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解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曹卫明

  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使用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概念,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深入研究和挖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丰富内涵,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创造公平正义的社会发展环境,适应新的国内国际形式发展需要,成立专门机构,有效整合协调政府职能,实现改革发展的各项目标,最终完全实现依法治国的治国理政方式常态化,使制度的力量充分体现出来。
  关键词:善治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现代化
  在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是实现国家职能转化,由“善政”走向“善治”的根本转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会议发布的《公报》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备和现代化,是我党执政能力提高的重要体现。在人民群众新期待新要求不断提升的情况下,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历史任务中,加快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保持朝气活力的根本保证。
  1.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理解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丰富了我国现代化的内涵。对这个新目标,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第一,国家治理的概念所包括的内涵是全面的,是整个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的治理体制;第二,国家治理所达到的制度目标是成熟的。国家治理水平是检验社会制度是否完善、定型的重要标志,而不是缺乏定势、变来变去的体制机制;第三,治理的主体是多元的,治理与管理、管制的区别就在于治理是党、政府、人大、政协、市场、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一起进行国家治理,十八大提出的协商民主就是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的重要一环;第四,国家治理的方式是法治的,依法治国,依法治理,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治理方式是法治化的,而不再是简单命令式、完全行政化的管理。
  2.当前“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点
  2.1理顺政府与市场间的关系
  十八届三中全会在理论和认识上的重大突破,是市场的作用从“基础”变为“决定”。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应该怎样适应这种变化,给自身科学定位,真正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显得十分迫切。
  与以前对政府职能的界定相比,《决定》没有提到经济调节,因为这个概念过于宽泛。给政府干预资源配置留下的空间较大,也与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相矛盾。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没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不行,没有政府的作用也不行。但是,要认识到市场作用与政府作用内涵的不同。就资源配置而言,政府是引导和影响资源配置,而不是直接配置资源。政府职能和作用的界定,在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条件下,基本体现在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保护环境五项基本任务上。通过这种界定,使政府的职能和作用得到科学定位,在政府和生产关系上,做到政府监管市场却又不越位,这样真正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有效解决目前政府职能越位、缺位和不到位并存的问题。
  2.2建立公平发展机制,促进社会发展公平
  从以人为本到进一步强调促进公平正义,体现了改革的不断深化。与此同时,要让社会保障体制为人民群众提供最后的支持,让人民在遇到问题时仍然充满希望。
  三中全会公布的《决定》中,“公平”一词共出现了20次,引人瞩目。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治国理政,无不是使发展失衡的局面得到扭转,是发展向着好的方向,即公平正义的方向发展。当然,这个治理过程是复杂而漫长的,《决定》提出的公平思想贯穿于改革措施的各个方面,这充分体现出我党在国家治理目的上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态度。体现了改革发展的基本方向。
  2.3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有效破解发展中的各种矛盾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确保改革取得成功。以往是在政府层面,这次在党中央,以往协调经济体制,这次全面深化改革的协调。各级党委也要在统筹改革方面发挥作用。改革会触动利益,要建立能在利益的碰撞点、矛盾点去协调解决利益关系的机制。改革既是中央顶层设计、统一部署,也是地方基层群众的大胆实践;改革既有自上而下的部署、也有自下而上的探索,每一个人都是改革进程中的一份子。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鼓励地方、基层和群众大胆探索,及时总结经验。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作为高层改革领导机构,能够超越现有的利益格局,真正实现深化改革的目标。
  2.4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有利于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将更有利于部门间的相互协调,是一个非常好的举措。这也是跟国际接轨的做法,一般大国都有这样的机构。从发展趋势和大国背景看,国家安全委员会将是集公安、外交、军队、国防、经济、海洋安全,内外兼修,不局限于内政。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作用可以体现在五个主要方面:第一,它可制订国家安全战略,划定国家安全红线。第二,它可以整合国家的有效资源,协调各方力量,积极维护国家安全,推进相关对外政策。第三,全面升级中国思想库和智囊团体系加强其参谋作用。第四,在国家安全应急反应中扮演重要角色,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和速度。第五,高度关注反恐、应对网络安全和周边安全,制定完整相应的有效措施。因此,建立新的“国家安全委员会”将是一项捍卫国家安全,保护民众、维护新一轮改革的一种新型机构。管理集中,权力集中,它的作用比中国历来任何有关的国家安全机构,也许更为有效。
  3.不断完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方略与目标追求
  国家治理方式,一种是人治,一种是法治。在治国理政的过程当中,我们追求的治国方略就是选择了依法治国。所谓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也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明文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规定表明,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群众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方略写入宪法,赋予依法治国方略以宪法地位,将加速推进法治,使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获得宪法性的根本保障。国家治理体系作为一种制度性力量发挥作用,很大程度上是靠法治来实现的。
  中国现代化的特殊性证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法治先行,这样社会主义民主才会健康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按照这个思路进行。在治国理政的过程当中,我们追求的目标是首先是“稳定”与“发展”而不是西方宣扬的所谓的人权和民主。西方所兜售的民主,无一不暴露了西方世界自以为是、损人利己的局限性。那些跟着西方宣传,推行所谓民主的国家,不少仍然贫穷依旧,动荡不已,除了街头政治家哗众取宠的自由外,党派纷争给国家带来的分化、向心力减弱的负效应也是显而易见的。今天我们“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现代化”就是要通过问政于民,问计于民,发展协商民主,健全法制,有序引导公民自愿参与积极合作,不断释放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理念,把治国理正的境界从从善政走向善治,通过治理能力的完善提高,在赋予了公民更多机会和权利参与政府公共政策活动过程的同时,也可以有效保障公共政策对于公共性的维护,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根本要求。
  参考文献:
  [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人民出版社,2013年11月第一版。
  [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13年11月第一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6076937.htm