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公共部门统计数据失真的原因与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高瑞 刘亚亚

  摘要:统计数据是对社会现象进行测量的结果,是应用统计方法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直接影响着统计分析结论的客观性与真实性,从而会影响到决策者决策的质量。然而,在实际生活中统计数据通常存在着失真的现象。本文主要对公共部门统计数据失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且提出相应的对策加以改进,以提高公共部门统计数据的真实性,促进决策的有效性。
  关键词:统计数据失真原因与对策
  统计数据贯穿于统计工作的始终,统计数据的真实性更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但是,现实和理论总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就目前而言,统计数据失真现象相当普遍。这不仅会给公共部门的决策计划带来致命的偏差,还会间接影响经济预测的准确性,给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巨大的损失,带来各种负面效应。因此,必须对统计数据失真的原因进行认真分析并加以解决。
  
  1.统计数据失真的原因
  
  在统计数据的收集过程中,数据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可以做的只是尽量减少误差。但是,统计数据的失真并不仅仅是由数据的误差所引起的,除了数据误差这种客观因素之外,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主观因素。
  1.1公共部门统计人员的责任心不强
  统计人员是统计数据的收集者,负责样本的选择,样本的调查,到最终数据的取得这一整个过程的工作。因此,统计人员的责任强与否直接会影响到统计数据的质量。例如,在实际工作中,公共部门有的统计人员进行统计数据的收集,只是例行公事的完成任务,并无确切的目标可言,这就使得收集到的数据缺乏准确性。除此之外,公共部门部分统计人员的思想素质欠佳,其法制观念薄弱,不能遵守国家相关的统计法律,无法做到“依法统计”,在单位领导的压力或自身利益的驱逐下,往往容易放弃统计行业的职业道德,提供或伪造虚假数据,这也是造成统计数据失真的一个重要原因。
  1.2行政考核政绩的片面化
  政府部门的“政绩性”统计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部分统计数据的失真。由于缺乏正常的干部考核、任免机制和弹劾、轮换制度,使少数地方对干部的选拔、任用不是从其综合素质、主客观条件和德才兼备等方面全面考核,而是简单地采取所谓“政绩”考核来决定一个干部的荣辱升降,其结果必然导致少数干部不干实事、不讲实话、不求实效,一味地为追求所谓的“政绩”,而在统计数据上弄虚作假,通过虚报、瞒报、伪造、篡改统计数据等手段。 例如,在申报“百强县”的过程中,一些政府人员虚报城市的绿化面积、人均GDP等指标,从而导致了国家总体数据的失真。这不仅在统计工作中是一种不良之风,急需治理,并且在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中也是需要进行剔除与改进的地方。
  1.3统计工作法规制度不健全
  除了统计人员和政府部门的这些人为因素,统计工作中的制度性因素也影响着统计数据的质量。第一,在很多统计机构里,往往没有一套成型的统计流程和制度规范。这就使得在统计工作的过程中,一些自律性不强的统计人员容易受到自身主观因素及客观因素的影响。第二,统计法对统计部门的定位使得统计部门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不易于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性。统计部门在业务上需要接受上级统计部门的领导,在行政关系上又隶属于本级政府。因此,在具体的工作中,一方面要完成上级统计部门交予的任务,另一方面又要考虑本级政府的要求,使得统计数据很难保证原始性与真实性。而造成这种“现实”的原因正是统计制度的不健全。第三,监督检查制度方面存在缺陷。如本级人民政府机构的统计机构主要由本级人民政府进行监督检查,这在实质上其实是属于内部监督,因为统计机构行政关系上隶属于政府。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单凭内部监督根本无法保证统计数据的有效性与真实性。
  1.4统计数据收集不准确
  数据收集是统计数据的源头工作,要进行后续的数据分析与数据应用,必须保证数据收集的完整性与真实性。然而,在我国由于客观原因和主观的原因导致数据收集缺乏真实性。其中,客观原因主要表现为:第一,目前统计数据收集的方法和技术与社会发展的经济水平不相适应。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统计数据相比以前大量的增长,而数据的收集却仍然采取最原始的统计报表方法。这种方法,不仅费时费力,提供资料不及时,而且容易遗漏许多统计调查单位,同时,由于报送环节多,造成人为干扰和工作误差出现的频率增高。 第二,数据的收集范围过窄影响数据的最终真实性,即所选样本不具有代表性。有的公共部门在进行统计数据收集时,由于各种原因会将普查改为了抽样调查,将抽样调查的范围进一步缩小,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统计数据的真实性。主观原因主要表现为:公共部门统计人员的重视程度不够,未能真正把对统计数据的收集视为己任,在统计工作中,草草了事,认为数据的真实与否与自己没有关系。
  
  2.应对统计数据失真的对策
  
  统计数据失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既存在着客观因素,又有主观因素,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对统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加以解决,从而降低统计数据的失真性,提高统计工作的效率。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统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要提高统计人员的整体素质,需要从两方面着手。首先要提高统计人员的思想素质,增强统计人员对自身工作的责任感,在具体的统计工作中,能够真正地做到把统计数据的质量放在首位,并且能够进行高度的自律,以从源头上杜绝统计数据的失真。其次要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在质量上严格把关。这就要求各公共部门要定期举行统计业务培训,并建立相应机制,如培训考核制(每年至少两次)、缺席单位补课制等,从而利用制度的形式将培训工作规定下来,贯穿到底。通过业务培训使基层统计人员能够及时吸收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破解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以较高的业务素质去完成各项统计工作。
  1.2淡化统计数字的政绩观,建立科学的干部考核制度
  要改变政府部门“政绩性”统计的现状,首先必须改变目前的干部考核制度,不能单凭政府部门上报的业绩(政绩)进行评定,必须把对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考核工作加以细化,交给专业的考核部门和广大的人民群众。其次应建立干部政绩公议制度,扩大干部政绩考核的民主。在政务公开的背景下,各级干部理应将政绩进行公议,接受各大新闻媒体与人民群众的监督,并对各种质疑作出有理有据的回应,以增强干部政绩考核的民主性。只有从根本上改变了行政部门政绩考核的片面化,才能从一定程度上保证统计部门的独立性,从而促进统计数据的客观性。
  1.3加强统计法制建设,实行有效监督
  我国在2009年6月27日修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并于2010年开始实行。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统计工作的效率,保护了调查对象的合法权益。但是要根治统计数据失真,还必须加大执法力度,实行有效监督。首先,要加大统计法的宣传力度,营造知法、懂法和守法的社会氛围,增强全民的守法意识。其次,要加大统计检查的频率和执法力度,将统计工作纳入法制轨道,使统计执法经常化、制度化,综合使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加大惩处力度,以提高违法成本,彰显威慑力。最后,要进行有效地监督,除了本级政府对统计部门的内部监督以外,还应当引入公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只有发挥了各方的监督力量,尤其是调查对象对统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形成监督合力,才能发挥监督的作用。
  1.4优化统计规则,确保收集数据的真实性
  在统计的过程中,数据分散,数量巨大,且标准很难统一,这使得原有的条例和规范并不能在实际操作中有效地应用。例如我国所采用全面统计报表制度,要求自上而下地制发统计报表,自下而上地逐级收集和汇总上报统计数据,这就很难保证最终数据的真实性。统计人员在工作中应该注意留心可以优化的部分,在层层汇报过程中抓住要点,提高准确率,并严格控制汇报过程中的各种人为和非人为因素造成的偏差,从而使最终的数据更加真实完整。这也许是一种十分有益的改良方式,可以把固定的规则搞活,把数据采集方法解放出来,不断改进。
  
  3.结语
  
  真实性是统计工作的重中之重,是统计数据的灵魂所在。但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任重道远,不仅仅需要统计人员自身修养与专业素质的提高,也需要我们所有人的参与。只有发挥各方力量,动员全民参与,才能逐渐提高公共部门统计工作的质量,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性,为公共决策奠定良好的基础。
  
  注释:
  ① 汪倩倩.浅析统计数据失真的成因与对策.[J].企业导报,2012(02).
  ② 马会叶.试论统计数据失真原因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3(17).
  ③ 朱传云.对统计信息失真的思考.[J].经济师,2005,(7).
  
  参考文献:
  [1] 汪倩倩.浅析统计数据失真的成因与对策.[J].企业导报,2012(02).
  [2]马会叶.试论统计数据失真原因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3(17).
  [3]朱传云.对统计信息失真的思考.[J].经济师,2005,(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60524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