大比例,庞大的金额及繁多的种类为万科A利用存货跌价准备调节利润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万科A以存货跌价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四、对上市公司滥用存货跌价准备的治理方法
  (一)完善准则中关于存货跌价准备的判断标准
  我国在执行2006年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后,逐渐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但同时也使得很多会计信息的形成需要大量运用职业判断。由于人为主观因素的存在,会计信息质量必定受到影响,因此细化存货减值确认的要求十分必要。
  对此,首先应完善存货可变现净值的判断标准。目前准则中规定的可变现净值确定方法需要会计人员较多地估计和主观职业判断,带有较多的人为因素。因此,根据不同行业的特征,可以根据企业平均销售价格、市场当天平均价格或客户报价来确定存货的估计售价,从而更加合理地确定存货可变现净值;其次,应要求上市公司在年报中专项披露在核算诸如货跌价准备等资产减值时,“可收回金额”确定的依据、假设、方法和程序,增加会计政策选择正确与否的可验证性。对有些资产的“可收回金额”适度规定估计的方法和比例及金额范围,对减值类科目核算的异常情况必须说明形成原因及其责任,力求充分披露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利润的影响,以供审计人员及投资者分析。
  (二)汲取先进理念,加强存货管理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的存货管理机制不规范,对存货缺乏有效管理,使得存货的生产及存储量与实际需求并不相符,导致产品库存积压严重。而一旦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或突发状况出现,存货很有可能面临跌价的风险,这种不确定性也促使上市公司将存货跌价准备作为操纵利润的屏障。因此,加强企业的存货管理,可以从根本上降低存货跌价的风险,进而控制企业滥用存货跌价准备的现象。
  作为现代库存控制方法之一的JIT(适时生产)存货管理系统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存货管理水平。该系统不同于传统存货管理的需求推动模式,它采用了需求拉动模式,即只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要的产品,通过缩短生产准备时间、提高产品质量以及采用单元式制造方式来缩短公司的生产周期,从而大大降低了存货成本及数量,提高了对市场快速作出反应的能力,从根本上降低了存货跌价损失的风险。我国应汲取这一国际现代化存货管理理念,不断加强企业的存货管理体系,标本兼治,从而解决上市公司存货跌价准备滥用等问题。
  (三)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
  1.多角度、全方位地综合评价上市公司的绩效
  应根据不同上市公司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评判企业的运营状况。可运用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净利率、权益净利率等评价盈利能力,运用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等评价资产管理能力,运用速动比率、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等评价偿债能力,从而提高对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的综合关注度,改善当前上市公司业绩考核标准的单一化问题。
  2.引用经济附加值(EVA)进行绩效考核
  经济附加值是基于税后营业净利润和产生这些利润所需资本投入总成本的一种企业绩效评价方法。在现行会计方法下,管理者出于主观意图,以滥用存货跌价准备等方式调节账面利润,损害了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而经济附加值要求考虑包括股本和债务在内的所有资本成本,使得管理者能更为勤勉,明智地利用资本以提升企业的内在竞争力,从而消除会计扭曲,减少利用人为手段粉饰会计利润的现象。
  (四)强化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各个内部治理机构之间并没有有效地相互监督和制约,董事会、监事会形同虚设,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以至于会计人员往往被迫听从管理层安排操纵财务报告,利用盈余管理的手段对会计信息进行处理。为消除和避免这种现象,强化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具有重大实际作用。
  第一,公司应优化股权结构,集中解决“一股独大”和“同股不同权”等问题,遏制内部人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而操纵利润的现象。第二,加强监管与信息披露,进一步提高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这就需要政府及相关中介机构加大监督力度,关注经理层行为、上市公司会计政策变更、会计师事务所变更等。第三,改变对经理层的激励机制,调动和提高经营者的积极性,加大动态激励、长期激励在其总收入中的比重,以激励其长期经营行为,削减经理层短期内操纵利润以获得激励报酬的意图(李维安,2009)。
  (五)强化审计监督,加大审计力度
  企业利用存货跌价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可以通过完善外部监督机制,加大审计力度的方法来遏制。加强对上市公司计提和转回存货跌价准备的审计工作,应重点审计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会计政策、会计依据的一贯性以及数据的准确性、合理性。对平时发现具体项目(或单项)存货价值恢复时即转回相应的跌价准备的,应进行复核,即重新进行价值测试,以确定是否应予认可;对于年终一次进行存货减值测试、重新确定年末存货跌价准备应保留余额的,应结合对跌价准备计提适当性的审计,对存货中大额或有疑虑的项目重新进行减值测试,同时搜集相关证据,评价资产减值准备所依据的资料、假设及计提方法是否真实合理,防止企业通过虚假评估报告滥提存货跌价准备对利润进行操纵。
  【参考文献】
  [1] 周红.国际会计准则[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2] 贺志东.新旧会计准则差异比较[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3] 李维安.公司治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 赵春光.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J].会计研究,2006(3).
  [5] 周东华.中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研究[D].复旦大学博士论文,2010.
  [6] 王心颖.浅谈存货跌价准备及对企业利润的影响[J].会计师,2010(5).
  [7] 陈玺泽.JIT存货管理模式应用研究[J].现代商业,2010(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59246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